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机制研究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更好地推进新时代高校对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科学评价,文章构建了以创新为核心,以信仰力、结构力、凝聚力、宣传力、学习力、领导力和管理力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依据此理论模型对浙江省部分高校的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现状进行调研及分析,最终提出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六大建设路径,即抓好信仰力建设、提高支部政治工作能力,做好组织结构力建设、提高支部组织工作能力,提升宣传学习力建设、提高支部宣传学习能力,加强领导力建设、提高支部群众工作能力,优化管理力建设、提高支部制度建设能力,增强凝聚力建设、提高支部纪律建设能力,以期建设创新型的学生党支部,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其他文献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实现了由崇尚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向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转变,这一转变推动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研究与传播.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陈独秀通过编辑刊物、翻译经典著作以及发表政治演说等方式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以陈独秀为研究视角,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传播路径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客观还原历史、总结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矛盾、新要求和新规律,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现代化宏伟蓝图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进行了生态文明意义的全新阐释,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系统观和价值观,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规范、主体、内容、方法和路径等基本问题,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的认识论和实践论遵循.
对党忠诚是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国家最基本的原则和政治品格,是对全体党员的普遍要求.党员群体中的青年学生是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大学生党员对党忠诚教育也因此被赋予新的时代要求,也是面对新时代挑战的迫切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对党忠诚教育需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在实践中融会贯通、掌握要领,丰富教育方式和内容,依托多维度的渠道平台,利用迅捷的网络信息平台,开创大学生党员对党忠诚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