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疗养对官兵的健康效应研究

来源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er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特色疗养因子对官兵产生的健康效应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2020年(每年6~10月期间)在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疗养的亚健康官兵168人,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养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特色疗养因子疗法等进行综合干预,疗养周期2周.以SHSQ-25问卷评分及疗效指数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分析两组官兵在疗养前后的亚健康状态改善情况,以及特色疗养与常规疗养的效果对比.结果 与疗养前比较,疗养后两组官兵亚健康状态总体得分,以及对照组部分症状得分、观察组全部症状得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官兵疗养后亚健康状态总体情况以及疲劳症状、精神症状、胃肠症状、心血管症状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疗养方案相比,特色疗养方案改善官兵亚健康状态效果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特色疗养方案,能够有效改善疗养官兵的亚健康状态,且与常规疗养方案相比效果更好,对提高官兵身体健康水平具有较大效应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基于综合转变模型,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饮食管理阶段分布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1-11月便利抽样选取南京市4家综合性医院门诊炎症性肠病患者608例,采用基于综合转变模型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饮食行为阶段、心理弹性、饮食管理自我效能和意愿等.结果 46例(7.57%)处于无意图阶段,290例(47.70%)处于意图阶段,272例(44.74%)处于行动阶段.回归分析显示,饮食管理意愿、行动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病友支持是炎症性肠病患者行为阶段转变的保护因素,积极认知是影响无意图阶段向行动阶段
目的 探讨K点刺激联合吞咽-摄食管理在颅脑外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河池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200例颅脑外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颅脑损伤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K点刺激联合吞咽-摄食管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吞咽障碍分级评分、鼻饲管留置天数、干预后疗效.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吞咽障碍分级量表评分分别为(5.74±0.66)分、(7.19±0.82)分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脉冲式冲管对降低老年患者膀胱冲洗引流导管堵管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 ~2021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且术后持续≥24 h膀胱冲洗的176例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4.85±8.31)岁,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45例;A组43例;B组44例;C组44例患者.在冲洗液种类、温度相同的基础上,对照组不冲管;A组、B组、C组每日分别间隔8、6、4h进行脉冲式冲洗引流导管,比较4组患者膀胱冲洗引流导管堵管率.结果 4组堵管率分别为对照组46.67
目的 了解下肢骨搬运术后患者居家康复的真实体验,为规范患者的康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2-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创伤骨科行常规随访治疗的15名下肢骨搬运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访谈资料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下肢骨搬运术后患者的居家康复体验可归纳为5个主题:身体发生变化、生活受到影响、自我管理不当、心理负担较大、努力应对挑战.结论 下肢骨搬运术后患者的居家康复体验较为复杂,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提供针对性支持,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
目的 探究曼陀罗彩绘疗法在缓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5-12月在兰州市某三甲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的126例不孕症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曼陀罗彩绘疗法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生育生活质量量表(fe
目的 构建符合核二级救治机构护理救援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方法 按照层次分析法初步编制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指标及各指标重要程度.结果 建立了一套由防护、检测、分类后送、去污洗消、救护、保障等6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83项三级指标构成的核二级救治机构护理救援能力评估体系.结论 从专家的代表性、积极性、权威性及对指标的一致认可程度确证该指标体系的可信度较高;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对核二级救治护理人员救援能力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为系统培训核二级救治护理人员提供指导意见.
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I型过敏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或黄涕,甚或上颚发痒、咽痒咳嗽、目痒流泪、眼睛发红为主要临床症状,一般可以划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两种常见类型,症状可以表现轻微,但是容易反复发作特点[1].该病可以对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易反复发作增加医疗负担,甚至还可能伴发哮喘.中国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病人数呈增加趋势.据报道全国17个城市人群的平均患病率已达 17.6%[2].变应性鼻炎主要是由免疫球蛋白(IgE)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舒张压和/或收缩压升高,可伴有心、脑和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1].虽然高血压一般发生在中老年患者,但随着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已经出现向低龄化蔓延的趋势[2].目前,口服降压药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不可避免的存在多种药物不良反应[3-4].军队人员由于工作环境艰苦、训练任务较重、精神相对紧张等特点,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5].研究表明,康复疗养可以依据不同病情,开展个体化评估,同时运用自然因子、心理疏导等疗养方式有效改善军队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6].基于此,
癌症是威胁生命的重大应激事件,有研究显示,34% ~44%的癌症患者具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极大地影响疾病预后和生活质量[1].因此,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缓解其身心痛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已经引起重视,但仍然十分不足.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实用高效、简单易行,易被患者掌握,较少受时间、地点和经费的限制,在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中也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就REBT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