文化下乡与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zh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1、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建设新农村,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是必要的,但不能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割裂开,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一,农村文化建设能够增强农民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技能和本领,提高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二,在经济与文化互相融合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已不再是经济发展的服务手段,而是新型的朝阳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它是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第三,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能够通过提高农民的各种技能和本领发展生产,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且能够通过开展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提供高雅健康的文化产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2、文化建设是推动农村乡风文明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乡风文明”,它表现为农民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科学知识、文化修养、行为操守与时俱进,并且蔚然成风。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而且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文化、艺术形式鞭挞丑恶落后现象,为农民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并且长期不断、持之以恒地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接受文化熏陶,帮助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新事新办,积极倡导团结友爱、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塑造积极、和谐、健康、文明的乡风、民风。
   3、文化建设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要求“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业的主人也是农民。农村文化建设根本在树人,在造就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工、新型企业家和基层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二、文化下乡与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1、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是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由于传统落后文化的影响,农民在生活富裕后,满足于小富及安,满足于传统的“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方式,在经济上表现出不思进取,日常生活中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现象随处可见等。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农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陈去旧,革除弊端,消除愚昧迷信的宿命论思想,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用科学的理性思维改造农民的头脑,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与传播,增强农民进行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促使农村发展紧跟现化化发展的潮流,变传统意义上的旧式农民为现代意义上的新式农民。
   2、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农村发展的关键在农民,而农民的发展关键在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当前我国农村不仅教育水平比较低,而且缺乏对科学教育基础性地位的认识,认为农民反正是一辈子都离不开土地,就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风调雨顺就会有好收成,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运用与创造持不屑态度。而当今社会是个科技的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运用所产生的巨大效用已是有目共睹,世界的农业生产已经步入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若是中国农民还是抱着旧观念不放的话,则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因此,以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生产的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知识,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这样,就能以农民文化知识的提高为铺垫,促进整个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3、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现化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农业比重的下降和农民数量的减少,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在于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发展城镇化并不仅限于硬件设施上进行城市化的改造,正如现代化的实现关键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一样,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在于农民具备城镇化思维,具备城镇化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就是要提升农民群体的整体素质,变革他们传统的思维模式,造就具有城镇化文化理念的现代农民,加速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促进农村向城镇的转型。
   4、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巩固利用好农村文化阵地,是我们需要下大力气抓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利用好各行政村已有的文化活动室、室外文化活动场所、图书室等基础设施。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戏剧演唱、健身操、游戏、歌曲比赛、技能培训等活动,有条件的村都要成立庄户剧团或文艺演出队、秧歌队。文化部门在经常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同时,还要加强村与村之间的文化、体育交流,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顾伯冲.发挥新农村文化的“软实力”.光明日报[N].2006.2.16.
  
   (作者单位:黑龙江肇东市文化馆)
其他文献
随着各类学校与企业的兴起,加快了教师流动速度,学校原有激励模式必将逐步被淘汰,笔者利用学校的特点、结合学生和教师需求、市场运行模式探索激励机制内涵,这种激励模式能更
摘要:几年来,随着新教改的实施,努力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行为成了新英语教学的追求。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才能使学生有积极学习的动力,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活跃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跟学生一起感受学习的艰辛与快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思考一些比较深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在受教的过程中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中学;课堂;高效  
当前,在新形势背景下,高校对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真正实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就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并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引
如何解决沿海城市不断涌入的外来劳动人口和本地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些区域中心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基于对近年青岛市外来劳动人口状况的调查,基本
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服务民生的重要内容.社区教育是我国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的社区教育工作蓬勃发展,同时也面临
从选项教学的一些特征入手,简述了选项教学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关系,以期通过选项教学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创造良好的条件。 Beginning with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opt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育都依赖于刚性的科研管理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教师在科研工作上的积极性,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本、凸显人性的科学管理模式,符合高校科研工
期刊
《人口与经济》(以下简称“期刊”)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属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期刊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目前复合影响因子为3.336。  《人口与经济》主要发表人口学以及人口学与经济学等领域交叉研究的前沿学术论文,主要设有“劳动力人口与就业”“人口形势与政策”“老龄问题研究”“城市化与人口流迁”“京津冀人口与发展论坛
期刊
摘要:“学·导·用”的教学模式是我县新课改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而前置学习单承载了阅读习惯、方法、角度、策略与思维。前置学习单分为学习导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活学四个方面,学习单的使用,发挥了学生学习的天性与潜能,构建以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活力教育,让每位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幸福与价值。  关键词:学习导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活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