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进一步阐明鸭肠炎病毒(DEV)的致病机理,本试验建立检测鸭肠炎病毒核衣壳蛋白质(NP)的互作蛋白质(PKCI)基因荧光定量PCR方法。针对PKCI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目的基因构建
【机 构】
: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省动物疫病与兽医公共卫生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607), 贵州省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黔科合计Z字(2011)4008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阐明鸭肠炎病毒(DEV)的致病机理,本试验建立检测鸭肠炎病毒核衣壳蛋白质(NP)的互作蛋白质(PKCI)基因荧光定量PCR方法。针对PKCI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MD18-T-PKCI,将其作为阳性标准品构建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对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重复性、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为Y=-3.31x+42.00,相关系数为-1.00,扩增效率为100%,熔解曲线仅出现单特异峰,对H5亚型、H7亚型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及新城疫病
其他文献
强势群体的出现已经是客观事实,开展对强势群体的研究需要创新研究方法.强势群体由于社会地位优越,有着很强的社会示范效应.开展对强势群体及其示范效应的研究很有必要,可以
摘要:从金针菇中分离纯化出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包括核糖体失活蛋白、真菌免疫调节蛋白、金针菇毒素、多糖、亚油酸、糖蛋白、酚类和倍半萜烯等,这些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胆固醇、抑菌、消炎、抗病毒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金针菇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以及目前药理活性研究概况,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金针菇作为潜在有效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针菇;化学
本文对学界几成定论的徽宗御押"天下一人"或者"天水"的析读提出了批评,并立足政治视野,从宋帝御押的功能、宋代政治形势、徽宗一朝的政治活动,乃至徽宗个人价值取向、御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