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尊重为起点,德育工作实效强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社会掀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环境下,在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如何教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最主要的核心问题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做人的最基本依据,是适应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和认识规律。事实证明,对心理不健康的孩子进行教育,是很难奏效的,所以,心理教育作为德育五要素之一,它是整个德育工作的基础。
  一、以理解为基石,以尊重为原则,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在整个社会的人群中,孩子是最弱势的群体,在传统的认识中,孩子是受保护、受教育之列,而不在被理解、被尊重的范围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尊重是每一个人的心理需要,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学生,被理解、被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所以,只有从这一点做起,我们的教育才能行之有效。
  1.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中
  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稚嫩而又复杂的,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学生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教师要从生理、心理、时代性等不同方面,用心理换位的方法认识、理解学生。
  2.尊重学生,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
  (1)信任学生,找到自信
  有了自信心,才能去争取成功,可现在的孩子依赖性极强,遇到困难就退缩,缺乏自信,这非常不利于他们的发展。我通过开展《要有自信心》的班会,使学生认识到,有了自信心,才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勇往直前。我在与学生的学习、游戏、聊天等一切活动交往中,发自内心地去相信每一个人:你是好样的。不管结果怎样,只要是他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就给予充分的肯定,而且帮助他再次找到自信点,为之继续努力。这就使学生逐步树立了自信。
  (2)小事入手,平等待人
  在我们成人眼中,有很多事小得不值得一提,可在孩子们的世界中“生活无小事”,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仔细观察学生生活,认真思考,研究解决好学生中发生的每一件事,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每个人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3)多些宽容,少些责备
  这个世界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是那么纷繁复杂、难以琢磨,他们对很多事情不知深浅,难免经常犯些小错误。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孩子呢?老师对待发生问题的学生,首先别发火,而是静下心来,和他们进行交流,探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了解情况之后,想办法引导、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不经意中你会发现,多给孩子一些宽容,在教育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国大哲学家洛克曾在《教育漫谈》中说过:“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们的心理便是最有力的一种刺激。”当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很受老师关怀、尊重时,他才敢、才能在自己的内心进行碰撞和感受,才愿意主动把自己的事跟老师说,老师才能了解每个学生心中的所思所想,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所以,理解和尊重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心理基础。
  二、以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为落脚点,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1.在活动中,使学生产生“知”和“情”
  自我教育的前提是给学生一定的道德标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的需要和教育内容,我设计了丰富有趣、孩子乐于接受的活动。如:召开了《心中有同学》的“小记者招待会”,以《提高自制力》为主题的“格言大比拼”等等。活动后,指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所感所想,这样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在主动参与中找到了自我判断的依据,有了理性的认识,产生了相应的情感。学生在这种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了解的知识、形成的情感的深刻度,远远超过简单的说教。这样使学生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产生了积极进取的情感。
  2.在实践中,锻炼学生意志
  人的道德素质主要来自于实践,在实践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这需要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老师就要充分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他们去锻炼。
  现在的孩子是蜜罐里长大的,缺少顽强的意志,不能自律和自强,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学生进行军训、春种、夏季锄草、秋收活动。在“夏季给菜地锄草”活动中,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克服了精神和肉体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劳动时,我用爱心去鼓励、去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在愉快中享受到劳动的乐趣。这之后,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劳动,学生总是积极主动地做好。在实践锻炼中,学生产生了深刻的体验,意志得到了磨炼,为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在活动中,检验自己的行为
  反省自己的行为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可以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形成良好的行为。我经常搜集整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教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聊天式”的实事辩论会,在师生、生生共同思考、讨论,相互激励和碰撞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实现“自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在这种活动中,真正享受了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基本养成了自我检验、评价的习惯。当他们再次遇到各种问题时,很多时候能够自己解决,形成了自我教育能力。
  4.在活动中,去评价学生
  恰當的评价可以强化正确的行为,纠正错误的行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的心理需要。为了巩固教育效果,我在每项活动过程中、活动后,都给予掌声或让学生之间给予适当的口头赏识性评价。口头评价效果见效快,但很容易随时间变化而减弱,这就需要外部有一种长时有效的评价。
  实践证明,在宽松的、赏识的、安全的、充满爱的心理环境中,在充满活力和有意义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学生会变得自信、宽容,切实达到“五自”的目标,学会真正的做人!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和改革,教师逐渐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整体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英语听力、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结合综合板块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从本质上提高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整体性地提升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综合板块的教与学为主题,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核心素养;教学策
摘 要:“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在我国历史发展的任何时期和阶段都是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准确地定义出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给亿万家庭和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人们对教育更多了几分踏实、多了几分期待。  关键词:德育;教育;质量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有质量”的教育?其内容和要素、标准和要求是多样化的,但笔
基于正多面体算法能有效地解决包括带约束的非线性规划的最优化问题在内的各种类型的优化问题,将正多面体方法引入到水文频率计算领域,用来自动获得皮尔逊Ⅲ型分布3个参数E(X
生物是初中重要的科目之一,学习生物不仅可以更加了解自然界,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的构造。所以,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生物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学生的身体
通过分析研究,从水循环与水环境监测及分析模拟技术、水循环及水环境调控技术、节水型社会建设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技术、“数字流域”技术、生态水利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国内教育教学活动相比之前有了较大改善。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教育启蒙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成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因此,对语文教师来说,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角度的趣味型课堂来促成学生的发展进步,进而为打造高效教学课堂。  关键词:多角度;趣味教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发展为首要目标
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高中时期对于学生而言是极其关键的,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着学生能否迈入心仪的大学学府的重要阶段,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