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绘本学习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之后,绘本学习的方式方法也倍受关注。各式各样的绘本层出不穷,幼儿园也把绘本学习引入课堂。语言、数学、健康、社会等等,绘本的形式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进行绘本学习呢?深奥枯燥的数学绘本,怎样才能让幼儿产生兴趣呢?电子白板作为一种集文字、图像、影像、网络等于一身的交互式教育新技术,开始走进了幼儿园教学领域中。它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出色的演示效果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符合幼儿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其在绘本教学中更是魅力无穷,不仅能把鲜艳的画面、有趣的视频、美妙的声音合为一体,创设出视听共享的立体阅读环境,它方便的拉幕、隐藏、拖曳、缩放、聚光灯、超链接等诸多功能让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一)让数学标记“动态”化
电子白板最出色的就是其“动态”功能。小班幼儿处于具体思维的阶段在教育活动中,小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实物教具的准备,有时会显得手忙脚乱。而很多时候,小朋友的注意力都是被斑驳的教具所吸引,看老师在手忙脚乱的拿教具,放教具。例如在小班数学《大大小小的树叶》这个数学活动中,活动目标是要初步体验大小符号的意义,并学习按大小标记将树叶分类摆放。而标记的学习是非常枯燥无味的。怎么样让标记生动形象起来呢?苦思冥想之后,想到了白板,可以让标记“动”起来。
大小标记是形象的小人,那么,在活动中,如何让小朋友更好的认识大小标记呢?就是让标记“动”起来。利用白板的兼容想,设计了大标记就是让标记慢慢的、慢慢的变大,小朋友一眼就看出,哦,原来大标记就是表示大!那自然,小标记就是慢慢的、慢慢的缩小。而变化到一定程度之后,让它固定,接着进行强调。生动形象的让小朋友记住了他们的造型、所表达的意思。比我们一遍一遍的强调这是大标记,这是小标记的效果要好很多,
认识了大小标记后,就是给幼儿的操作进行铺垫,小朋友的操作卡是连线。有很多时候幼儿并不清楚我联系应该怎么练,甚至他们是知道分类,我大的和大的连在一起,而不是大的和大标记连载一起。这个时候,我就让白板发挥了他的作用。比如说大汽车和大标记连在一起,那大汽车和大标记都进行闪烁,接着一条线慢慢的进行连接。用这种类似动画的效果加深幼儿的理解,让他们更好的进行学习。还让幼儿在白板上进行操作示范,用有趣的笑声、哭声进行评价。这样,在幼儿个人操作的时候,基本没有出现不会进行分类连线的现象。
(二)让数概念“灵活”化
小班幼儿要掌握10以内数的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认识发展过程。具体就是从接触具体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触摸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逐渐形成初步的抽象概念。而数概念中重要的分配,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也是难以理解的。例如绘本《你一半 我一半》两个人分两个苹果,一人一个刚刚好。两个人分一块圆蛋糕和一块方蛋糕,怎么分才能刚刚好?
绘本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小朋友对“分配”有初步的认识。孩子不仅能从中学习到“公平”的概念,还能体会“分享”的快乐。但是,如何才能让小朋友理解呢?这时候就可以采用白板的功能,如拖曳功能,圆蛋糕怎么一半分呢?可以用无线克隆让幼儿不断的进行尝试,先在园蛋糕上分一分,然后拖曳在一起比一比,这样幼儿就能知道是不是正好一般呢?运用这些具体直观的一一对应摆放。让死板的数学“活”起来,让幼儿在灵动的画面中、实际的操作中理解数的分配。
(三)让物体比较“生动”化
比较是相对而言的,小班幼儿对两个物体以上的比较较难分清。若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可以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例如绘本《阿比比一比》,可以运用了白板“拉幕”的功能提问:我们来阿吉和阿比才的果子,,看一看,比一比,谁多?谁少?幼儿马上回答:阿吉多,阿比少。接着比帽子和头巾,帽子放在画面上那么大,那么头巾呢?这是可以运用拖曳的功能,把头巾覆盖在帽子上,就发现原来是头巾比帽子大。阿比说“把毛巾叠一叠”,这是可以运用折叠的功能,让幼儿看清楚怎么样叠毛巾,让幼儿进行物体的比较。以此类推,可以发现在整个绘本教学中,灵活的运用白板,让枯燥无味的,幼儿难以理解的物体比较变为形象的动画,激发幼儿的兴趣。很多幼儿都能细致的观察画面,愿意大胆讲述,积极性很高。
(四)让图形学习“简单”化
认识图形最关键的是要形象感知,如绘本《棒棒猪的新领带》讲长与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以及各种形状之间的关系融入到了绘本中去。故事从棒棒猪收到的请柬开始,他买了一大块长方形的格子布,打算给自己做一件漂亮的风衣。然而,在回来的路上,他遇到了想要穿花格子裙的小白兔、裤子破了的小猴子、想要花头巾的小猫咪等。棒棒猪用自己的格子布帮助了这些小动物,送给了小白兔格子裙,小猴子的裤子上补了圆形的画格子。小猫咪的三角形头巾很漂亮。最后,棒棒猪只剩下了一条领带。这些充满童趣的故事内容,与生动形象的白板相结合,各种图形仿佛就在小朋友的眼前。让复杂的图形变得具体、简单、形象,让幼儿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兴趣。
(五)让物品分类“清晰”化
绘本《一起一起分类病》通过故事告诉孩子们数学中的分类和组织。故事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分类。他分门别类的把家里的物品整理的整整齐齐,一目了然。他把玩具根据类型分,以爸爸、妈妈和自己为主线,将各自的生活用品又按照鞋桂里的物品、浴室的物品、书架的书进行分类整理。他整理的房间让妈妈很吃惊,妈妈担心的摸摸他的额头,看看也没生病。妈妈让他吃零食,他把零食也按照样子和颜色进行了分类。因为特别喜欢分类,怀疑自己是生病了。在不断的寻找中治好了自己的分类病。故事很符合儿童的心理。孩子在成长中总是从无序到有序的。当某天的生活与从前不一样的时候,孩子们会觉的很突然,一下很难接受,觉的自己生病了。等他们从心理上接受了有序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就又回到平常了。故事充满了童趣,并告诉了孩子们在生活中如何分类组织,告诉他们生活是有规律、有秩序的。最重要的还告诉孩子们要克服成长中的恐惧。
而如何让幼儿感受分类呢,这就全靠白板的功能了,运用拖曳、分类等功能,让幼儿按照列别把白板上杂乱无章的物品进行有序的分类,把复杂的叫教具、学具准备简单化,让分类简单化。
以电子白板在数学绘本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为主线,进行数学绘本活动与电子白板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尝试,充分挖掘绘本中蕴含的数学元素,借助电子白板的运用增强幼儿的阅读能力,更有效的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的数学习。这种现代化的教学体系让幼儿“学”得更轻松,让教师“教”得更有效,实现了师幼互动。
(一)让数学标记“动态”化
电子白板最出色的就是其“动态”功能。小班幼儿处于具体思维的阶段在教育活动中,小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实物教具的准备,有时会显得手忙脚乱。而很多时候,小朋友的注意力都是被斑驳的教具所吸引,看老师在手忙脚乱的拿教具,放教具。例如在小班数学《大大小小的树叶》这个数学活动中,活动目标是要初步体验大小符号的意义,并学习按大小标记将树叶分类摆放。而标记的学习是非常枯燥无味的。怎么样让标记生动形象起来呢?苦思冥想之后,想到了白板,可以让标记“动”起来。
大小标记是形象的小人,那么,在活动中,如何让小朋友更好的认识大小标记呢?就是让标记“动”起来。利用白板的兼容想,设计了大标记就是让标记慢慢的、慢慢的变大,小朋友一眼就看出,哦,原来大标记就是表示大!那自然,小标记就是慢慢的、慢慢的缩小。而变化到一定程度之后,让它固定,接着进行强调。生动形象的让小朋友记住了他们的造型、所表达的意思。比我们一遍一遍的强调这是大标记,这是小标记的效果要好很多,
认识了大小标记后,就是给幼儿的操作进行铺垫,小朋友的操作卡是连线。有很多时候幼儿并不清楚我联系应该怎么练,甚至他们是知道分类,我大的和大的连在一起,而不是大的和大标记连载一起。这个时候,我就让白板发挥了他的作用。比如说大汽车和大标记连在一起,那大汽车和大标记都进行闪烁,接着一条线慢慢的进行连接。用这种类似动画的效果加深幼儿的理解,让他们更好的进行学习。还让幼儿在白板上进行操作示范,用有趣的笑声、哭声进行评价。这样,在幼儿个人操作的时候,基本没有出现不会进行分类连线的现象。
(二)让数概念“灵活”化
小班幼儿要掌握10以内数的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认识发展过程。具体就是从接触具体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触摸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逐渐形成初步的抽象概念。而数概念中重要的分配,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也是难以理解的。例如绘本《你一半 我一半》两个人分两个苹果,一人一个刚刚好。两个人分一块圆蛋糕和一块方蛋糕,怎么分才能刚刚好?
绘本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小朋友对“分配”有初步的认识。孩子不仅能从中学习到“公平”的概念,还能体会“分享”的快乐。但是,如何才能让小朋友理解呢?这时候就可以采用白板的功能,如拖曳功能,圆蛋糕怎么一半分呢?可以用无线克隆让幼儿不断的进行尝试,先在园蛋糕上分一分,然后拖曳在一起比一比,这样幼儿就能知道是不是正好一般呢?运用这些具体直观的一一对应摆放。让死板的数学“活”起来,让幼儿在灵动的画面中、实际的操作中理解数的分配。
(三)让物体比较“生动”化
比较是相对而言的,小班幼儿对两个物体以上的比较较难分清。若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可以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例如绘本《阿比比一比》,可以运用了白板“拉幕”的功能提问:我们来阿吉和阿比才的果子,,看一看,比一比,谁多?谁少?幼儿马上回答:阿吉多,阿比少。接着比帽子和头巾,帽子放在画面上那么大,那么头巾呢?这是可以运用拖曳的功能,把头巾覆盖在帽子上,就发现原来是头巾比帽子大。阿比说“把毛巾叠一叠”,这是可以运用折叠的功能,让幼儿看清楚怎么样叠毛巾,让幼儿进行物体的比较。以此类推,可以发现在整个绘本教学中,灵活的运用白板,让枯燥无味的,幼儿难以理解的物体比较变为形象的动画,激发幼儿的兴趣。很多幼儿都能细致的观察画面,愿意大胆讲述,积极性很高。
(四)让图形学习“简单”化
认识图形最关键的是要形象感知,如绘本《棒棒猪的新领带》讲长与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以及各种形状之间的关系融入到了绘本中去。故事从棒棒猪收到的请柬开始,他买了一大块长方形的格子布,打算给自己做一件漂亮的风衣。然而,在回来的路上,他遇到了想要穿花格子裙的小白兔、裤子破了的小猴子、想要花头巾的小猫咪等。棒棒猪用自己的格子布帮助了这些小动物,送给了小白兔格子裙,小猴子的裤子上补了圆形的画格子。小猫咪的三角形头巾很漂亮。最后,棒棒猪只剩下了一条领带。这些充满童趣的故事内容,与生动形象的白板相结合,各种图形仿佛就在小朋友的眼前。让复杂的图形变得具体、简单、形象,让幼儿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兴趣。
(五)让物品分类“清晰”化
绘本《一起一起分类病》通过故事告诉孩子们数学中的分类和组织。故事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分类。他分门别类的把家里的物品整理的整整齐齐,一目了然。他把玩具根据类型分,以爸爸、妈妈和自己为主线,将各自的生活用品又按照鞋桂里的物品、浴室的物品、书架的书进行分类整理。他整理的房间让妈妈很吃惊,妈妈担心的摸摸他的额头,看看也没生病。妈妈让他吃零食,他把零食也按照样子和颜色进行了分类。因为特别喜欢分类,怀疑自己是生病了。在不断的寻找中治好了自己的分类病。故事很符合儿童的心理。孩子在成长中总是从无序到有序的。当某天的生活与从前不一样的时候,孩子们会觉的很突然,一下很难接受,觉的自己生病了。等他们从心理上接受了有序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就又回到平常了。故事充满了童趣,并告诉了孩子们在生活中如何分类组织,告诉他们生活是有规律、有秩序的。最重要的还告诉孩子们要克服成长中的恐惧。
而如何让幼儿感受分类呢,这就全靠白板的功能了,运用拖曳、分类等功能,让幼儿按照列别把白板上杂乱无章的物品进行有序的分类,把复杂的叫教具、学具准备简单化,让分类简单化。
以电子白板在数学绘本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为主线,进行数学绘本活动与电子白板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尝试,充分挖掘绘本中蕴含的数学元素,借助电子白板的运用增强幼儿的阅读能力,更有效的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的数学习。这种现代化的教学体系让幼儿“学”得更轻松,让教师“教”得更有效,实现了师幼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