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ephrin A家族的基因是否参与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形成.方法 利用氧诱导新生小鼠C57BL/6J制备氧诱RNV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T)检测ephrin A1~A5在模型组小鼠视网膜和同龄正常小鼠(对照组)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 ephrin A1~A5mRNA均在正常视网膜发育的某一阶段或者发育的全程表达.在模型组小鼠视网膜中,ephrin A1 m
【机 构】
:
261402,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261402,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ephrin A家族的基因是否参与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形成.方法 利用氧诱导新生小鼠C57BL/6J制备氧诱RNV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T)检测ephrin A1~A5在模型组小鼠视网膜和同龄正常小鼠(对照组)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 ephrin A1~A5mRNA均在正常视网膜发育的某一阶段或者发育的全程表达.在模型组小鼠视网膜中,ephrin A1 mRNA的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小鼠明显上调(t=3.19,P=0.019);ephrin A2 mRNA的表达量在15日龄的模型组小鼠中相对于对照组小鼠显著上调(t=3.71,P=0.033);ephrin A3~A5 mRNA在12、13日龄的模型组小鼠视网膜中相对于对照组小鼠表达下调或者缺失,而在15日龄的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相对于对照组小鼠视网膜显著上调(t=3.785,P=0.002).结论 ephrin A家族的基因参与视网膜的发育和视网膜病理性血管生成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山东省8个地区农村自然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及DR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次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参照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对济南、莱芜、德州、泰安、临沂、潍坊、东营、淄博8个地区的25岁以上农村人群共16 330人进行了糖尿病的筛查.对确诊为糖尿病的707例患者进行DR问卷调查、空腹血糖、尿蛋白以及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检查,DR的筛查诊断标准参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2012武汉”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与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承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协力。会议预计2012年3月下旬或4月中旬存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即日起开始进行会议征文。征文截稿时间2012年1月10日。
目的 观察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特征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损害的关系.方法 2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链脲佐菌霉素腹腔注射方法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分为糖尿病1、3个月组及相应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大鼠.对所有大鼠行上丘定位注射逆行标记RGC,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视网膜铺片、冰冻切片小胶质细胞和RC-C,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小胶质细胞细胞形态及分布特
《中华眼底病杂志》主办的“眼底病论坛”网站2006年11月改版试运行后,在杂志的远程稿件处理、会议信息发布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运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网站功能架构、页面设计以及维护管理方面30仍存在诸多缺陷,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认真梳理网站功能,对比分析国内外相关网站,听取热心读者朋友建议的基础上,我们对“眼底病论坛”网站再一次改版,并对其中的稿件采编系统同时升级。现将有关事宜说明
在三通道巩膜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巩膜塞用于暂时性堵塞巩膜切口,以减少大量溢出的眼内灌注液、气体或硅油等玻璃体替代物,并起着维持眼内压的重要作用[1].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巩膜塞体形细小,需用专门配备头端设有凹槽的巩膜塞镊夹持[1-2]。
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与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承办的"中国眼底病论坛·第十三次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09长沙"于2008年3月19至2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华雅国际大酒店召开.会议得到了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眼科同仁在会务工作方面的大力支持。
患者女,27岁.因眼痛、头痛3个月于2008年10月23日来我科就诊.患者曾在妊娠3个月时发现头皮静脉纡曲扩张,并有动脉搏动声,无头痛及身体其他不适,未曾治疗;在妊娠7~8个月时.突然出现双眼痛、头痛、恶心,无呕吐,无虹视、雾视,无黑朦,无复视;曾查颅脑CT、动静脉MRI未见异常。
患者男,38岁.因左眼视力下降8个月余于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左眼视力0.5,近视力J3.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等深度;散瞳间接检眼镜检查见玻璃体轻度絮状混浊;视盘颞侧边缘与黄斑部之间可见一扁平占位,约3个视盘直径(DD)大小,颜色呈棕黑色,微隆起,边界尚清,局部未见出血、坏死,表面视网膜似有轻度局限性脱离。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启动子和编码子在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88例汉族VKH综合征患者和88名正常对照者纳入本研究.VKH综合征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47例,发病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36±11)岁.正常对照者中,男性42例,女性46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1±19)岁.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