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世界变化得真快,仿佛昨天我们还在中国的市场上“与狼共舞”呢,今天“国际化”就成了一批中国企业的实际行动。如同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收购了IBM全球PC业务一样,近年来,中国的企业频频出现在国际并购舞台上。
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壮举,有人说,这是因为在国内增长饱和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在向外寻找出路;有人说,这是一批志存高远的企业不甘心在自家的市场上“称王称霸”,更希望在国际市场上“与狼共舞”。但不管怎么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壮大,国际化已经是中国企业的历史选择,是不可回避的发展课题。
我们必须看到,国际化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许多难题在等待着我们去破解。虽然这些年中国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可无庸讳言,相比于西方跨国公司,我们的管理理念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不少产品还是粗加工,自主创新能力差,再加上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使得中国的企业整体上说是在低层次上运作。而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久经市场经济的洗礼,从管理理念、跨文化整合的能力到营销手段等等,都明显比我们先进。中国企业这些先天与后天的不足,或大或小地影响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目标、步伐和规模,影响着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由此可见,光有鸿鹄之志不能成就大业,中国的企业要想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顺一点,对外国先进的东西,就应认真研究,大胆“拿来”,否则成功的机率就很低。以管理为例,虽然大多数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在管理上都有自己的经验,但它或许只适应中国的土壤,如果换了环境,换了新的游戏规则,原来的经验很可能水土不服。打个不恰当比喻,在街巷玩杂耍的,初上大舞台,怎么也觉得别扭。更何况国际化本身也是动态的,它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演变紧紧相连,即使曾经是先进的管理理念,也会过时,也有局限性。因此,当中国企业跨入国际市场时,首先要熟悉国际市场的形势、特点和发展规律,熟悉所在国的法律、人文、文化、政治、历史,学习外国企业先进的经验,并运用到实践当中。要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甚至比先抢得一个项目更为重要。
我们承认我们的差距,并不等于妄自菲薄,我们也有优势,关键是如何化优势为机遇。应该说,我们走出国门的企业大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扬长避短,是驾驭市场的能力,是企业运作的艺术,需要我们的企业家精于心计、运筹帷幄。国际市场庞大而纷杂,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领域我们不可盲目进去,应该退而结网,伺机而动。而对于我们的优势,一定要借助国际市场的大舞台,在国际化过程中让它发扬光大,把它做到极致,达到出类拔萃,以增强我们的竞争力。
总之,从发展趋势看,国际化是一切期望长久发展的中国企业躲不开的鸿沟,绕不过的山梁,只有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方可达到理想的境界。
本栏目刊登的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行了探讨。当然关于国际化,不仅限于这些问题,文章中的某些观点也许还值得商榷,但只要能引起中国企业对国际化的关注,能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加油,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壮举,有人说,这是因为在国内增长饱和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在向外寻找出路;有人说,这是一批志存高远的企业不甘心在自家的市场上“称王称霸”,更希望在国际市场上“与狼共舞”。但不管怎么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壮大,国际化已经是中国企业的历史选择,是不可回避的发展课题。
我们必须看到,国际化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许多难题在等待着我们去破解。虽然这些年中国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可无庸讳言,相比于西方跨国公司,我们的管理理念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不少产品还是粗加工,自主创新能力差,再加上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使得中国的企业整体上说是在低层次上运作。而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久经市场经济的洗礼,从管理理念、跨文化整合的能力到营销手段等等,都明显比我们先进。中国企业这些先天与后天的不足,或大或小地影响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目标、步伐和规模,影响着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由此可见,光有鸿鹄之志不能成就大业,中国的企业要想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顺一点,对外国先进的东西,就应认真研究,大胆“拿来”,否则成功的机率就很低。以管理为例,虽然大多数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在管理上都有自己的经验,但它或许只适应中国的土壤,如果换了环境,换了新的游戏规则,原来的经验很可能水土不服。打个不恰当比喻,在街巷玩杂耍的,初上大舞台,怎么也觉得别扭。更何况国际化本身也是动态的,它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演变紧紧相连,即使曾经是先进的管理理念,也会过时,也有局限性。因此,当中国企业跨入国际市场时,首先要熟悉国际市场的形势、特点和发展规律,熟悉所在国的法律、人文、文化、政治、历史,学习外国企业先进的经验,并运用到实践当中。要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甚至比先抢得一个项目更为重要。
我们承认我们的差距,并不等于妄自菲薄,我们也有优势,关键是如何化优势为机遇。应该说,我们走出国门的企业大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扬长避短,是驾驭市场的能力,是企业运作的艺术,需要我们的企业家精于心计、运筹帷幄。国际市场庞大而纷杂,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领域我们不可盲目进去,应该退而结网,伺机而动。而对于我们的优势,一定要借助国际市场的大舞台,在国际化过程中让它发扬光大,把它做到极致,达到出类拔萃,以增强我们的竞争力。
总之,从发展趋势看,国际化是一切期望长久发展的中国企业躲不开的鸿沟,绕不过的山梁,只有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方可达到理想的境界。
本栏目刊登的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行了探讨。当然关于国际化,不仅限于这些问题,文章中的某些观点也许还值得商榷,但只要能引起中国企业对国际化的关注,能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加油,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