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a1982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梳理了青少年群体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据此分析体育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诉求。研究通过实地调查现阶段体教结合模式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状态发现,现阶段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思想意识问题、模式构建问题、资金资源问题以及实践与理论结合不佳等问题,需要从转变思想观念、优化教学模式、加大资金资源支持力度、重视理论与实践平衡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完善和优化。只有从多方面支持体教融合模式的应用,才能满足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诉求。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体教融合;实现困境;发展诉求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6-0089-02
  基金项目院本文为广东省体育局课题“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研究”(项目编号:GDSS2020N094)的研究成果之一。
  青少年在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体教融合是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应用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和条件限制,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和困境,为了稳定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一、体教融合模式的基本理念
  体教融合是将体育课程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能力提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看待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主要依托以下几方面理论基础。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代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求将立德树人作为宏观上的总体目标,这就意味着人本身在教育工作开展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出来。体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也是按照这一宏观要求,强调将青少年作为教育教学开展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多个方面都要围绕着学生这一主体进行。青少年群体作为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身体健康水平和基本素质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是非常显著的。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升不仅是其个人身体健康的需求,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1]。另外,以人为本的理念更重要的体现在教育教学方法的个性化方面。在具体实践中,体教融合的模式还强调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体育运动兴趣爱好,进行相应教学方案的调整,切实保障新的教学模式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合作教学理念
  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同步提升专业人才的素质水平和实践能力。合作教学模式是将两者放在并重的位置上开展教学的一种方式[2]。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说,要求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将青少年群体的体育课程教学以及管理工作形成合力。从体育能力训练和提升的角度上来说,部分体育运动是需要以团队协作的模式达到运动竞技目标的。
  二、现阶段体教融合模式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体教融合模式在形式上具有新颖性,实施这一模式要求高校对体育教学的现实环境进行改造和优化,对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更新和转变。在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背景下,体教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存在以下几方面困境和问题。
  (一)教学与管理人员缺乏思想重视
  体育课程普遍不受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视,学校方面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以及体育运动能力本身就没有提出较高的要求。即使有部分学校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也是出于体育成绩对学生总成绩的影响和升学或专业选择的影响[3],并没有把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提升以及专业体育人才的储备培养作为主要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教学模式的更新完善缺乏师资支持
  体教融合的教学模式首先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实际要求。一是教师要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原理和具体内涵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知。只有认识到体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才能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中坚定人才培养信念,不断提升自我,更好地为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4]。二是教师要掌握体教融合模式下具体教学开展的组织方法和教学实施方式,确保利用合理的方式方法以及教学辅助资源达到体教融合教学模式应有的效果。三是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工作,在实施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教学评价的项目指标和侧重点进行明确。但据相关访谈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高校大部分教师都存在对体教融合模式的内涵没有清晰认识,且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的问题。而且由于高校体育教师的基本文化素质和能力水平的局限性,教师这方面能力的提升存在主观上的多种实际困难。
  (三)人才培养存在资金资源支持困难
  体教融合模式下,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平台和资源也需要同步跟进支持,但现阶段由于高校经费分配和利用方面的问题,对于体育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训练平台的建设存在经费支持不足的问题,大部分实践教学平台并没有做到全面完善建立,而只是存在于形式上。
  (四)实践训练教学力度不足
  从专业体育人才培养的角度上来说,专业人才的身体素质水平和体育运动能力在要求层次和专业性上都是相对较高的,没有系统规范的训练,无法确保达到相应的身体素质水平,而且实践训练的器材和训练强度也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匹配规划。但目前来看,高校不仅缺乏实践教学资源的知识,对于实践教学的形式和落实效果也缺乏重视程度。
  三、满足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需求的策略
  (一)轉变思想观念,重视体教结合
  体教融合模式的侧重点是在保证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能力水平的同时达到提升和优化其理论知识水平的目的。教师首先应当转变思想观念,对体教结合的优势和应用原理进行积极学习和了解,明确体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优化提升的重要意义,从自身做起转变思想观念,为进一步体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重要的思想动力[5]。在具体落实方面,学校可通过专项教育培训和思想交流,将体教结合的理念用集中教育或渗透的方式,向青少年群体普及体教结合理念,也促使教师在教育培训中不断转变思想观念。   (二)优化教学训练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系统教育的角度上分析,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体育人才,教师方面需要从理论知识教学入手,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通过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创新教学方式,提高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力求达到依托理论知识指导学生专业训练的目的。在具体落实方面,教师可结合体育课程教学具体课程内容,在理论知识教学环节运用翻转课堂或微课教学视频的方式开展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建立实践训练基地的方式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资源和平台支持。
  (三)加大各方资源的支持力度
  为了及时克服客观上存在的人才培养困难,高校方面应当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举办体育竞技活动或者文化交流活动吸引资金和资源[6]。一方面,重视专业教师人才的培养和引入,通过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性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专业的体育训练辅助资源,通过多方面的资源和资金支持达到为体育人才培养打好基础的目的。关于具体的专业人才引进措施,一方面通过培训教育与交流学习的方式,提升和优化针对现有的体育教师团队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进一部分具有更高专业素质的体育教师承担有潜力、有兴趣的专业人才的针对性培养工作,运用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方法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加大实践教学与训练的力度
  专业体育人才的培养中,专项的针对性训练是提升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水平的关键。为了达到更高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实践训练的专业性,学校方面应当重视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完善,不仅要从学校自身的角度出发,开辟校内的实践训练基地,必要时还需要与专业体育院校以及培训机构进行沟通和联系,结合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专业和完善的实践平台,切实从实践能力提升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教师个人也应当对自身的体育运动技能的专业性进行提升,以便在运动训练效果评价的环节充分发挥出指导作用,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体育运动训练方案,以切实实现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综合分析可知,青少年群体是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后备力量,高校应认清体育人才培养对国家建设以及学生群体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现阶段思想认知、教学方法、资金资源、实践教学几方面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转变策略,力求为取得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打好基础,满足未来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邹宾,顾婷婷.人才学视域下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9):157-158.
  [2]董芹芹,张心怡.政社合作下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评价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40(05).
  [3]胡荣.体育社会组织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困境与对策[J].体育时空,2018(20):188.
  [4]牟晓珊.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四川明宇足球俱乐部为例[J].运动精品,2018,37(04):58-60.
  [5]李静.青少年競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瓶颈及影响因素[J].运动,2018(11):10-11.
  [6]荣致琦.青少年体育教育视角下四川省棒、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8(18):143.
  (荐稿人:赵媛媛,广州体育学院副教授)(责任编辑:向志莉)
其他文献
新时代,为了顺应社会经济形势以及企业的变化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必须顺时革新思政工作,将思政教育与企业文化以及专业课程相结合,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企业工作环境。在实践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充分论证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希望各高职院校能提高对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本文就我国企业文化以及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开展将现状进行阐释,接着分析专业课程与企业文化融合对强化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意义,最后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研究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人类进入阶级社会而产生的,由此可以看出其在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思想政治教育在进入重大发展机遇期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行探究的同时,也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战略选择。
摘要:开放数据背景下,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既要从服务师生扩展至服务社会,又要实现全方位的数字化转换。实践过程中,部分高校图书馆存在若干问题,比如数字化覆盖范围有限,服务形式刻板;被动服务有余主动服务不足等。因此,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优化既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加快全数字化资源迁移进程,又要提升用户体验,提高主动服务、精准服务意识与能力,还要构建联动机制,实现多种系统、机制、形式的高度
摘要:党建工作在民办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指引着各项工作的开展。对党建工作之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政策进行研究,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有助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本文采用“问题导向”研究方法,在分析党建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有效策略,即强化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将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
摘 要:由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许多高职院校实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但在法人属性、产权归属、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仍有诸多问题。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市场改革大环境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从法律制度、调动企业积极性、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强监督等方面进行探索,丰富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改革的思路。  关
摘要: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基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开展对策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教育水平,对解决当前阶段大学生就业发展部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积极加强在就业指导方面的资源投入,提高高校综合就业指导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后续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夯实基础。  关键词: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是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机电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本文以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推广应用“三寓三式”模式,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改变教学设计理念、创新教学过程方法,修正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改进课后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最终实现“数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融入匠人精神、企业管理文化,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等,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道德品质好、文化素养强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一批企业愿意留,企业留得住,有创新创造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课程思政改革提高学生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