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问道哈佛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观察和比较,就会发现,中国现在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很像美国的150年前,很像日本的100年前
  从我到美国到现在差不多一年了,首先我是力图了解美国社会的。从过去讲,因为我们改革开放就是学习西方的这些东西,从制度到市场到文化。不管你骨子里是不是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抵抗,但本质是在开放是在学习。在这之前应该更多看人家的优点看我们的缺点,是这样一个学习方式,我有哪些不足,哪些不如别人,怎么样能向他们学习些好的。
  到美国之后,在那儿真正亲身感受之后,我反而体会到,我会看到他们的一些优点,也更深刻体会到他们的一些不足。用这样一个抽离的角度再来看中国,也很有意思。
  在中国的时候,并不觉得我们很了解中国,但是到了那里你才觉得很有优越感,你比他们了解中国要多得多,是真正的专家。你了解中国,他们不了解中国,这是从第一感觉来讲。你再看他们怎么理解中国的。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很多专家,因为对中国不了解,尤其中国现在变化这么快,他不了解,所以他的很多判断都不是很准确的。
  所以在美国的时候,自己反而会更客观地看中国发生的事情。再一个对美国的社会文化,也会用一种批判的眼光来看,就不像过去,这个也是对的,那个也是对的,对不对?就是我学你好的嘛,但是你亲身在那里,会感到他们有哪些不足,这些不足可能对未来是很大的弱点。因为你在那儿能很明显感觉到,他们那里尤其2011年到2012年,美国中选到大选之前的哨战,每天的新闻广播网全是关于大选竞选的内容。
  你会发现从美国人的意识来讲,美国的就是国际的,就是世界的。就像我们中国过去是中央王国,中国就是全世界的中心。现在对美国来讲美国就是中心,联合国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平台,第三世界国家在那儿玩去。所以他们国会两院讨论的问题,都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就是因为美国考虑的是全球性的,所以你感到他们那种本位主义,他们这种大国沙文主义、大国文化主义特别严重。
  这样的话你在那儿感到有点儿不能接受,本能地觉得,这样我不接受。尽管你们有很多先进的我接受,但是你们这样一切以你们的价值观为判断,代表天国的你们是代表上帝的,这样不好。
  在哈佛的时候,讲到现代战争起源,说民主国家更容易发动战争。为什么?第一,因为它有道德的正义感和优越感,觉得他们是对的。第二,他们觉得自己的制度不会产生独裁政府,因为借用战争他们掌握了权力机构之后,我可以民选把政府选掉。所以他们这个也是个问题。你在那里反而更冷静更客观地看,看中国发生的事情,看美国发生的事情。
  当然同时更深的体会是比较,不是说我们中国和美国现在的比较。经过观察和比较,就会发现,中国现在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很像美国的150年前,很像日本的100年前。就我们国家现在这样一种状态,尽管是到了互联网时代、高科技时代,但实际上我们很多基本的社会矛盾,社会生存状态,还是很像美国和日本当时那个时代。
  所以你如果认真研究那个时代发生了什么,那个时代别的国家是怎么过来的,显然对中国现在下一步怎么走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现在我的兴奋点就是重新来看过去,看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发生的事情,看18世纪后期美国发生的事情。
  我们很像人家100年前的那个时候
  那是不是说,中国跟美国和日本相比,分别落后150年或100年左右呢?不是这个意思,绝对不是说落后。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它有几个阶段的:比如说有一个阶段是急速的工业化,急速的城市化,这在美国是150年前开始的,在日本是在100年前开始的。在这个急速化的过程当中,大量的农村人口集聚到城市。
  以日本为例,明治维新之后,开始出现一个状态,虽然那时候不叫全球化,但实际上殖民主义整个来开拓国际市场,和全球化是有关系的。日本当时劳动力便宜,纺织工业就开始在日本发展,然后搞纺织品出口,出口欧美市场,搞出口导向经济。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就逐渐牵扯到一个劳工普遍的工资低劳动待遇差,工人组织、劳工组织开始进行罢工进行对抗,你会发现中国现在不是在发生吗?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们的现状,和日本那个时候是非常类似的。由于这样的急速城市化,造成了整个国家的环境问题,污染非常厉害。这时你要来看它是怎么过来的,要学习它的经验和教训。绝对不是说我们现在比人家落后150年落后100年,不会的。
  因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已经跟100年前大不一样,我们的差距远远不会有100年那么大。但就发展的过程来讲,我们跟人家100年前的那个时候是很像的。这个过程人家是怎么处理的,这个非常值得学习。
  为什么我说中国现在有点儿像150年前的美国?150年前,美国原来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殖民地之后才成立国家。实际上刚开始它并不对外侵略,完全是封闭的。它更多是在北美大陆那一带进行西拓,西拓都是法国殖民地和墨西哥的国土。实际上美国是一个封闭的北美大陆,它没有被侵略这样的历史,一直在侵略,这是第一个侵略。
  第二个就是消灭印第安人。美国的历史并不光彩。一战、二战之后,它才开始在国际上开拓新兴帝国主义,也就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快地GDP超过了德国、英国成为世界第一。
  现在中国这个位置,很像美国当时的位置。我们可以说是和平崛起,可以讲我们不是外拓的一个国家,但是你的资源从哪儿来的?现在是全球性的,资源更多的是从中东、非洲那儿过来的。我们的GDP已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我们的资源消费使自己已经成为—个大国。至于其他,只不过是一个怎么来表述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位置。
  这就是我们现在,和150年前的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很有相似之处。所以现在美国非常明确地感到,在哈佛的校园,任何现代话题,都没法回避中国。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只要谈论环保,只要谈论能源,只要谈经济发展,只要谈经济政策,中国都是必须谈的话题,很明显中国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所以我们现在更多地来考虑,当年它们是怎么过来的,显然对我们更有借鉴意义。而不是说我们就是比它们落后100年,或者落后150年。   拿来主义及其反思
  在万科的时候,我是一直坚持公司的制度化建设的,坚持公司治理结构的持续优化,这在那时是不多见的。这次到美国,在这方面我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我在不同的场合表述过:第一,现代企业制度是借鉴西方来的,东方文明本身是没有这个东西的,现代企业制度很重要的一个基石就是契约精神,契约精神同时也需要有一个法律制度为前提,恰好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和亚洲文明比较缺失的。
  对于中国企业家的现状和中国企业家的弱点,我觉得和西方企业精神、西方企业家来对比,中国最缺少的是契约精神。
  —般说企业讲诚信,说中国人缺少诚信,实际上中国是不缺少诚信的。仁义礼智信这几条最后归到信上,信讲的信任、信用,这个是不缺少的,为什么说现在缺少?这里讲的信任和西方讲的企业家精神的信任是不一样的。
  西方企业家基督教文明的信任指的是什么呢?是在契约精神、法律框架下可以追诉、处罚的一种信任,而中国的信任是建立在血缘、地缘这样一个关系上,它没有法律框架更不是宗法制度上的。信任自己的血缘、信任自己的家族,哪怕是儿媳妇,哪怕是家乡子弟兵,他有血缘、地缘的一种信任,是农业文明的一种,这种信任是很脆弱的,离开这个圈子就是不相信的、不信任的。
  契约精神我们认识不认识不重要,我们要有法律框架签订合同,签订合同就要去执行。中国企业发展到现在还是缺少契约,契约精神的这样一种信任。现在全球化,我们中国现在的企业怎么做?看能不能把西方的契约精神贯彻到企业的始终。
  我们看中国的近代,你会发现晋商也好、徽商也好,都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时期,也出过非常知名的人物。谈到胡雪岩,谈到晋商的票号,你会发现都和现代金融和银行业非常接近。他们就是那种血缘地缘、师傅徒弟的一种信任关系,而不是契约。
  比如说原来东家要把总管辞了,觉得他不大可靠,总管没吭气,这东家就纳闷我说了他怎么没有一点儿反应,后来发现总管不来上班不来站柜台,听说他病了,就以探病的名义到他家看,发现他正在写很多书信,问他写这个干吗,你病了在家好好躺着,却听说他要把各地的伙计全辞了,因为东家不用他了,这一下把东家吓得领着全家给他下跪。
  这样一个事。看中国建立这样的企业信任关系,这个企业怎么能长期这样延续下去?现在的企业制度建立的信任关系,完全是职业经理精神,今天这个人走了,明天换人企业照样运转没有影响。
  所以万科基本上是拿来主义,既然是西方来的,那我们就彻底地拿来就好,不要爱面子还要讲洋为中用。在我看来,这个“中用”是需要高度智慧的,首先要有中国文化的修养,同时还要有对西方深刻的理解才能糅合在一块儿。对于我个人来讲,我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那一代人,应该说对中国的很多东西,是没有这样的一个学习机会,所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东西,是欠缺的,也可以说就是空白的。
  改革开放学习西方的东西,既然是西方的东西,那我们就拿来主义吧。但西方你就学习得很好吗?这就是我为什么又跑到哈佛去,也是觉得自己这些年在国内学得不好,所以就跑到哈佛去。这是我表达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就是,尽管我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比较少,那是文化修养方面。但是,骨子里你是个中国人,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各方面的习惯、生活的习惯,骨子里还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所以你的处世方式,你各方面不可能是完全彻底西方化的。这一点在搞拿来主义学习西方的时候,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我到美国去,感受的第一点就是,现在西方,尤其是金融海啸之后,资本主义走到今天,学术界现在是非常深刻地,也是批判式地在思考思维方式的问题。我们过去讲问题,要么就全盘肯定要么就全盘否定。在美国我就在反思,如何对我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一些批判的思想。
  应该说对西方的东西,应该还是要警惕地来借用,不能完全地拿来就用。因为毕竟已经到了21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它不可能是像宗教似的,一直是万能的,一直持续下去的。下面再往下怎么演变,当然要更警惕地去看。但是问题也非常清楚,我们向西方学习的这个阶段还没有走完,要先走过这个阶段,再走下一个阶段。
  有关日本的一个小例子
  我们国家现在这个情况,实在跟日本100年前非常像,日本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我有这么一个观点,如果中国不能认真地研究日本学习日本,对日本没什么损失,对我们却是个巨大的损失。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日本在泡沫经济破裂之后,就是沉默的20年,好像我们觉得日本已经开始衰退。尤其我们的GDP又超过日本,现在稳居第二,而且这个趋势还在继续,根据预计,可能30年之内就要超过美国。许多人觉得日本就是一个小国家,一个岛国,什么都没有,没什么好学习的。
  我个人认为恰恰相反,实际上日本这个民族是非常值得中国人去学习的。当然因为种种原因,近代到现代发生过两次不愉快的战争,中国有些年轻人对日本已经恨到了骨子里,恨到了DNA里。但是仇恨归仇恨,学习归学习。如果由于你的仇恨影响了你的学习,那就是你的损失。
  沉默20年的日本发生了什么呢?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是在2011年的8月份专门去日本考察,这其中我去秋田县看了一个冶炼厂。这个冶炼厂过去是冶炼稀有金属的。因为日本本身是贫矿的国家,所以这个厂就只能紧紧守着旁边的一个小矿。这个矿虽然有矿藏,却是贫矿,各种矿的含量都很少,所以需要冶炼技术非常高。
  他们的冶炼技术确实也非常高,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么点儿的贫矿也没有了,也挖完了,那这个厂怎么办呢?一位日本的朋友推荐我说,你去看看人家厂后来发生的变化。我去看了之后很震撼。他们那个矿现在早就停产了,因为没有矿可挖了,但是那个冶炼厂还继续冶炼着。它冶炼什么东西呢?这个厂从城市的废家电里炼稀有金属,就是空调、冰箱、电视机、手机这些东西,把它们拆开之后,提炼上面的稀有金属,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提取金、银、铜、铅、锡,等等。现在他们的技术水准、冶炼能力确实很厉害,这个厂的盈利能力已经高于他们之前炼自然矿的盈利能力。
  还有一个方面也让我非常感动。在那里我们看到工人拆电器,而且相当多的工序是需要人工的。要知道,用人工做这个成本是很高的,但这种做法对经济持续发展很好,环保、精细,还解决就业。只是对企业的管理和技术要求很高。这让我感到非常意外,也非常感动。在他们那里还有—个数字统计,告诉我这个行业前景怎么样。
  自从二战之后,日本成了一个消费大国之后,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矿石,炼各种金属,包括稀有金属。现在如果计算一下,把城市的废家电全部回收利用之后,在这些废家电里能够提炼多少铜、多少金、多少银、多少铅,会发现日本已经是一个富矿大国。
  这个厂是一个民营企业,并不是国家扶持的大企业。不可小觑,这就是日本现在发生的事情,而且这个冶炼厂已经在苏州、天津建了两个分厂。举这样一个小例子,我认为这能够说明日本早已作好应对未来的准备。
  我们也都看到了,去年日本海啸之后,日本国民的自律、利他、镇定,实际上你会发现我们是可以从日本那里学到很多有利的东西的,但是你说因为仇恨战争就不学习,你把这些东西都屏蔽掉了,我觉得这样的态度是很令人遗憾的。
其他文献
俞敏洪在“两会”上的提案之一是国家应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具体而言,就是由民间机构举办一直由国家巨大投入支持的孔子学院。“民办来做会更认真、时间更长,不浪费钱。”    3月7日上午,教育界全国政协委员联组会在位于北京东三环外的21世纪饭店举行。这是教育界别最为重头的一次发言讨论。  民生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学春是唯一讲到民办教育问题的发言者。在教育界别的130多位政协委员中,有三位来自民
在男性占多数的商业帝国里,她们不仅不输光泽和风采,反而愈加鲜亮夺目。她们努力打拼,朝着梦想前行;她们智慧坚韧,书写创业传奇;她们用自己卓尔不群的决断力、领导力,开创商业天地,登上了财富之巅,她们就是新一代的中国女富豪。  10月19日,胡润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12胡润女富豪榜》及《2012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再度将中国最富裕的女人们推向公众视野。    财富大多出现了缩水  这是胡润研究
如果单纯与一个个的中国人交往,会觉得他们直爽健谈。但是每当触碰到中日之间的历史和政治伤疤时,就不一样了: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得过且过。日本人或许亦如此。  我供职的日本公司,前段时间为与中国某大学合作的研究中心办公楼装修捐助了一部分资金,从而得到了建筑物的命名权。虽说是命名权,也只不过是将刻有“某某公司捐助出资、某年某月”的石碑放在入口处。  石碑放置好的那个周末,就被人涂写上了“中国万岁!日本x
引言  身处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对汽车仍然爱恨交加:汽车放大了人的生活辐射半径,也放大了人们的欲望,改变了城市---拥堵、灰霾、消失的人行道、肆无忌惮的冲撞、枯竭的能源。  其实,汽车不过是一个放大镜。人性有多美好,汽车就有多可爱;人性有丑陋一面,汽车就有可怕之处。我们需要一个汽车的城市,还是需要一个人的城市?答案是:我们要的是一个以人为尺度的城市,而人类需要汽车。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汽车
“南海是世界油气资源富集地区之一,是第二个波斯湾。”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网站这样评价南海蕴藏的丰富资源。近两年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掀起新一轮“主权主张”浪潮,美国等西方媒体也不断热炒所谓“中国强硬引发南海问题”。在这一轮“南海问题热”的背后,则是一些国家在南海大肆加紧石油开采活动:南海油气产值占越南国内生产总值的24%:马来西亚在南海开采的油气使其国内95号汽油价格长期保持每升约4元人民币;石油工业
日本在建筑设计和装修材料上有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而且对建筑和装修工人有明确的上岗证考核制度,也没有毛坯房销售的概念。房子出了问题,肯定是开发商的事  我来上海工作十几年,换了无数次的房子,从开始的租房到后来自己买房,折腾不少,所带来的麻烦更是令人恐惧。  租房的时候,最常遇到的是水管漏水、堵塞和通讯线路故障,其次可怕的是煤气管道漏气,还有客厅吊灯落下,墙面裂开等等,几乎是一月一小闹、半年一中闹、一
编者按  没有横空出世,没有石破天惊,也没有一石激起千层浪,规模更大、规格更高的“珠三角金改”,在市场一片审慎情绪中,款款走到前台。  两个月前,“温州金改”时,舆论和市场多少有些狂热。两个月后,当“殊三角金改”时,市场呈现的是对于“金改”更多的理性追问:  谁来改?政府、市场,到底谁是改革的主体?  改什么?制度、产品、技术,到底哪个是改革的重点?  怎么改?寄望顶层设计,还是自下而上实施技术性
怕肥:  “去年我花2元钱吃4个苹果,现在花4元钱吃2个苹果,生活质量下降了1倍,GDP却增长了1倍。”这就是CPI、GDP与普通百姓之间的真实关系。这也是我永远算不对的关系。  理自己的财:  请看100元的购买力变迁:上世纪50年代:100元=800斤大米;上世纪70年代:100元=685斤大米;上世纪80年代:100元=476斤大米;上世纪90年代:100元=330斤大米;2000年:100
在中国名人姚明收购美国纳帕谷酒庄、赵薇偕丈夫购买法国葡萄酒庄的时候,国际顶级酒商却反向而行,悄悄落子中国国内,筹建中国酒庄。  2012年4月底,宁夏银川黄羊滩。法国酩悦轩尼诗集团在正式为旗下的起泡酒著名品牌“夏桐”(Chandon)宁夏酒庄奠基。酩悦轩尼诗集团在美国加州、澳大利亚、阿根廷和印度拥有夏桐酒庄,此次则把目光对准了中国宁夏,购买了贺兰山东麓66公顷(1000亩)葡萄园,并预计于2014
清代每到乡试之时,京官就会举行考试,考中者被任命为各省乡试主考。  几乎所有京官都对做乡试主考梦寐以求,盖因它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成为主考,衔命抡才,是一种荣誉。  除了面子上的光荣,里子的实惠更大。首先,主考官是举人们的“座师”,可以收许多门生,成为官场上潜在的人脉。其次,乡试结束时,主考官会获得数笔收入:一是地方官场要公送给主考官员的“程仪”。这笔钱多由一省的督抚或学政来转交。二是除了公送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