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SF通过上调mTOR/p70S6K信号通路抑制新生大鼠HIBD后神经细胞凋亡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8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

90只7 d龄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CSF组、雷帕霉素组及对照组,每组18只。后4组采用改良Rice-Vannucci法制备成HIBD模型,其中雷帕霉素组、对照组于HIBD前1 h分别腹腔注射雷帕霉素250 μg/kg或等体积乙醇;G-CSF组、雷帕霉素组及对照组于HIBD后1 h腹腔注射G-CSF 50 μg/kg,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HIBD后48 h,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并计算梗死面积比,Nissl染色评估海马CA1区及皮质神经细胞情况,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及皮质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中抗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及促凋亡因子Caspase-3活化片段(CC3)、Bcl-2相关X蛋白(Bax),mTOR、磷酸化(p)-mTOR及其下游p70S6K、p-p70S6K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G-CSF组和对照组梗死面积比明显减少,海马CA1区及皮质Nissl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脑组织中CC3、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mTOR/mTOR、p-p70S6K/p70S6K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CSF组和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组梗死面积比明显增加,海马CA1区及皮质Nissl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脑组织中CC3、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mTOR/mTOR、p-p70S6K/p70S6K比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CSF可能通过上调mTOR/p70S6K信号通路抑制HIBD后神经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对下丘脑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损伤导致2型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18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模组、三高饲料组和脊髓损伤组,每组6只。脊髓损伤组以改良的Allen’s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假模组及三高饲料组行相同手术操作但不进行脊髓打击损伤,三高饲料组以三高饲料饮食构建糖尿病状态。监测3组大鼠血糖、糖耐量实验水平,
目的观察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脑梗死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方法选择自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并完成睡眠多导监测(PSG)的发病6 h~3周的脑梗死患者200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其分为不合并OSAS的脑梗死组(AHI<5/h,n=89)和合并OSAS的脑梗死组(AHI≥
目的研究儿童重型颅脑损伤(STBI)后垂体相关激素分泌变化,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患儿近、远期垂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自2011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出现垂体相关激素分泌异常的儿童STBI患者83例,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41例)。2组患者均于入院时及伤后第1、3、5、7、14天清晨检测静脉血生长激素(GH)、泌乳素(PRL)、促肾上腺皮质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及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1月收录的TCD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相关文献,筛选后提取文献的一般信息和诊断参数信息。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提供的QUADAS-2风险评估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Stata13.0软件对资料进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脑白质稀疏、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4例脑血管病患者,行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并依据MARS量表记录CMBs的分布及数目。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史、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影响CMBs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术中及术后CT影像上电极位置偏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5例接受STN-DBS治疗的PD患者的术前MRI影像、术中及术后CT影像资料。以术前MRI为蓝本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运用MRI/CT融合技术将术中及术后CT影像与术前MRI融合,定位术中及术后电极位置,分析术中电极与
目的研究Notch1通路对胶质瘤起始细胞(GICs)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1)采用箱形图分析Bredel Brain、Sun Brain数据库中正常脑组织和胶质母细胞瘤组织Notch1 mRNA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与Hes1表达的关系,采用热图分析GEO数据库中GICs、传统普通细胞系Notch1、CXCR4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