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数学微课教学方法的开发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npfij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不仅适合互联网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符合学生个体的深度学习需求。将微课运用得当,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也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日益重视与提高,微课逐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微课概述
  当下已不知不觉进入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时代、微电影、微店……微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应运而生。简单来说: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一般时间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记录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资源。
  二、 微课特点
  “微”成了微课的特点:时间很短、文件小、教学设计精彩,并取得震撼的教育效果。数学微课,能让学生以最小的精力,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
  三、 小学数学中微课案例评述
  一般情况下,微课的选材应从相应的知识点选取,如:课堂完成时间不够的;学生掌握概念不清、易犯错的;或同一个知识点需在多个班级授课的;基于学情分析,需将知识点做直观化处理的等。由于知识点选取不同,使用微课时机会不同。作为教师,要有计划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应用微课。
  (一) 课前微课——提高预习效果
  预习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然而,传统的数学预习,由于教师设计的预习任务或针对性不强或难度太大,缺少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很多学生将这一作业流于形式,更不要谈通过预习,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所以,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可将教学难点设计成微课的形式,帮学生答疑解惑,从而提高预习效果和学生自学能力。如:在预习人教版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前,由于公式的推导操作性较强,需要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为了让学生了解操作过程及课堂学习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师利用英壬画板软件,制作了一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微课视频:
  1. 一个长方体,沿着上面与前面相交的棱、左与上、前、后相交的棱以及右与上、前、后相交的棱将纸盒剪开,看一看,展开后的形状。
  2. 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找到“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并标明。借助动画视频预习,学生初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一个整体、感性的认识。
  3. 利用动画视频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并演示在纸上画出来,剪下来具体地折一折。学生在观看微课过程中边想象,哪些面是相对的,是不是有重复的面(少一个面),从而突破平面展开图是否能围成长方体或者正方体这个重难点知识。
  通过预习,学生在课前初步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增强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二) 课堂插播微课——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特别是口授无法讲清楚,或通常条件下很难演示和不易观察的现象,可以有计划地把“插播微课”作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教学环节。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难点是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即“每行摆的个数就是长方形的长,摆的行数是宽,小正方形的个数(即长方形面积单位的个数)就是长方形的面积。”教师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这个环节设计并插播了一个专题式微课:通过动画展示给学生:(1)画一画(画方格);(2)摆一摆(两种摆法:一是全摆满,二是沿着长边摆一行,沿着宽边摆一列);(3)算一算,从而完成“猜想、实验、验证、概括”的活动过程。播放过程中,教师紧密配合播放的进程进行组织和引导,从而推导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数学课堂中插播微课,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和感性认识,让学生更有参与感。
  (三) 课后微课——有助查漏补缺、拓展延伸
  除了课堂上开展微课学习,还可引导学生在课后使用,不仅帮助巩固重难点,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负担,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四年级学生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时,初步掌握试商方法后,为更进一步提高学生不同情况下灵活试商的能力,教师把新增加内容设计成微课:进一步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与尝试解题中,知道当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除数与被除数首位上数字相同時,一般可直接商9或8的试商规律,帮学生查漏补缺、有效理清疑点。让学困生、理解能力弱点的学生,能从容地在学校或家里反复观看,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微课的使用,成为家长辅导孩子的得力助手。
  四、 结束语
  微课的教学方式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教学途径,通过微课,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个人认为:微课不能完全取代现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小学生年龄尚小,缺乏一定的自觉性,没有家长的有效监督是很难完成以视频为主的学习任务,即便是高年级学生,也很难控制在观看微课时玩QQ或游戏等现象。2. 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都适合用微课呈现,因为小学数学教学除了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外,还应让学生体会基本的数学思想,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3. 学生过分依赖微课,反复观看,对眼睛也是一种伤害。
  总之,微课作为教学媒体,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遵循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厘清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各种教学媒体间优势互补。即使是优秀教师团队所开发的微课,也并不代表能适合所有教师和学生,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师只有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斯苗儿.基于教学设计,把微课融进日常课堂[J].小学数学教育.2014(11).
  [2]王文忠.小学数学如何应对微课浪潮[J].中国教育报.2016(5).
  [3]李艳.维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6(32).
其他文献
新时期我国电力事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电力系统及其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逐渐加深,需要确保它们实践应用中的性能可靠性.在此背景下,为了优化变电站直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
迟子建在其20多年的丰厚创作中,多变的题材中,始终贯穿着对美丽富饶雄奇的东北“北极村”“白银那”特有的自然景观的描写,在她的小说中,能充分体现这种故土的痴恋,蕴涵着执
期刊
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内涵雄厚,博大精深。汉代作为中国绘画的分水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六安双墩汉墓出土木佣造型风格对于探究中国绘画的精神起源、中国画论的产生和美学思
摘 要:高层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电梯在生活中似乎无处不在,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便利,曳引式电梯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由曳引、门、导向、轿厢、配重、电力拖动、电气控制、安全等系统构成的。电梯的结构较为复杂,当载重量、井道结构、轿厢面积、运行的场合的要求有所变动,其结构和尺寸也要跟着改变调整,因此,设计相关的工作人员工作负担会更大,为了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生产管理的水平,电梯结构设计的研发就显
苗族婚嫁歌曲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组成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渊源。本文以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发展角度入手,对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文化内涵进
期刊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个人美德和品德,是一种社会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外在的声誉和资源.本文阐述了诚信的科学内涵,剖析了大学
我国经济全球化趋势给高校各级各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机遇,然而,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而导致的市场“溢出效应”正逐步显现.本文对目前影响英语人才就业的多方因素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