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特点进行教学,本文详细分析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特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基础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拓宽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特点,在讲解语文教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笔者有着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特点进行分析。
一、高中语文课堂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师通过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讲解,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文章主旨思想,更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应借助语文课堂去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学好基础的教材知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堪称经典,这些文章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人生认识和饱满的情感,也体现着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非常值得体味。例如,通过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对生死深刻的认识以及作者与母亲之间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很容易感染到学生,让学生对伟大的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还有沈从文的《边城》,文章中每一句都可以让人感觉到美的存在,那种纯纯的感情和简单的生活是作者对人性美的一面的最深刻的诠释,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与想象。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文学作品。文学语言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学生在接触优秀文化的同时,更容易与作者进行灵魂沟通,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高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好基础教材内容的同时,大量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充分感受饱含在文章内的情愫,让学生从心灵上得到启发。每一种真挚的情感都会让人动容,炙热的爱国情感、忧伤的乡愁情结、无私的亲情奉献抑或是对韶华易逝的感慨,这些都会从心灵深处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高中语文课堂应充满生活情趣
文学来源于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凝练,因此,语文课堂应充满生活气息。每一个人对生活的理解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各异,每一个人的生活经验都决定着其思想境界和认知水平。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丰富的生活气息带入课堂,让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创作源泉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生活中总会充满各种各样的感动,教师应注重藉此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对艺术创作有最直接的感知。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和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三、高中语文课堂应体现时代特点
每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是各异的,这与时代发展的背景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讲解文学作品时应抓住每一个时代的历史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时代潮流对人思维与情感的影响。例如,当讲解到古代诗词时,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与现代诗词进行对比,不管是韵律还是体裁都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呢?归根结底还是时代背景不同,例如,古人在封建社会接受的是忠君爱国的传统思想,现代人则讲究民主与自由。比如说,苏轼的诗词大多写的是对世人苦难生活的感慨和对自我境遇的感触,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而毛泽东的诗词则是气势磅礴,尽显一代伟人的风范,如《沁园春·长沙》,虽然二者不具有可比性,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才会产生这种明显差异。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到历史对文学的影响,在课堂教学时更要引入时代气息,将发生在现实生活里的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都可以融入到课堂教学。不管是电视、报刊或是网络都是学生了解时代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四、高中语文课堂上应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应把握课堂教学节奏,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新闻调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关注时事热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或朗诵比赛,通过演讲或朗诵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锻炼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苏教版高中语文有很多文章是可以用来进行演讲比赛和朗诵比赛的,比如《我有一个梦想》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文章都是经典素材。除此之外,进行写作竞赛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通过写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阵地。教师应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通过语文教学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性情得以陶冶、语言得以诗化、意境得以升华,因此,学好高中语文至关重要,教师应充分把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特点,用最高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最大努力。
附注:本文作者系青海师范大学2011级语文学科教学教育硕士
(责任编辑:刘宝瑞)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基础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拓宽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特点,在讲解语文教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笔者有着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特点进行分析。
一、高中语文课堂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师通过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讲解,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文章主旨思想,更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应借助语文课堂去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学好基础的教材知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堪称经典,这些文章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人生认识和饱满的情感,也体现着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非常值得体味。例如,通过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对生死深刻的认识以及作者与母亲之间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很容易感染到学生,让学生对伟大的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还有沈从文的《边城》,文章中每一句都可以让人感觉到美的存在,那种纯纯的感情和简单的生活是作者对人性美的一面的最深刻的诠释,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与想象。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文学作品。文学语言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学生在接触优秀文化的同时,更容易与作者进行灵魂沟通,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高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好基础教材内容的同时,大量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充分感受饱含在文章内的情愫,让学生从心灵上得到启发。每一种真挚的情感都会让人动容,炙热的爱国情感、忧伤的乡愁情结、无私的亲情奉献抑或是对韶华易逝的感慨,这些都会从心灵深处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高中语文课堂应充满生活情趣
文学来源于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凝练,因此,语文课堂应充满生活气息。每一个人对生活的理解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各异,每一个人的生活经验都决定着其思想境界和认知水平。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丰富的生活气息带入课堂,让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创作源泉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生活中总会充满各种各样的感动,教师应注重藉此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对艺术创作有最直接的感知。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和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三、高中语文课堂应体现时代特点
每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是各异的,这与时代发展的背景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讲解文学作品时应抓住每一个时代的历史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时代潮流对人思维与情感的影响。例如,当讲解到古代诗词时,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与现代诗词进行对比,不管是韵律还是体裁都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呢?归根结底还是时代背景不同,例如,古人在封建社会接受的是忠君爱国的传统思想,现代人则讲究民主与自由。比如说,苏轼的诗词大多写的是对世人苦难生活的感慨和对自我境遇的感触,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而毛泽东的诗词则是气势磅礴,尽显一代伟人的风范,如《沁园春·长沙》,虽然二者不具有可比性,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才会产生这种明显差异。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到历史对文学的影响,在课堂教学时更要引入时代气息,将发生在现实生活里的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都可以融入到课堂教学。不管是电视、报刊或是网络都是学生了解时代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四、高中语文课堂上应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应把握课堂教学节奏,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新闻调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关注时事热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或朗诵比赛,通过演讲或朗诵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锻炼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苏教版高中语文有很多文章是可以用来进行演讲比赛和朗诵比赛的,比如《我有一个梦想》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文章都是经典素材。除此之外,进行写作竞赛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通过写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阵地。教师应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通过语文教学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性情得以陶冶、语言得以诗化、意境得以升华,因此,学好高中语文至关重要,教师应充分把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特点,用最高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最大努力。
附注:本文作者系青海师范大学2011级语文学科教学教育硕士
(责任编辑:刘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