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历史的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对“夏商制度和西周封建”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很简单,这也促使我们思考,教学过程与方法上能不能有新突破呢?每次第一节课我都会介绍“历史”甲骨文二字导入新课,所以能不能根据围绕《甲骨文小字典》做个全新的教学设计呢?对此,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1.通过甲骨文“历史”导入新课。
2.通过甲骨文“夏、商、周”了解先秦王朝的更迭概况;通过甲骨文“燕、鲁、齐、卫、晋、楚、陈、宋、”和“嫡、庶”来渲染气氛,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理解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通过甲骨文“王、占、贞”介绍分析,认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本课运用的甲骨文字边讲解边书写。
课堂教学呈现与分析
(一):新课导入
呈现:甲骨文“历史”二字。
师:习主席强调“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今天和大家第一次见面,我想让自己的历史课给在座的各位留一个独特的印象,也想响应习主席的号召,所以我们首先先探讨这两个字:。
生:哇!甲骨文!什么字呀!(学生惊呼一片)
师:第一个字上部像什么?(生:木!)不是,跟木相关,只不过头太重,上部有沉甸甸的穗状物,是什么字?(生:禾!)下面是,它像我们身体的哪一部分?(生:像脚?)上部两棵“禾”,表示一行一行的庄稼,下部是一只脚,表示脚步从一行一行的庄稼中走过。表达的意思是经过每一块庄稼田。引申意是什么?
生:引申意为经过、经历,所以第一个字是“历”!第二个字我猜是“史”!
师:对!第二个字《说文解字》中称“从又持中,中,正也。记事者也”。甲骨文=(中,即“仲”的本字,仲裁决断) (又,手,持笔记述),表示仲裁并记述。造字本义是在星象观测、凶吉卜筮等重大活动中做出论断并记录在册。我个人认为也可看成是一人执刻刀在秉“笔”直书呢!所以“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也可以引申为: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
师:“历史”两字合为一词出现较晚,最早见于《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高中历史学科我们学什么呢?主要学三本书,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这三本书分别呈现古今中外的一些重要的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为了让大家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为了提高大家学习历
史的热情,我们最近的古代史学习,会适当放慢步伐,为激发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每天都会从当天学习内容中来探讨几个相关的甲骨文字!好不好?!
【设计意图】甲骨文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东西。说熟悉是因为它的大名如雷贯耳,说陌生是很少有教师在课堂上去讲解甲骨文的字形及造字法。而学生对“老祖宗”传下来的甲骨文必定是心驰神往,有一种本能地好奇和一探虚实的求知欲望。所以从甲骨文“历史”一词导入新课,必定是一种很新颖的手法,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唤醒他们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这才能引导学生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二):先秦时期王朝的变迁
呈现:在黑板上写下
1.通过甲骨文“历史”导入新课。
2.通过甲骨文“夏、商、周”了解先秦王朝的更迭概况;通过甲骨文“燕、鲁、齐、卫、晋、楚、陈、宋、”和“嫡、庶”来渲染气氛,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理解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通过甲骨文“王、占、贞”介绍分析,认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本课运用的甲骨文字边讲解边书写。
课堂教学呈现与分析
(一):新课导入
呈现:甲骨文“历史”二字。
师:习主席强调“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今天和大家第一次见面,我想让自己的历史课给在座的各位留一个独特的印象,也想响应习主席的号召,所以我们首先先探讨这两个字:。
生:哇!甲骨文!什么字呀!(学生惊呼一片)
师:第一个字上部像什么?(生:木!)不是,跟木相关,只不过头太重,上部有沉甸甸的穗状物,是什么字?(生:禾!)下面是,它像我们身体的哪一部分?(生:像脚?)上部两棵“禾”,表示一行一行的庄稼,下部是一只脚,表示脚步从一行一行的庄稼中走过。表达的意思是经过每一块庄稼田。引申意是什么?
生:引申意为经过、经历,所以第一个字是“历”!第二个字我猜是“史”!
师:对!第二个字《说文解字》中称“从又持中,中,正也。记事者也”。甲骨文=(中,即“仲”的本字,仲裁决断) (又,手,持笔记述),表示仲裁并记述。造字本义是在星象观测、凶吉卜筮等重大活动中做出论断并记录在册。我个人认为也可看成是一人执刻刀在秉“笔”直书呢!所以“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也可以引申为: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
师:“历史”两字合为一词出现较晚,最早见于《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高中历史学科我们学什么呢?主要学三本书,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这三本书分别呈现古今中外的一些重要的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为了让大家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为了提高大家学习历
史的热情,我们最近的古代史学习,会适当放慢步伐,为激发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每天都会从当天学习内容中来探讨几个相关的甲骨文字!好不好?!
【设计意图】甲骨文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东西。说熟悉是因为它的大名如雷贯耳,说陌生是很少有教师在课堂上去讲解甲骨文的字形及造字法。而学生对“老祖宗”传下来的甲骨文必定是心驰神往,有一种本能地好奇和一探虚实的求知欲望。所以从甲骨文“历史”一词导入新课,必定是一种很新颖的手法,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唤醒他们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这才能引导学生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二):先秦时期王朝的变迁
呈现:在黑板上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