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价值为线索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anj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是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在当前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片面强调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彼此孤立,育人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等问题。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从自身教育实践出发,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五育”融合为核心,以基本课程样态为架构,以特色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美育价值为线索的课程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 全面育人;五育融合;美育;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简介 欧健,西南大学附中校长,正高级教师;刘建勇,西南大学附中学生成长中心副主任,高级教师
  一、课程背景与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对教育工作具有战略指导意义。长期以来,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片面强调智育,模糊甚至弱化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的现象,不仅导致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学习负担过重,也令学校育人方式单一,课程设置和评价僵化,无法激发受教育者深层的学习和成就动机,不利于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提出,凸显了育人目标之间的关联,体现了完整的人才观,符合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在彰显立德树人的内涵的同时,也指出了实践方法和路径。
  作为“跨学科实践性课程”[2],综合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3],具有立足生活、注重实践、评价多元等特点,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南大学附中本着“帮助学生在最适当的时候遇见最美的自己”的课程理念,近二十年来,坚持开展科学、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西南大学附中开展“以美育价值为线索的综合实践活动”,其理论和实践依据如下。
  首先,“五育”具有内在融通性。新时代的教育正在经历一次由“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过渡和转换,这一转变已成为当前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4]。转变的发生正是基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全面育人和“五育”整体性更加深入的认识,即“五育”并举、全面育人并非德智体美劳的机械叠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滲透。研究者认为:“‘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假设’,它预设人的成长发展,不仅是‘全面发展’,更是‘融合发展’,体现了一种包含了‘有机关联式思维’‘整体融通式思维’‘综合渗透式思维’等的系统的‘育人思维’。”[5]还有研究者根据融合度和实施方式,进一步将融合方式划分为育内融合、育间融合和跨育融合。[6]
  其次,美育具备多维泛在性。杜威说“教育无目的”,强调教育不应包含功利性的目的。“五育”当中,美育具有最纯粹的主观感受性,因此在非功利性上,与教育的本质最为接近,是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中广泛的天然存在。有学者指出:“美与审美活动泛在于各类课程及课程各因素之中,美育也泛在于各类课程及课程各因素之中。”[7]“一切课程都泛在地潜藏着艺术化的审美因素。”[8]在这个意义上,不仅美育自身,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以及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和其内部的知识、逻辑、形式、体验等全部要素都具有审美特性,且都可以进行审美化地构造和呈现,因此也都具有相应的美育价值。美育的这一特性,让其成为恒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价值线索。
  二、课程目标与设计
  基于国家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定位与要求,结合自身课程的特点,西南大学附中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定为:以依托美育,融合“五育”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升学生价值体认与践行的意识和能力。[9]
  在这一课程目标的规定下,西南大学附中将美育作为“五育”融合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围绕提高学生“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10]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线索,并将其贯穿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当中。
  西南大学附中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五育”融合为核心,以基本课程样态为架构,以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美育价值为线索的“一核、一线、二维”课程体系。
  “一核”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追求与信念,即立德树人与“五育”融合,对课程发挥着基础性和纲领性的作用,是课程目标的设定标准,课程实施和评价的指导原则。
  “一线”是指作为线索贯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美育价值,包括对非功利性与超越性价值的体认,以及创造美、追求美的践行两条主线,与以上两条主线相对应的“审美习惯与意愿”“审美观念与品格”“审美知识与技能”“审美实践与经验”四个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美育价值点。
  “二维”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维度和实施维度。在设计维度上,课程紧紧围绕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开设覆盖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四大类别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现课程的完备性;在实施维度上,活动设置追求差异化、特色化,以实践中的实施效果和育人效果为导向,体现课程的灵活性。
  三、课程实施保障与评价
  作为中小学阶段与学科课程并列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学校提供系统保障。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围绕“以美育价值为线索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制度和资源上作出针对性的设计和安排,确保课程实施的效果。
  (一)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实行“纵向带动、横向联动、实施机动”的组织动员模式,并确立“激励保障、空间保障、时间保障”的保障机制。
  组织动员方面,负责德育与学生活动、课程研发、教学指导以及教师成长的校级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统筹相应类别的综合实践活动,发挥纵向带动作用。学生成长中心、信息技术中心、课程研发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与教学指导中心等各职能部门,分别在学生组织、技术保障、课程共研、教师培训、活动测评与反馈方面横向联动,发挥组织作用。   课程实施方面,学科教师、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以及外聘专业教师在课程目标的规范下,自主申报活动课程,不断迭代活动形式与内容。这一安排让学校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库和梯队化师资结构,便于课程机动实施。
  激励保障方面,通过在职称考评、专业晋升、荣誉评定等方面给予同等待遇,打通学科教师与综合实践教师之间的晋级通道;通过在工作量核定、工作性质认定上给予综合实践活动授课教师充分的肯定和适度的倾斜,提高相关教师薪酬;通过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和学生提供科研、培训支持和科研成果催生、转化的便利等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激励。
  空间与时间保障方面,通过设置学生活动中心、生涯发展中心、心育导航中心、天文馆等大型专用场馆,充分利用操场、校史馆、图书馆、多功能演播厅、公共剧场等公共空间,合理使用实验室、活动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通用技术教室、创客中心等功能室,积极借用大学与科研院所实验室、公共博物馆、企事业单位厂房等单位和社会场所,鼓励并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近山水,为学生构建由家庭、学校、社会、自然构成的多层次的综合实践活动空间;通过社团课、“1 5”选修课、研究性学习课、生涯规划课、心育课等课时安排,保障各年级每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内时间充足,通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周末研学、“雏鹰计划”课题小组、志愿服务、生涯体验、艺体特长培训课,保障综合实践活动在课余时间的延伸,通过夏/冬令营、假期综合实践指导手册、研学旅行、“U云校”网络课程等形式,保障综合实践活动在假期的深入开展。
  (二)资源保障
  课程的良性运行,离不开良好的课程生态,即课程体系当中的各项要素与资源合理配置、动态生成,始终与师生需求和教育目标相契合。西南大学附中通过对课程、人力、平台等资源的不断开发,逐步构建起“以美育价值为线索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良性课程生态。
  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学校围绕美育价值,重构综合实践课程,积极开发各类传统课程的衍生课程。例如,击剑课作为学校闻名遐迩的教育课程,除了培养学员刻苦训练、勇敢无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外,也令参与者在竞技过程中,通过优美的击剑动作充分展示男士的健美与优雅、女士的轻盈与嫵媚,领略“格斗中的芭蕾”的特有美感,通过揖让进退的比赛仪式,在“君子之争”中形成君子人格,完成体育、美育、德育的多重育人目标。
  人力资源与平台资源开发方面,学校采用“专职 兼职 外聘”的身份构成,“学生 家长 教师 专业人士”的来源构成,以及“准入 晋级 退出”的机制构成,完成了人力资源的储备和管理,并为综合实践活动搭建“新媒体 现场展示”的展示平台,组成“家校社企 科研院所”的研究平台,提供“专业刊物 企业机构”的成果转换平台,从而形成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运行平台。
  (三)评价体系
  作为必修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将相关评价纳入考量,才能形成完整的课程闭环,确保实施效果。按照“以美育价值为线索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必然将美育价值置于重要位置,因此,构建评价体系时,既要考虑美育价值的主观性特点,也要兼顾教育评价的客观性标准,同时满足易于操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为此,西南大学附中采取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结合,自我评价与多元评价结合的“双结合”评价框架。
  在这一框架中,主观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陈述、教师的点评,以及合作者和参与者的交互评价,客观评价则包括对活动成果、参与行为等的多维量化评价。具体的评价形式通常包括评价量表、实物呈现、过程演示、口头或书面评语等多种形式。“双结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在实践中很好地发挥了评价的导向、诊断、调控、激励等功能。[11]
  立德树人,全面育人,本质是解放人、发展人,将“人”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目的,而非简单的对象和手段。它让教育工作从片面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甚至虚无主义中解脱,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理想,更是一种具有现实关怀和实践意义的人才观、育人观。然而,正如有学者所说:“把“五育”互相交融起来、穿插起来,是科学,也是艺术,”“我们的‘五育’绝对不是简单的‘1 1’,培养人是集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过程。”[12]借由“以美育价值为线索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西南大学附中将尊重教育规律,不断反思创新,在课程融合、全面育人、模式创新的道路上持续作出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10-08)[2021-03-10].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1008/c40531-30328238.html.
  [2][3][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EB/OL].(2017-09-27)[2021-03-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
  [4][5][6]蒙石荣.“五育”融合下的德育:路径与方式[J].今日教育,2021(2):14-17.
  [7][8]白智宏.审美化教育系统构建与实施 美育的超越模式及“五育”并举的应然路径[J].今日教育,2020(4):14-18.
  [10]宁本涛,杨柳.美育建设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从“五育融合”谈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5):26-33.
  [11]范蔚,赵伶俐.审美化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34.
  [12]于漪.劳动教育,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J].上海教育,2020(13):30-31.
  责任编辑︱庞 雪
其他文献
皮肤皲裂是由于皮肤干燥引起的。正常皮肤角质层内约含20%的水分,当含水量<10%时,会出现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和韧性减低,此时易发生皲裂。冬季宝宝洗手后未擦干或老流口水,经过冷风一吹,局部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即可发生皲裂。    预防皲裂的几点建议:  用温热水浸泡手足,洗后及时擦干。  使用儿童专用香皂、中性皂或洗手液洗手,因为其中含有滋润皮肤的成分。  外涂油脂类护肤品。  外出时注意保暖。  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我国社会各界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关键要素是人,其中生态文明素质是人不可或缺的素质。由此,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播生态环境
花生黑芝麻糊  (适合1 岁以上的宝宝)  创意妈妈:巧厨娘  原料 :炒熟的黑芝麻80 克、炒熟的花生仁30 克、核桃仁20 克、松仁20 克、鲜奶200 毫升。  做法:  1. 将黑芝麻、花生仁、核桃仁和松仁一同倒入粉碎机中打成粉末,取出后拌匀待用。  2. 将鲜奶倒入奶锅中,加入打好的粉末,大火烧开后,改为小火慢煮直至浓稠。  营养小提示  芝麻、花生、核桃、松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
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日前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我国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并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作为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培训课程的必修模块。  《计划》明确,要研制出台在教师培养培训中加强师德教育的文件和师德修养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师全面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制订教师法治培训大
1997年建立的遂宁市大英县,是有“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和“中国第五大发明”之称的卓筒井汲卤制盐技艺的故乡。大英教育人秉承大英的创新精神,不断锐意改革。其德育经过“三破三立”的艰辛探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锤炼了一支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打造了一批卓有成效的德育品牌。  破“冰”:立德育核心地位  建县伊始,大英县的德育工作主要由教育股分管,重点不突出,导致学校德育工作始终处于不痛不痒的尴尬
你最关心的宝宝视力问题,编辑与专家的线下聊天,“专家在线”背后的故事……这里,一定有你感兴趣的话题。    网站执行主编在说:    孩子的眼睛红了,眼屎多了,斜视了……一点点异样,都会让妈妈担心。从社区里妈妈们焦急的提问中,我清晰地感受到了这种心情。  我们这期在线预告挂出没多久,就被点了三四百点,甚至在线结束后,还有网友跟帖提问。  是啊,孩子的眼睛正在发育,越早发现问题,正确处理,对孩子越有
本期的运动方案已具有一定强度和难度。如果作为新妈妈的你能顺利完成,那么恭喜你,你的身体已经恢复得相当不错了!当然了,那些仍需要降低难度的新妈妈们也不用着急,循序渐进、注重动作质量、选择合适的动作进行练习才是安全的,也是对身体最有帮助的。    热身      1. 完成起踵、下蹲各8 ~ 10 次。  2. 挺胸,肩略微外展,完成耸肩、绕肩各12 次。  3. 体转8 次:双臂直臂前平举,双手合十
妈妈的提醒、同事的建议、朋友的忠告……从怀孕那一天起,你可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说法。这些“经验之谈”有哪些是不正确的呢?我们帮你作了一番梳理—— 肚子圆圆的就是女孩?水果吃得越多宝宝越水灵?孕期不可以跷腿?……从周围人那里,我们会听到有关孕期的种种说法,其中甚至还存在相反的意见。到底谁说得对?我们该怎样辨别它们的正误呢?    生男还是生女?    1“办公室的同事告诉我,肚子尖尖的是男宝宝,肚子
无论行进在学艺过程中的哪一步,妈妈们全都有各种各样的困惑。与其到时候见招拆招,不如把工夫做在起步前。  Q他好像什么都感兴趣,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画画,一会儿玩拼图……但是又好像兴趣都很短。怎么办?  A兴趣是对某种事物在一段时间内有关注和选择的倾向。兴趣只有不断实践并且被不断地强化,包括外界强化(别人的夸奖、羡慕等等)和内强化(自己体会到的愉悦感),才会成为终身的爱好。  如果孩子的生活环境相对
课程是条船,德育是彼岸,我们是摆渡人。让我们一起为课程、为孩子、为明天,做一名称职的摆渡人,让课堂成为学生人生的渡口。  孩子走進学校,心里一定怀着美好的憧憬,但难免也有些紧张和不安。身为教师,我们要陪伴他们成长,要以陪伴者、引导者、组织者、协助者等身份和孩子共同踏上学习的旅程,使孩子们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美妙,感悟欢乐,体验山重水复的百般困惑和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经历、感悟、体验交织融合,共同构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