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丙二醛联合尿酸检验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冠心病患者116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在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中选取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对象的血清尿酸、丙二醛及胆红素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并分析在冠心病不同分级患者中上述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对于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作用。结果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丙二醛和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机 构】
:
653100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丙二醛联合尿酸检验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冠心病患者116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在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中选取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对象的血清尿酸、丙二醛及胆红素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并分析在冠心病不同分级患者中上述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对于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作用。
结果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丙二醛和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剧,其血清胆红素逐渐下降,丙二醛和尿酸逐渐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清低胆红素、高尿酸和高丙二醛表现,可借助上述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为冠心病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8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以高压氧进行辅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及慢阻肺评分(CAT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值、1秒用力呼吸气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对老年非小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方法在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取50例,均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治疗,治疗时间在2个疗程以上,对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16+56+、CD19+细胞及CD4+/CD8+水平进行检测记录。结果化疗前后CD8+、CD19+、CD3+比较并无明显变化,但CD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病变及其临床价值。方法肝移植患者术后超声发现门静脉病变27例为并发症组,包括19例门静脉血栓,5例门静脉吻合口狭窄,3例门静脉主干闭塞患者;27例肝移植后排除任何术后严重并发症者为无并发症组;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三组间肝动脉和肝静脉血流动力学差别,对所得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无并发症组比较,并发症组肝动脉内径增宽,最大流速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P)患者发作时Tp-e间期、校正Tp-e间期(Tp-ec)、Tp-e/QT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变异性心绞痛患者62例,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并发恶性心律失常为观察组,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未并发恶性心律失常为对照组,测算两组ST段抬高导联的Tp-e间期、校正的Tp -e、Tp-e/QT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Tp-e、Tp-ec间期明
目的观察亲缘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7例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行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4例(AML);外周血单倍体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改良的BU/CY+ATG方案,均应用环孢素A+吗替酶酚酸酯+短程甲氨蝶呤±巴利昔单抗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57例复发难治急性白血
目的探讨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防治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符合研究选取标准的6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采用华法林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国际
目的探讨Focus超声刀甲状腺手术对甲状旁腺功能及术后血钙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择期手术甲状腺疾病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观察组通过Focus超声刀实施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组甲状旁腺功能受损情况及手术前后两组血清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甲状旁腺功能受损发生率为5.88%(3/51),对照组为23.53%(12/51),两组比较差异有
目的探讨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变化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骨髓巨核细胞涂片检查,巨核细胞数<7个/4.5 cm2者为Ⅰ组,巨核细胞数7~35个/cm2者为Ⅱ组,巨核细胞数>35个/cm2者为Ⅲ组,三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Ⅰ、Ⅱ、Ⅲ组总有效率分别为2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48例。术前1 h,氯吡格雷组患者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600 mg,替格瑞洛组患者给予负荷剂量替格瑞洛180 mg,两组术后均给予氯吡格雷75 mg/d的维持治疗。观察术后1、7、14 d缓慢性心律失常
目的分析骨小梁指数(Singh指数)与手术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内固定效果的影响,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治疗手段的改进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对11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固定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四组:动力髋部螺钉组49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27例,解剖钢板组19例,空心螺纹钉组18例。探讨患者骨折Evans分型、Singh指数、手术方式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