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轮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所以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探求一种新的、灵活的教学模式,适应课改精神搞好自己的数学教学工作.
【关键词】 新课标;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高中新课程实验于2004年启动,至此,全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新课程实验省份,约占全国高中总量的50%,本次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身为中学数学教师的我们,敢当改革的实践者,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索一种灵活的教育模式. 本文就围绕新课程改革下的人教版实验教材,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因数学本身具有严格规律性的特点,使学生觉的数学这门课程是枯燥无味的,但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学生学不好,既可能是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也可能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当,通常情况下有两方面原因存在. 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更加凸显了数学单调枯燥的特点,如果再加上授课方式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因无法接受这样的授课方式,增添了对数学这门课程的枯燥厌烦感. 数学是讲求严密逻辑性的,如果在其中某一个逻辑环节出错,后面的几乎都会错,产生连锁反应,如果学生没有及时解决问题,一拖再拖,就会导致数学成绩差劲,心理受挫,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失去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由于数学思维障碍造成. 数学学习和其他学习一样,也是一种认识的过程,而认识的过程都是通过自己已知的认知结构来加工新接触的信息,也就是说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效的旧知识吸取新知识. 这就需要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即它们共通的地方,这就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对新旧知识进行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 但是因为每名学生的个人认知情况不同,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恰当,忽视了学生思维障碍,新旧知识间缺乏连接点,就很难让学生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这种断裂式灌输知识的方法也很难让学生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这样一来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
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改变授课方式,尽量将书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易懂一些,比如穿插多媒体教学,进行师生角色互换等,有助于增强师生互动,活跃数学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打破学生的思維障碍. “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 教师不仅要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通过恰当的学习方式传授给学生.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自学的习惯,不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都能自己进行主动学习. 其次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如果思维方式不严谨,出错的频率就会很高. 而思维模式是一种比较稳固的认识状态,教师需要重视教授知识过程中注重正确思维方式的引导,及早纠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错误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索一种灵活的教育模式
新课程的实验教材中,无论是选修模块还是必修模块,都有很多内容被赋予了“数学探究”课题,比如(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
案例1 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后,分针旋转了多少度?(属于应用数学知识活动的情景设置)
案例2 我们已经学过锐角三角函数,知道它们都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你能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吗?(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情况下,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属于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
案例3 你能根据诱导公式,以正弦函数的图像为基础,通过适当的图形变换得到余弦函数的图像吗?你能否根据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经验,以同样的方法研究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通过数学内在知识的联系,让学生通过类别、联想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
以上是新课程教材中,对于引入概念、公式、定理等教学时,教材所呈现的数学探究课题. 由此可以看见新课改对探究的重视程度.
我本人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将“数学探究”进行了课内知识探究尝试.
课内知识探究就是从一个知识点出发,推广出与此相似或相互关联的知识,形成对整个相关知识体系的系统回顾、总结,从而更加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我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一种灵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创新能力. 这样才能鼓励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方法、思想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加以研究. 我们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视野,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主动学习中去探索、去想象.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金良.高中数学教学的新方法[J].教改探索,2010,(16).
[2]黄爱利.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浅谈[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05).
[3]孙宝中.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经济纵横,2010,(01).
【关键词】 新课标;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高中新课程实验于2004年启动,至此,全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新课程实验省份,约占全国高中总量的50%,本次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身为中学数学教师的我们,敢当改革的实践者,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索一种灵活的教育模式. 本文就围绕新课程改革下的人教版实验教材,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因数学本身具有严格规律性的特点,使学生觉的数学这门课程是枯燥无味的,但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学生学不好,既可能是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也可能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当,通常情况下有两方面原因存在. 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更加凸显了数学单调枯燥的特点,如果再加上授课方式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因无法接受这样的授课方式,增添了对数学这门课程的枯燥厌烦感. 数学是讲求严密逻辑性的,如果在其中某一个逻辑环节出错,后面的几乎都会错,产生连锁反应,如果学生没有及时解决问题,一拖再拖,就会导致数学成绩差劲,心理受挫,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失去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由于数学思维障碍造成. 数学学习和其他学习一样,也是一种认识的过程,而认识的过程都是通过自己已知的认知结构来加工新接触的信息,也就是说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效的旧知识吸取新知识. 这就需要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即它们共通的地方,这就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对新旧知识进行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 但是因为每名学生的个人认知情况不同,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恰当,忽视了学生思维障碍,新旧知识间缺乏连接点,就很难让学生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这种断裂式灌输知识的方法也很难让学生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这样一来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
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改变授课方式,尽量将书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易懂一些,比如穿插多媒体教学,进行师生角色互换等,有助于增强师生互动,活跃数学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打破学生的思維障碍. “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 教师不仅要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通过恰当的学习方式传授给学生.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自学的习惯,不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都能自己进行主动学习. 其次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如果思维方式不严谨,出错的频率就会很高. 而思维模式是一种比较稳固的认识状态,教师需要重视教授知识过程中注重正确思维方式的引导,及早纠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错误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索一种灵活的教育模式
新课程的实验教材中,无论是选修模块还是必修模块,都有很多内容被赋予了“数学探究”课题,比如(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
案例1 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后,分针旋转了多少度?(属于应用数学知识活动的情景设置)
案例2 我们已经学过锐角三角函数,知道它们都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你能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吗?(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情况下,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属于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
案例3 你能根据诱导公式,以正弦函数的图像为基础,通过适当的图形变换得到余弦函数的图像吗?你能否根据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经验,以同样的方法研究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通过数学内在知识的联系,让学生通过类别、联想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
以上是新课程教材中,对于引入概念、公式、定理等教学时,教材所呈现的数学探究课题. 由此可以看见新课改对探究的重视程度.
我本人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将“数学探究”进行了课内知识探究尝试.
课内知识探究就是从一个知识点出发,推广出与此相似或相互关联的知识,形成对整个相关知识体系的系统回顾、总结,从而更加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我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一种灵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创新能力. 这样才能鼓励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方法、思想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加以研究. 我们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视野,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主动学习中去探索、去想象.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金良.高中数学教学的新方法[J].教改探索,2010,(16).
[2]黄爱利.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浅谈[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05).
[3]孙宝中.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经济纵横,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