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趋势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社会的变化,推动了全球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对每一个国家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它像一个纽带一样,把各个国家链接起来,带动世界经济发展。同时其有利有弊,中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把握时机快速发展经济,追赶世界领先国家,通过“一带一路”思想与他国互惠合作,最终实现共赢。中国终将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不可占据的地位。
  一、经济全球化基本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十分有意义有深远影响的变化之一。它带动了全世界经济的发展,把各个国家相互链接起来,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政治交流更加密切,投资和贸易往来联系更加紧密,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安全也带来了隐患,给经济学人带来了难题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可以说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推动所衍生出来的結果,它的出现,是由于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整体经济体系的形成,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各国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经济脆弱的国家或地区便很容易受到经济大国的经济动荡,不能很好解决动荡问题,便会被其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是被动的。我们从中获得了许多经济上的利益,但同时也受到其剥削和损害。发展中国和其他落后地区受到的损害或许会比利益更大,他们的经济落后,技术落后,资源不足,使得在经济全球化中没有发言权,不能为自己争取利益。经济全球化主要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所以一些人认为经济全球化便是资本主义全球化,一些人还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如全球两级分化严重。这是因为当今的经济竞争方式是比较方式。也就是和其他国家相比,发展自己的优势行业,这样没有优势的国家便很难发展。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进行有限赶超是较好的竞争方式。可通过创造新的体系增加自己的创造优势,通过发展对外贸易获得资源,投入到创新中。
  同时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还包括全球性经济失衡,自己国家内部和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失衡。因为每个国家的经济地位不同,所以在经济博弈中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中国并不是拥有决定权的那一个,面对在二次大战之后便一直主导世界经济的美国,刚刚对外开放没有多久的中国处于不利位置。中国要想在经济全球化中谋取利益,便要选择非对称博弈,即不能去主动挑战霸主国家,因为我们的经济水平还不足以去改变当今的世界经济格局。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有着十分完善的金融体系,面对风险危机也有着相应措施,中国的金融体系还仍是不健全的。面对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应该积极吸取外国的对华投资来弥补一些企业的资源短缺。在当今全球经济化的形式下,中国必须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使得经济向发展型方向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便是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中国的“一带一路”观念便也符合这样的基础。最初希望世界经济互联互通的国家往往是强国,由于他们的需求,他们需要内陆国家的资源,半强迫的使内陆国家开放国门,多少带着争霸的意味。由于中国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选择开放的形式很是重要,中国的“一带一路”既不完全针对海权国家,也不完全针对陆权国家,所以在整个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主张“和而不同”,因此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持,因为这样更方便互利互惠,从而带来多赢。
  中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始于加入世贸组织,通过降低关税,降低进口贸易门槛,开放市场,制度改革来贯彻实施贸易自由化。这些做法,使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同时大量的外汇储备也使中国面临挑战。这些挑战使得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政策来改变问题。可以减少对其他国家的货品供应,支持本国企业,提升汇率。当今的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的经济问题带来了解决方法,缺少内需可通过出口来平衡,富余资产可以给其他国家成为外汇储备等。可见封闭自己的经济是不明智的,各个国家之间经济互相流动可以使国际经济收支平衡。而中国是通过改革开放发展当今经济,所以跟上世界经济步伐,使我们的不二选择。
  我国施行对外开放、对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和对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有很大影响。通过与外界的交流,使得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升高,对产业结构的改变使得能源的需求量增加。所以对外开放有利于对于能源的合理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但与结构变化相反,其使得能源密度下降。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提高能源的价格加以改进。所以综合生产技术,结构变化和产业调整,来调整平衡能源消耗变得十分重要。而进出口贸易更是对能源消耗有着重要影响。
  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飞速发展,对外开放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当中国可以完全实现工业化的时候,全球的工业化人口比率将增长一倍,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其他工业化发展。全球工业化得分解,使得中国快速获得了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工艺。
  三、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使得外资引入,加速国家经济发展,从沿海城市逐渐向内陆发展,以几个沿海发达城市为中心,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因为外资投入无外乎是想利用中国的强大的生产力,或者是庞大的消费市场,为了其发展方便,这些外资企业多设在沿海或是沿江,带动该地区发展,形成了“T”字形的格局分布。如今,上海,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已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国际格局,而在京津翼,山东半岛等地,也在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经济流通汇集点。
  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中国没能从经济全球化的始端加入发展,更应抓住当今世界统一,经济相互流通的形式。在经济不足之处可以通过外资等手段来弥补,同时还可利用本身地理面积大,资源丰富,生产力强大的特点,发展自身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者单位为山东省山大华特卧龙学校)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K562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与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裸鼠K562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大黄素低、中、高剂量(25、50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艰难时代》通过对数百人的访谈,以第一手资料反映了经济大萧条怎样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当年的苦日子又是如何在如今的咀嚼下回味无穷的  大萧条是西方工业化世界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强度最大的经济衰退,在1929年到1939年间严重摧毁了美国经济,致使消费者支出快速下降、投资急剧减少、工业产出下降和失业率上升。当大萧条在1933年达到顶峰时,美国约有130万至150万人失业,并有将近一半银行倒闭。普利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