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中国还要迈几道坎?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b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华社消息 记者陈刚 杨绍功 潘晔 智能制造,正在开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时代。正在南京举行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聚焦世界智能制造發展方向,解析未来发展趋势,是国内该领域首次举办如此高规格的大会。与会专家与企业代表认为,中国目前仍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但与“更聪明”的智能化制造业还有不小差距。
  坎之一:长短腿、起跑线不一样
  放眼全球,欧美主要发达国家都在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的“工业4.0”计划、法国的“新工业法国”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表示,各个国家优势不一,比如德国的工业基础较好,但智能化水平不是很好。“中国正处于工业基础发展阶段,信息基础比较好,但依然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而且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在一个起跑线。”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仍处在工业2.0和3.0阶段之间,这是基本国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说。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旗下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兴也表示,全球制造业整体升级,逼迫中国企业革面转型。
  尤政认为,让中国整个制造业都跑进全球智能制造第一阵营里不太现实,但要鼓励一批领先的企业往第一方阵里跑。
  坎之二:关键装备、技术待突破
  “我们的产品耐用性可能没那么好,但价格绝对比国外的同类产品便宜。”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一家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机器人制造水平较国际仍有较大差距,根本制约在于缺乏关键的装备和技术,国内加工制造的精密程度仍然不高。
  “国外大规模使用五轴加工机床,而中国仍主要使用双轴甚至单轴机床。”南京水清木华智能科技公司负责人吴超说,因此,《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才如此强调“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和“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他们正在做的就是研发量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系统。这样的关键装备突破,有望帮助中国制造水平实现跃进。
  坎之三:采购技术容易,集成创新难
  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的展览上,记者碰到不少专门来参观准备采购的企业负责人,他们普遍认为要实现智能制造,可以实行“拿来主义”,把最先进的机器人生产线买回来,智能制造就有了基础。然而,真正开始智能化技术升级的企业发现,“智能制造并没有那么简单”。
  菲尼克斯带来一台由南京分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机器rifiline。“我们称它为最接近工业4.0系统的机器。”菲尼克斯(中国)市场部负责人王言海说,他们带到会场的机器都是在南京本地生产、自主创新研发的。
  江苏中天科技集团在行业内率先建成5个省级智能示范车间和1个国家级智能示范企业,集团总裁薛驰指出,他们正在逐步实现所有生产企业的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光有技术不行,能集成化、化为自己所有,才算迈进了智能制造的门槛。”
  “在打好技术基础的前提下做好集成,把要素优势变成系统能力才能做好智能制造。”尤政说。
其他文献
2007年“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发布”活动在总结前两年活动的基础上,本着严谨,科学、公正的原则,使评选标准更加完善。该活动参照国际惯例,根据相关权威统计数据,并征询有关行业
1.近视只是看东西不清楚,没有大关系?答:错。近视可能导致失明,不能掉以轻心。事实是,失明人口中,高度近视已经高居失明的第二大原因;日本及中国在这一两年的研究结果显示,高度
如果你的眼镜脏了,会拿什么擦呢?看似细腻的纸巾?拎起T-shirt衣角?还是讲究地取出眼镜盒里的眼镜布?戴了那么多年的眼镜,各种眼镜清洁秘籍五花八门,但是你真的会擦眼镜吗?以前的眼
针对数控车床加工含有锥面或圆弧表面零件时出现的过切削或切削残留现象,文中提出了利用数控车床的R补偿功能的解决方法。
<正>很多家长面对学习成绩和视力健康两个问题的选择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视力健康。因此一旦发现孩子的成绩下降了,则赶紧为孩子报个学习班周末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