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状态改变影响犬脉搏轮廓持续心排血量监测准确性的研究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1u2n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容量状态改变对犬脉搏轮廓持续心排血量(PCCO)监测准确性的影响。

方法

对20只杂种犬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并进行容量复苏。每一个模型同时放置两根脉搏轮廓心排血量(PiCCO)导管进行心排血量(CO)监测,1根用于经肺热稀释法间断监测心排血量(COTP)(定标组),另1根用于PCCO监测(非定标组)。失血相血容量每下降5%定标组监测一次,直至失血量达40%血容量,非定标组持续监测。随后两根导管均采用经肺热稀释进行定标并进入容量复苏相,复苏容量每增加5%当量的血容量,定标组监测一次,非定标组持续监测,直至补回100%血容量。各时间点均记录COTP、PCCO、平均动脉压(MAP)、体循环阻力(SVR)、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

结果

(1)在基线,定标组COTP与非定标组PCCO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失血相,定标组COTP与GEDV均逐渐下降,TH8时分别降至最低值(1.06±0.57)L/min和(238±93)ml,SVR逐渐上升,TH6时升至最高值(5 074±2 342)dyn·s·cm-5,而非定标组PCCO、SVR下降,TH8时分别降至最低值(2.42±1.37) L/min和(2 285±1 033)dyn·s·cm-5;定标组COTP与非定标组PCCO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H1~TH8t值分别为-5.218、-5.495、-4.639、-6.588、-6.029、-5.510、-5.763、-5.755,P值均<0.01),且从TH1至TH8两组差值百分比逐渐增大,两组SV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H1、TH4t值分别为2.866、2.429,P值均<0.05,TH2~TH3、TH5~TH8t值分别为3.073、3.590、6.847、8.425、6.910、8.799,P值均<0.01),两组MA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容量复苏相,定标组COTP与GEDV均逐渐上升,TR7时GEDV升至最高值[(394±133)ml],TR8时COTP升至最高值[(3.15±1.42)L/min],SVR逐渐下降,TR8时降至最低值[(3 284±1 271)dyn·s·cm-5],而非定标组PCCO、SVR波动上升,TR7时SVR升至最高值[(8 589±4 771)dyn·s·cm-5],TR8时PCCO升至最高值[(1.35±0.70)L/min];定标组COTP与非定标组PCCO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R1~TR8t值分别为8.195、8.703、7.903、8.266、9.600、8.340、8.938、8.332,P值均<0.01),从TR1至TR8两组差值百分比逐渐增大,两组SV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1t值为-2.810,P<0.05,TR2~TR8t值分别为-6.026、-6.026、-5.375、-6.008、-5.406、-5.613、-5.609,P值均<0.01),两组MA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容量快速改变时,PCCO不能反映真实CO,此时应通过提高定标的频率来保持PCCO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影响前列腺癌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术)后Gleason评分升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行RP术的322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统计其穿刺Gleason评分及RP术后Gleason评分的差异,将其分为Gleason评分升级组和未升级组。回顾性分析年龄、体重指数(BM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穿刺的阳性比例、临
目的通过对前列腺穿刺活检单针阳性并随之行前列腺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评估穿刺单针阳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接受12针前列腺穿刺活检中单针阳性确诊为前列腺癌并随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手术前后病理结果的非一致性,分析肿瘤术后病理分级及分期升高、神经周围侵犯、切缘阳性等肿瘤被低估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的根治病理显示,只有31.1%的患者为单侧前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三家医院共494例连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其中15例患者分期行双侧手术,共509例次。男性422例,女性72例,年龄35~84岁,平均(64±9)岁。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30 d内的各种并发症及原因,着重分析30 d主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目的总结单中心10年间0~Ⅲ期直肠癌综合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856例0~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全组患者男性470例,女性385例,平均年龄(58±12)岁。Kaplan-Meier法进行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的生存情况,Cox回归分析筛选直肠癌的独
目的探讨载瘤动脉内单个支架置入治疗前循环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的短期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载瘤动脉单个支架置入治疗11个前循环未破裂宽颈微小囊状动脉瘤,动脉瘤最大径为2.0~3.0 mm,平均(2.4±0.4)mm;宽/颈比均≤1.2;颈内动脉床突段2个、后交通动脉起始部4个、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2个、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分叉部3个;所有颈内动脉动脉瘤均位于颈内动脉内
目的探讨病理N1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181例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病理N1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54例,女性27例;年龄38~84岁。手术采用左胸入路69例,右胸入路112例,均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应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各部位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早
目的分析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S-SPGR)序列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分级的效力。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诊断为膝骨关节炎患者56例,男性26例,女性30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1.8岁。患者均行膝关节MRI检查,加扫描3D-FS-SPGR序列,以术中行关节镜探查为金标准的诊断效力,评价3D-FS-SPGR与T2WI序列对软骨损伤与关节镜下检查
期刊
颅内少见类型动脉瘤形成机制各异,从而导致其治疗方法不同。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颅内少见类型动脉瘤包括节段性扩张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动脉瘤壁内血栓性动脉瘤、霉菌性动脉瘤、HIV相关性动脉瘤、肿瘤性动脉瘤、创伤性动脉瘤的发病原因及血管壁病理改变、影像特征进行总结,期望对动脉瘤的治疗有所帮助。
尽管国际上已有多个关于胰腺癌的分期方法,如UICC分期和JPS分期,但这些分期均基于TNM评估体系,尚不能指导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笔者依据胰腺癌的位置和其与重要血管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胰腺癌分型方法,将胰腺癌分成8型,初步提出了各型胰腺癌的最佳手术方式和其与TNM分期的相关关系。这是以胰腺癌手术方式选择为目的的胰腺癌分型,以期对规范胰腺癌手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R0切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