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学考复习彰显教学水平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MA87730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每门课程,有利于学校改进教学管理,有利于高校选拔学生。强化学考复习,必须认识学考基本性质,分析学考学生学清,明确学考复习目标,梳理学考复习进程,把握学考复习策略,才能充分彰显学校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4C-0040-03
  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应知应会脱节;有利于学校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管理;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笔者有幸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工作,深感部分学校没有将复习工作列入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就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谈点个人认识,供参考。
  
   一、认识学考基本性质
  
   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职业学校课程大纲(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职业学校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学考是为了取得毕业的资格,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技能课一个都不能少,都达到标准后无论是直接就业,还是参加对口高考才有意义。
   对口高考是为了取得升学的资格,是报考大学的考试。对口高考也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技能课。学考的难易程度比高考要容易得多。
  学考关乎中职毕业证的取得,对口高考关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获取,学考过关是高考的前提。
  
   二、分析学考学生学情
  
   对于全面的、系统的按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要求的复习,需要思考的是,复习工作是否有效,是否能高效地解决学生在学科、专业上的学习阻碍,突破概念不清、原理不懂、技能不会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全面的分析。
   第一,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由于对数学、英语等部分学科的恐惧心理、对专业理论课的畏难情趣、对技能课的练之甚少,导致没有学习的信心,学习失去了兴趣。长久下来,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缺少追求,根本就谈不上喜欢或是有学习的方法或是技巧。
   第二,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实。由于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70%以上中考总分不及格,表明在初中的学习较差,对于职中学习所要求的知识储备是极其欠缺的。两年下来,许多学生不但没有掌握职业学校学生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甚至连初中的知识也渐渐地忘记了。
   第三,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有无学习目标和计划是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表现。少部分学生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并且能够坚持执行;有一部分学生可能曾制订过计划,但未能坚持执行;想升学的学生有目标,但是在学习中难以应对课程量的增加与课程难度的提高,阻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四,学生学习的能力不强。职业学校各科知识还是较为全面、系统的,学习时需要学生分析与理解,归纳与总结,但这正是学生所欠缺的,他们的学习还只停留在模仿与简单记忆,这样是难以突破各门课程的学习的。
  
   三、明确学考复习目标
  
   基于现有的学情,如何帮助学生复习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学科的基本的知识体系,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呢?应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建立在这样的三个目标上:一是提高合格率,让95%的学生学考达到合格;二是提高优秀率,为期望升学的学生夯实双基;三是提高平均分,促进所有学生能获得最大发展。
  
   四、梳理学考复习进程
  
   前两年,大多数职业学校没有将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复习计划,实际考试成绩较差。省级层面虽做了质量分析,也分析到各大市,但没有标注市名,更没有分析到具体学校。从分析报告看,苏南好于苏北。随着学考制度的完善与进一步实施,必然要分析到校,有必要将学考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而且还需要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按学考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辅导。在复习进程安排上,一要明确学考考什么,只有明确学考范围,才能制订合理的计划。二要明确学考怎么考,《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了考试的形式(机考还是笔试)、考试的题型(单选题和多选题、判断题与填空题、实验题与解答题等)、试题的难度以及分值比例,《考试大纲》中还附有模拟试题并公布了部分题库试题。学生应该通过以上两部分的习题了解试卷的结构特点、题型特点等,明确学考试卷的模式,将《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和试卷题型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使学考复习针对性更强。三要明确复习怎么抓,学校要有总要求,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学科要有总进度,轮次分明、内容清晰。(基础、专项、专门训练)教师要有总提纲,以练带讲、逐题过关。学生要有总计划,主动学习、及时查补。
   要实现95%以上的学考合格率,应该将复习建立在学生零基础上,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需要建立一个复习体系,像修建一栋建筑一样,去掉不牢固的废墟,重新建立牢固的基础。
   那么,我们的复习究竟要降低到什么程度开始呢?像文化课是不是要从我们的初中开始呢?这显然是不行的,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完成这样大容量的知识复习,就算能扎实巩固初中知识,但是换回来的是大量的学生考不过,甚至对职业学校的知识突破较少,那也是失败的。因此,把学考复习定位在《学考大纲》的指导下,进行依纲扣本复习,对涉及初中内容而学生有不懂或是忘记的地方适当补充。
  
   五、把握學考复习策略
  
   (一)总体策略    1.向“學考动员”要质量。因为时间紧,任务重,甚至学科起点低。因此,要进行学考再动员。在短期内对学生进行指导,必须树立“三心三意”。三心,即信心、耐心、细心;三意,即学考的意义、吃苦的意识、过关的意志。要借助游戏的设计策略,将题库中的练习重新分级编排,开展晋级训练。
   2.向“课内课外”要质量。课内,无论是知识梳理课,还是习题讲评课,都要以讲串练,以练带讲,讲练结合、当堂过关。要求学生在课上要紧跟授课老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思路,理解并逐步消化老师所讲的知识,掌握老师总结的方法,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遇有不懂之处及时向老师提问,建立错题本。课外,要求学生尽可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看自己做过的习题,总结出一些做题技巧,培养自己的最佳答题状态;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再看教材相关内容,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易错点。
   3.向“四个要点”要质量。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紧扣四个要点进行复习。一是夯实常考点。所谓常考点,就是考纲中列出来而且每年都涉及的知识点。只不过每年的题型和出题角度有所变化而已,因此,吃透这些常考点,才能做到处变不惊,应变不乱。二是研讨“变化点”。通过对《考试大纲》和近两年考题的研究,感知内在的能力要求,找出相关内容的变化规律,在教学中加强方法点拨,即还可以怎么考、怎么做。努力帮助学生做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备考效率。三是强化得分点。在专题练习和真题模拟时,要善于把握标准答案评分要点,找准得分点,所做的答案要能体现出得分点。尤其要做好必考题。四是减少失分点。做每一套题,都会有做错的、丢分的题。因此,在对每一套题进行讲解、点评时,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复习方案”,在梳理知识网络的过程中,突出易错、易混内容。薄弱环节,重点突破。要求学生一定要弄明白丢分的原因,并且把它抄到错题本上,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4.向“集体备课”要质量。每一节复习课都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才走进课堂,这样才能把老师最好的部分展示给学生,从而提高我们的复习效率。深入研究课本、考点、复习资料,把握好重点、难点。设计好每一节课教案;设计好每天的练习题。要求选择的题目典型有代表性,体现通性、通法,有举一反三的作用;设计好每周一份测试卷。
   (二)具体策略
   1.以纲为纲。以考试大纲为复习的总纲,按考纲规定的内容与要求,紧紧抓住题库,回归课本,展开复习。把教材上的每一个例题、习题再做一遍,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要扎扎实实,不要盲目攀高,欲速则不达。
   2.以练促练。要提高应试效果,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练习题库中的试题,促进练习。以此增强练习的针对性、强化解题的规范性、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3.以错纠错。这里说的“错”,是指平时练习、考试中的错误。要求学生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做错的试题旁边写明做错的原因。建立一份个人补差档案。通过边查边改,重复犯的错误一定会越来越少。老师要将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可如下分类:“会而不对”,常见的有审题不清、计算失误、抄写遗漏、表达差错等;“似是而非”,常见的是记忆不牢、概念不透、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运用不活等方面;“难以为继”,常见的是题目看不懂、找不到解题着手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清难迁移等。
   4.以考学考。从考试中学会考试。一般地说有:“三先三后”,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小后大;“一慢一快”,审题要慢,解答要快;“一次成功”,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
   学考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通过学生将原先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地再现、疏理、概括、归纳,使零散知识系统化,所学知识得以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运用书本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认识上到位、行动上迅速、措施上有效,相信学考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责任编辑:章跃一
  Abstract: The academic proficiency test in vocational schools is an important system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t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students to learn every course, improving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selecting the students for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review of academic examinations, we must understand the basic nature of the examinations, analyze the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define the review objectives, sort out the review process, and grasp the review strategies, so as to fully demonstrate the teaching level of the school.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academic proficiency test; review strategy
其他文献
摘要:校企合作是目前中职学校普遍采取的办学模式。江苏省贾汪中等专业学校为适应发展需求,与北方智扬(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开展CO-OP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效。  关键词:CO-OP;校企合作;中专汽修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6C-0052-04   一、引言      CO-OP最初起源于美
摘要:选择恰当的“问题”是有效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关键之所在。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所围绕的“问题”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数学性、现实性。开发这类“问题”需要有好素材,好素材的一个非常好的源头是课本。拓展课本“核心知识”,选用课本“配置习题”“数学活动”“阅读内容”“课题学习”素材,是利用课本素材开发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问题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问题开发;课本素材  中图分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引发了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实训模式的改革创新,智慧实训成为职业院校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路径。本文所研究的智能导师系统,正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学习的智慧实训系统。通过对中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对智能导师系统的概念、研究现状、主要要素等进行叙述,并结合导游讲解技术技能实训的需求,建立导游讲解智慧实训模式,促进导游讲解的自适应实训及智能
因为是21、24合刊,所以数據在24期中,请在24期查看。
摘要:财务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财务会计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知识点庞杂,实务操作较多,而传统的“先教后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微课的“翻轉课堂”则是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在课堂外“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教”为辅的教学组织形式,极大地优化了会计课堂教学活动,推动了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
摘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制在国家倡导下正逐步发挥其重要作用,引导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创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笔者以南京商业学校烹饪专业建设为例,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培养、社团建设等多方面与技能大赛机制有效融合进行阐述。主要表现在技能大赛对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培养创新、专业建设创新的促进作用,意在通过技能大赛促进职业院校人才模式培养得到进一步深化、创新,培育
摘要: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春江分校从“慢教育”理念出发,涵融“大阅读”的教学思想,通过创建阅读平台、整合阅读资源、优化阅读活动等三项系统工程,构建“经典阅读”学习场域,建设省级语文课程基地。  关键词:慢教育;大阅读;课程基地;学习场域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4A-0035-05  2011年江苏省
写作不是“语言游戏”,而是一种价值选择。这种选择将连同儿童自己的真实一块儿带出。让儿童言说儿童的言说吧。  ——题记  言说:儿童就是儿童,不是未长成的大人  儿童是什么?普遍观点认为儿童是成人的必经之路,儿童是缩小版的成人,这样的观点貌似无过,然而它仅仅把儿童当作是成人的附庸品,却忽略了儿童是具有独特思维的个体。  周国平先生指出:“用外部功利目的来规范教育,无视儿童生长本身的价值,一个最直接、
摘要: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应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这就涉及到如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职业院校较关注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从企业的角度看,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源于职业能力,但又不同于职业能力,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两个不同能力范畴。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能力;关键能力;相互关系  中图分类号:G
摘要: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没有形式和模式限制的,是师生共同徜徉的自由的语文精神世界。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中,往往难免落入形式的窠臼。以《少年王冕》听课和上课为例,从凸显形式到忽略形式再到破除形式,体现了对形式的思考和探索。在记住课堂上的形式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形式背后的思索,这才是呈现形式的精髓所在。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形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