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升级与扩大就业

来源 :财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xiu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新常态要求产业升级与就业增长在短期内产生了冲突,导致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本文从新常态的长远效益出发探讨了就业难的成因与趋势,并提出只要协调好经济转型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做好青年、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三大就业主体的就业服务与教育发展,就可以最终实现结构升级并扩大就业的长期效应。
  经济新常态 结构升级
  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状态,它着眼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不是总量经济的快速上升,它是中国在经历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2013年至今的经济调整之后出现的经济运行的过渡阶段。
  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产业结构需要升级。如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扩大就业就成为了当今中国的重大课题。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并且将持续较长的时间
  (1)新增下岗职工数量增加,再就业缺乏竞争力
  2016年-2017年,我国钢铁、煤炭、电解铝、水泥和玻璃行业等传统行业将有30%的工人会失业。目前这五大行业共有1000万工人,意味着,国内届时将新增300万下岗工人。
  (2)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巨大,而且还在逐步增长
  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而初高中和中专毕业不再升学的人数也是700多万,也就意味着2016年我国新增就业人口数量将达到1500万人。
  (3)城镇化加速,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放弃农业,成为待就业人群
  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放弃农业,选择留在城市就业甚至是待业。
  当前制约我国就业形势根本好转的主要原因
  经济放缓,产业升级,就业人口持续增加导致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近年来最难就业季一词一直成为媒体热议话题。归纳起来,当前,制约我国就业形势根本好转的主要因素有:
  (1)我国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过去,劳动力成本在上升
  中国社科院人口专家认为,中国正面临一个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0年至2015年处于峰值,随后将不断下降,中国经济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过去。
  (2)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
  根據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准看,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门槛,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
  (3)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数总量庞大
  2015年我国人口普查的数字约为13.68亿,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给我国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瓶颈之一。
  (4)科技的进步、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市场商品供求关系的相对平衡,地方和区域性保护被打破、对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会使就业机会相对减少。随着工业生产装备技术含量的提高,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5)劳动力总体素质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总量供给长期大于需求,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劳动力又严重不足。
  在经济新常态下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对策与措施
  (1)产业升级与就业政策协调推进,更多的创造就业岗位
  产业调整升级与扩大劳动力就业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产业升级短期内会损害就业,而长期则可能创造就业,不过短期和长期效应的转换并不是自然发生的。政府应根据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升级中的基础性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完善劳动力的再培训和专业教育等方面配套机制,实现扩大就业的目的。
  (2)安置好“去产能”过程中被下岗的职工
  去产能是经济新常态的必经之路,而下岗职工不应该全力承担经济转型之痛。一方面要积极引导职工转岗再就业,各级政府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资金来完善再就业渠道;另一方面要做好再就业的培训,提高下岗职工的竞争力,要有相應的政策倾斜;再者要做好大龄下岗职工的兜底服务政策。
  (3)落实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做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
  有较高知识储备的青年劳动力人口是我国经济活动中的生力军,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在创新中不断整合和创造新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要配套更加灵活的创新创业政策,激发青年热情,激活经济能动力,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4)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劳动力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培养更高水平的经济建设者。另一方面要向职业教育倾斜,开展更加务实高效的职业教育实践,让市场对接教育,培养出市场更需要的人才;还要注重劳动力的再教育培训,让劳动力素质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再就业人群也有提升素质的渠道,全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5)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劳动保障水平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消除地区间的不平衡,让劳动力的供需信息更加流畅的进行双向交流与沟通。
  对于由于年龄等特殊原因确实就业困难的人群,国家要进行兜底。要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劳动保障水平,让所有劳动人民都能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幸福感和优越感。
  [1] 柳玉民.高职院校辅导员应该扮演好的几种角色[J].课程教育研究,2016.
  [2] 李佐军.引领经济新常态走向好的新常态[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
其他文献
利用LEED图形拟合的方法对大量不同取向In/Si表面的稳定性和小面化进行了研究,新发现了In覆盖度在1/2单层原子以下的三个稳定表面:Si(214)-In,Si(317)-In和Si(436)-In,以及In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下,我国的银行业也在不断改革,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的发展,从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外汇、有价证券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等相关领域方面的交易也越来越多,市场风险的管理问题逐渐引起商业银行的关心。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时,我国由于没有入世,经济开放程度不高,所以没有遭受巨大损失。但是随着浮动汇率的实行以及利率的市场化延伸,我国金融行业开始步入了全面对外开放的迅速发展阶段。
期刊
首先对我国工程招投标相关问题进行简要介绍;接着,根据我国现阶段工程招投标市场的实际情况,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承包商在施工招投标过程各个阶段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其风险
期刊
期刊
为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建设的发展,提高对农户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快农村普惠金融建设。本文首先就当前我国农村所存在的金融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优势,并就互联网金融有利于农村金融的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几点建议,希望对我国农村金融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互联网 农村金融 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分析  (1)农村金融文体匮乏,金融服
期刊
期刊
保险受益人制度作为保险立法的一个重要制度,受益人变更又作为受益人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保险法条中对于如何变更受益人以及变更效力问题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给保险实务处理上带来了很多不便,保险人常常会卷入因为受益人变更而带来的理赔纠纷。并且,在学术界也存在很多争论,关于受益人变更的相关问题也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增加了司法实务处理的难度。  金融保险市场 保险受益人变更 公证变更 遗嘱变更 通知 效
期刊
期刊
在职业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细节的处理是不可忽视的。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到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的展示、师生互动的方式等等,每一个细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