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或将收紧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3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9日下午6点59分,大部分人还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加息的决定贴上了自己的网站——这是自2007年12月20日以来中国首次提高利率。
  尽管这只是一次微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但还是让人们觉得很突然。因为就在同一天,上证综指在还3000点附近回旋,人们仍然认为,市场充裕的流动性还将继续,防通胀的的任务还未到动用加息的手段。有权威专家认为,只要把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3.5%,就没有加息的理由,更重要的是,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存在增速放缓的趋势,所以就更加没有加息的空间。
  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10月10日在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年会时也曾高调表示:“今年内,中国不会加息。”
  但是,央行毫无预兆的加息行动,还是粉碎了专家的设想。
  在感叹突然之后,人们发现,央行此举实际上反过来证明了这样一个基本现实:房地产调控力度还不够、通胀压力陡然增大、股市走向还需进一步明确。
  
  双重打击房地产
  
  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对一年期的存贷款利率同时提高0.25个百分点,其中在贷款方面,对一年期的贷款利率由5.31%提高至5.56%,对一年至三年的贷款利率由5.4%提高至5.6%,对三年至五年的贷款利率由5.76%提高至5.96%,对五年以上的贷款利率由5.94%提高至6.14%。
  由于房地产按揭贷款属长期贷款,年限一般在五年以上,这意味着房贷基准利率主要是由5.94%提高至6.14%。
  10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从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其中五年期以下(含五年)及五年期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上调0.17和0.18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下(含五年)从3.33%调整为3.50%,五年期以上从3.87%调整为4.05%。
  “这将对房地产形成双重打击,”万科地产证券代表梁洁认为,目前房价仍在高位运行,物价也在进一步走高,不加息将无法抑制其走势。
  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1%,环比上涨0.5%。值得关注的是,自今年4月份出台房产新政调控以来,房价已经连续多月保持环比小幅波动,但9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了0.5%,这一涨幅是近半年以来的最高值。
  链家地产副总裁林倩表示,此次加息对当前处于调控敏感期的房地产市场影响十分重大。据她介绍,如果以一套100万元贷款的房产为例,以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贷款30年,每月可能会增加100多元的成本,这增加了购房人的压力。
  不过,梁洁表示,相比于增加成本,加息对市场预期的打击力将更大,因为五年期按揭贷款利率仅仅提高了0.2个百分点,比一年期贷款利率涨幅要低,但是加息收缩了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体现了政府调控房价的决心,这将动摇购房者的心理预期。
  对此,中原地产则表示,本次加息直指高房价,因为加息打击了房价看涨的最大理由——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中,房价涨势往往特别突出。
  中广信地产服务机构副总经理卞明表示,这是相关部门的一个信号,充分显示了国家调控政策不会减弱的态度和决心。虽然0.25个百分点不足以降低太多的价格,但这将是一个初步预热,未来是否有可能进入加息周期尚不确定,但如果出现持续加息,房地产行业将面临较大压力。
  不过,梁洁认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加息的通道一旦打开,接下来将会持续采用这一手段。
  林倩认为,当前属于房地产调控敏感期,各项金融配套调控政策、交易税费调整都空前严厉,但房价降幅相对不大,二次调控后开发商仍普遍乐观,心理预期改变不大,而加息的出炉则是对其心理预期最后一道防线的冲击,一些实力不足的中小开发商将率先降价,房价松动可能性增大。
  
  抑制“通胀”效果不会很明显?
  
  除去对房地产的严控,在外界看来,通胀压力过高也是央行此次加息的原因之一。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第一时间对此事表态称,“对当前通胀压力的担忧是央行选择此时加息的重要原因。”
  数月来,CPI涨幅继续扩大。8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3.5%。这是2008年11月以来,CPI同比上涨的最高水平,也是连续22个月以来CPI的最高水平。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CPI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6%。
  这次加息在北京科技大学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教授看来,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同时也表明了中央政府管理通胀预期的决心。“农副产品的价格波动比较大,这是老百姓感受最深的。”刘澄表示。
  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环比上升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涨幅总体稳定,但也同比上涨约1.5个百分点。近期全国各地还出现了企业抢购粮食、棉花的情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据此认为,此番加息显示了央行对下半年及明年的物价走势持谨慎态度。
  其实,从今年3月份开始,市场上就有要不要加息的争论,但是到了6月份、8月份,加息大棒迟迟没有落下,在很多人认为今年加息不太可能的时候,加息却如迅雷般骤至。
  一些学者对于央行此举表示多少有点意外。
  “太突然了。”天大研究院经济学家、资深研究员王元龙仍然认为不建议加息。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通胀水平与中国经济增速相符,加息0.25%只是起一个信号作用,对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不会很明显。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也表示,加息不会直接影响CPI,但会解决流动性的问题,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
  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仍处于一个零利率时代。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依然选择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仍旧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只有澳大利亚、挪威、印度、巴西等少数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通胀压力先后加息。
  现在中国选择加息,难免不让人担心是否会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市场乐观派认为,在全球经济回暖之时,“加息”除了传递通胀的预期外,更重要的是显示当局对经济回暖的信心。
  而有学者却认为,现在经济危机还未全面走出,此时采取加息做法并不适时。
  “通货膨胀控制在5%以内,只是温和性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不大。当前,最首要的问题,不是控制通货膨胀,而是经济发展问题。” 王元龙说。
  此次加息最牵动市场神经的,便是“热钱”是否会卷土重来。
  王元龙向记者表示了加息以后的担忧:很可能在短期内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加速外部资本流入,进而导致输入性通货膨胀,削弱调控效果。
  这也是此前不少机构的学者预测年内不会加息的理由。
  虽然学者们普遍预期加息0.25个百分点的幅度不大,并不足以解决目前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但是此次加息却被认为是货币政策将出现重大转折,预示着过分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结束。
  刘澄向记者表示,这次加息是货币政策由松到紧的一个分水岭,货币政策由此开始进行转变,由过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变为偏紧的货币政策。
  此外,在过去将近2年的时间里,为了促进经济复苏,央行将利率维持在历史低位。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加息意味着央行提前步入加息周期。
  “如果接下来通货膨胀远远超出目标预期,加息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但今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太大。”刘澄说。
  
  难改股市利好“轨迹”
  
  10月20日,央行公布加息的第二天,美国股市暴跌百点并在世界范围内引发股市抛售,随后,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新兴市场货币汇率下跌,投资者由此降低了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而在中国,沪指报3003.95点,涨2.1点,涨幅0.07%;深成指报13130点,涨159.81点,涨幅1.23%。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中国意外加息重挫全球股市及商品市场,但A股近期在资金推动下表现强劲,本次加息幅度不大,而且在加息预期下,热钱的流入更为快速,在资金推动下,两市上演了利空出尽是利好的逆转行情。
  银泰证券研究所所长王瑞祯表示,在市场层面,加息会使市场短期波动,但不改本次市场上行趋势,明朗的反转趋势不会就此改变。
  私募基金永生投资合伙人刘行认为,此次加息比市场预期的早了许多,总体上对股市影响偏中性,短期内会对市场的流动性带来一定影响,对市场构成利空,但不改变股市向上运行的大方向。
  另外,刘行指出,央行此次加息是否意味着将开启新的一轮加息周期更值得关注,而至少从目前的经济数据看不出这样的趋势,“我预计未来还有一两次的零星加息”。
  建信基金则认为,本次加息开启了国内新一轮的加息通道。“在进入加息通道的前半段,加息对资本市场来说是利好,这将会增加资金向股市流动的动力。其背后的逻辑在于,在实实在在的通胀面前,加息举动表明市场资金已足够便宜,刚开始的加息将促使投资者将资金更多地配置到风险资产之中。此外,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收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资金向股市流动,利好A股市场。”
  而在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看来,这次加息的目的主要针对的是国内商业银行,而不在企业和储蓄。意在提醒国内商业银行应该保持冷静,同时抑制市场流动性。据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当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5955亿元,高于此前市场预计的5000亿元~5500亿元的水平。
  此外,加息对人民币升值趋势有缓和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已有市场人士表示,由于美日都维持接近零利率,中国加息将会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将会吸引更多热钱流入中国。对此,陈功认为,只是基于利差因素来判断汇率变化的看法太单一,如果紧缩政策成功导致未来中国经济降温,这明显会导致本币回软,影响热钱流入的欲望,增加其风险。因此,加息之后有助于缓和人民币升值的速度。
  陈功认为,此次中国央行加息的时机值得关注。在过去,中国加息等重大政策一般会选择在周五的晚上出台,这是为了减小政策对市场的冲击。但这次选择在五中全会刚刚结束的周二晚上宣布加息,显然反映了金融政策监管者希望发出强烈的信号,引导市场作出预期中的反应。
其他文献
使用电脑上网时不再突然闪断、暑天家中不会突然断电、热力供应不再忽冷忽热。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自动化手段去综合考虑舒适度和电价两方面因素,对家用电器和温度进行合理的调节。  当外企员工黄宇峰从国家发改委中国智能能源网研究成果发布会现场出来的时候,眼前浮现了上述的一幕。虽然他现在还买不起房,但他已经开始憧憬自己房子里的“能源2.0”。  与黄宇峰怀有同样梦想的是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如何规划智能能源网考验
“质量工程师考试给质量人带来了希望,但同时又让我们陷入了深渊。好不容易考个中级质量工程师,可在公司没有用。一不涨薪,二不升职。我们还有必要浪费精力、时间和财力去为这个没用的本本奋斗吗?”在网上质量人论坛中,有网友这样抱怨。  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人事部联合组织了第一次“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下称“质量专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可根据相关规定聘任为
“中国人对丹麦的了解是从安徒生开始的,这是许多中国人从小知道的第一个外国名字。上海世博会,小美人鱼又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如此描述中丹关系。  中丹之间当然不是只有小美人鱼。  今年是中丹建交60周年。11月23日,就中丹两国关系及未来合作发展的重点等问题,丹麦王国驻中国大使裴德盛在位于北京三里屯的大使官邸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专访。    1000个丹麦人中就有1人在中国
国家电网“联姻”许继集团一事,终于尘埃落定。  日前,许继集团麾下的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000400.SZ,下称“许继电气”)发布公告称,国家电网公司旗下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下称“中国电科院”)增资许继集团的相关工作已经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于5月28日办理完毕。目前,中国电科院持有许继集团60%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许继再“嫁”豪门    这是一场开始就不平静的“再婚”。  位于
经过一年的筹备,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在全国仅有的五个试点中率先破茧。    国家区域性(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下称“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于11月12日正式开盘。开盘当日,随即上演一出惊险刺激的资本大戏。盘中个股涨幅大多超100%,甚至达到200%、300%,“灵宝金业”更是以涨幅高达1149%的“惊艳”独占鳌头。  这是一场期待已久的资本盛宴。    中西部首家国家级资本市场开市
在地方政府的主持之下,一场长达20年的“杜康”商标之争终于烟消云散。3月29日,河南省洛阳市政府、伊川杜康的母公司河南省杜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杜康投资)和汝阳杜康的母公司郑州百瑞信托有限公司(下称百瑞信托)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至此,“汝阳杜康”与“伊川杜康”再度“牵手”。积怨20年的冤家,是否真能尽释前嫌?合作的背后再次显现资本力量的强大,但真正的幕后推手还是个谜团。    “三统一”战
当肥沃的土地长满杂草而不是粮食;  当原本畅通的黄金水道被大量水葫芦堵塞;  当原本郁郁葱葱的竹林开花后成片枯萎;  当巴西龟从宠物变为“杀手”    外来物种入侵,已在我们身边。  今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正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外来入侵物种”。  “在我国已产生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已达28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就有50种。”国家
近十年来,国内各地纷纷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但基于文化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各地文旅的产业价值并不均衡,中国文化旅游要看三国,三国文化旅游要看曹操。和曹操相关的文化旅游,最具海内外华人世界的市场号召力,曹操故里之争,涉及河南永城和安徽亳州。2009年曹操墓惊天破土,又引发了安徽亳州与河南安阳的墓地之争,从故里到墓地,豫皖两省三地围绕曹操的“生死”较量尤为惊心动魄。    永城出击,亳州遭诛心之论    2
种种迹象表明,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各个国家逐步显现。  美国8月份失业率升至2003年9月以来最高的6.1%,显示美国经济正趋向疲软;欧洲经济出现下滑,欧元区第二季度投资、消费及出口同时下降,导致当季经济收缩0.2%,为欧元诞生以来首次负增长;日本经济可能进入新一轮衰退,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0.7%,环比折年率(即宏观经济如果按目前的季度运行势头增长,发展速度变换成年度数据后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航运“两个中心”获国务院原则批准之后,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调研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当中。该人士称,调研工作将集中在如何明确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形势、目标和任务,如何使上海最终成为“投资便利、商业繁荣、流通发达、行政高效”的国际国内贸易中心。     市长明令“年内必须破题”    上述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目前,为建设国际贸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