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域文化与名人互为生长。凤子与地处桂东南的容县,便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成为桂地文化视点。作为一部地方文史著作,《风华绝代封凤子》实现了故土对于根脉所系名人守护的愿心。凤子源自峤山秀水的绝代风华因为编撰者多年在各种资料里的梳耙整理得以还原,地域名人的精神创造与地域文化的源流与内蕴因此辐射开来。
关键词:文化桂地 地域名人 凤子
名人是一方地域在时间的沉淀中孕育出的艺术品,这方地域又因为名人的诞生而丰富着自身的文化内蕴。这在文化相对边缘的广西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桂地走出的名人,这方水土尤为珍惜,总是不惜大力考证史料,回溯其生命轨迹,试图于生命源头处发掘出桂地滋养其成长的文化泉水。桂地名人的文化故乡因此得以彰显,而由文化故乡生命之源延展开来的则又是名人令故土引以为傲的人生风采。凤子与地处桂东南的容县,便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成为桂地文化的视点。
凤子,原名封季壬,这位民国广西首位演艺明星、中国第一位女战地记者是广西容县的名人。容县古称容州,峤山秀水多出美人。从古代美人——大唐贵妃杨玉环到现代美人——著名戏剧家凤子,一位位丽人又反哺着这方水土,为其更添灵秀之气。容州对于从自己怀中飞出的金凤凰倍加珍惜,不仅建有贵妃园,而且将凤子故居列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更为感人的是,容县政协专门组织编委会,广搜珍贵史料,追踪溯源,详加考订,爬梳洗剔,终以数百幅图片、三十五万字结集成凤子的立体生命世界。当编撰顾问、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潘琦题写书名“风华绝代封凤子”的这部文史大著面世的时候,这位从容州飞出的金凤凰便跨越时空还原出她的绝代风华。
在当下出书并非难事的文化语境里,这部多有珍贵史料、考证翔实的《风华绝代封凤子》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出版,虽有遗憾,但更见慎重。2017年2月书稿已送广西人民出版社,10月已正式排版,11月出版社要求玉林市党史办在容县党史办的审读修改意见的基础上出具书面意见完善出版手续。玉林市党史办非常重视,集体讨论,并向出版社说明不出具审读修改意见的原因。2017年12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完成三校三审,并送样书给广西新闻出版局,申请书号并对相关照片进行重大备案。2019年4月,出版社表示终需自治区党史办出具审读修改意见书方可给书号出版。长达三年的审读历程足见史料关涉之重。
凤子的身份是多维的,表演艺术家、作家、编辑家与文艺创作组织家汇聚一身。编撰者首先精选二百余幅照片以最直观的视觉冲击呈现凤子的家世、成长历程、艺术人生与文化交往。凤子故居加厚堂位于广西容县杨梅镇四端村。这是一座三进的院落,灰砖灰瓦,古朴厚实,围墙如玉带缠腰。凤子堂叔封祝椿当年留日带回栽在盆中的金桂,现今尚郁郁葱葱。走进第三进香火堂,依然可见凤子祖父进士封蔚礽于清光绪四年戊寅年(1878)在墙上书写的墨宝。凤子祖父辈、父辈编著的地方志、诗文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代主席陈漫远聘请凤子父亲封鹤君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馆员的聘书等照片,共同还原出加厚堂书香世家的浓厚文化氛围。
20世纪20年代,封家有女初长成,凤子就读于汉口女子二中。那时的凤子岁月青葱,天生丽质,那幅穿着T恤、短发微卷的少女照展现了中国现代前卫女性的现代气质。20世纪30年代,凤子受助于父亲的朋友马君武、同乡叶琪,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正是在那时,凤子参加了复旦剧社,演出曹禺话剧《雷雨》,成为四凤的首演,从此结缘中国话剧,开始了她的传奇人生。
在1945年9月9日于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照片里,我们看到了凤子的身影。她当时正在现场孙中山像下“V”字图案的右旁,受董必武的安排,任《新民报》特派员,以随军记者的身份参加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年轻的凤子美丽大气勇敢,既在舞台和银幕当演员,又在抗日前线从事新闻报道,是中国第一位女战地记者,荣登1946年5月第8期《寰球》杂志封面。
新中国成立之前之后,凤子参加了一系列重大政治活动。1949年7月2日,凤子参加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年10月1日,凤子和丈夫沙博理受邀参加开国大典;1957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电影节女演员,凤子在场;1980年春节,凤子与邓颖超大姐在一起……在1950年6月北京市文联成立大会的照片中,我们看到凤子一身军装,面带微笑,陪同着也面带微笑的周恩来总理走进劳动人民文化宫大殿参会。
聚焦凤子的艺术人生,首先是她作为表演艺术家的身份。她是曹禺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女主角的首位扮演者。1935年冬,在欧阳予倩导演的《雷雨》中,凤子扮演四凤,照片中四凤正和周萍深情对视。1937年《日出》剧照中,凤子扮演陈白露,一袭连衣裙,与男主角相依凝视。在凤子身上投下中国话剧的第一道光影。《原野》中的金子,使她荣登1941年2月《良友》杂志第163期封面。杂志封面照上,鳳子扮演的金子一把纸扇半遮面,顾盼生情。她还在数十部话剧中担任主角,和赵丹、张瑞芳、秦怡、王人美、黎灼灼……一起登台演出,凤子的舞台形象不仅轰动香港、上海、重庆、昆明、桂林等大城市,还轰动日本。一系列剧照再现她高雅清丽的气质和挥洒自如的演技。
在凤子的艺术人生中,作家是重要的一笔。凤子以她的真诚和才华书写生命之歌,发表一百二十万字的文学作品和戏剧评论。1941年版《废墟上的花朵》、1945年版《八年》、1945年版《沉渣》、1945年版《舞台漫步》、1946年版《无声的歌女》、1982年版《画像》、1985年版《台上·台下》……封面照,再现凤子长达五十余年的文学生涯。笔者曾将凤子的小说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进行审视,认为她的创作在现代女性文学史上是不应忽略的一环,特别是她为我们留下了抗战期间大后方女性的乱世剪影。广西评论家李建平视其散文为抗战时期的美文经典。她在抗战时期的散文集《八年》里这样描写漓江:“在斗鸡山的右环,有一条带似的叉河,河水很清冽。河旁石上有三五健壮的女子在洗衣服。水鸭来回游泳者,轻溅起点点水花,傲示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那么洒脱!”
关键词:文化桂地 地域名人 凤子
名人是一方地域在时间的沉淀中孕育出的艺术品,这方地域又因为名人的诞生而丰富着自身的文化内蕴。这在文化相对边缘的广西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桂地走出的名人,这方水土尤为珍惜,总是不惜大力考证史料,回溯其生命轨迹,试图于生命源头处发掘出桂地滋养其成长的文化泉水。桂地名人的文化故乡因此得以彰显,而由文化故乡生命之源延展开来的则又是名人令故土引以为傲的人生风采。凤子与地处桂东南的容县,便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成为桂地文化的视点。
凤子,原名封季壬,这位民国广西首位演艺明星、中国第一位女战地记者是广西容县的名人。容县古称容州,峤山秀水多出美人。从古代美人——大唐贵妃杨玉环到现代美人——著名戏剧家凤子,一位位丽人又反哺着这方水土,为其更添灵秀之气。容州对于从自己怀中飞出的金凤凰倍加珍惜,不仅建有贵妃园,而且将凤子故居列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更为感人的是,容县政协专门组织编委会,广搜珍贵史料,追踪溯源,详加考订,爬梳洗剔,终以数百幅图片、三十五万字结集成凤子的立体生命世界。当编撰顾问、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潘琦题写书名“风华绝代封凤子”的这部文史大著面世的时候,这位从容州飞出的金凤凰便跨越时空还原出她的绝代风华。
在当下出书并非难事的文化语境里,这部多有珍贵史料、考证翔实的《风华绝代封凤子》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出版,虽有遗憾,但更见慎重。2017年2月书稿已送广西人民出版社,10月已正式排版,11月出版社要求玉林市党史办在容县党史办的审读修改意见的基础上出具书面意见完善出版手续。玉林市党史办非常重视,集体讨论,并向出版社说明不出具审读修改意见的原因。2017年12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完成三校三审,并送样书给广西新闻出版局,申请书号并对相关照片进行重大备案。2019年4月,出版社表示终需自治区党史办出具审读修改意见书方可给书号出版。长达三年的审读历程足见史料关涉之重。
凤子的身份是多维的,表演艺术家、作家、编辑家与文艺创作组织家汇聚一身。编撰者首先精选二百余幅照片以最直观的视觉冲击呈现凤子的家世、成长历程、艺术人生与文化交往。凤子故居加厚堂位于广西容县杨梅镇四端村。这是一座三进的院落,灰砖灰瓦,古朴厚实,围墙如玉带缠腰。凤子堂叔封祝椿当年留日带回栽在盆中的金桂,现今尚郁郁葱葱。走进第三进香火堂,依然可见凤子祖父进士封蔚礽于清光绪四年戊寅年(1878)在墙上书写的墨宝。凤子祖父辈、父辈编著的地方志、诗文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代主席陈漫远聘请凤子父亲封鹤君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馆员的聘书等照片,共同还原出加厚堂书香世家的浓厚文化氛围。
20世纪20年代,封家有女初长成,凤子就读于汉口女子二中。那时的凤子岁月青葱,天生丽质,那幅穿着T恤、短发微卷的少女照展现了中国现代前卫女性的现代气质。20世纪30年代,凤子受助于父亲的朋友马君武、同乡叶琪,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正是在那时,凤子参加了复旦剧社,演出曹禺话剧《雷雨》,成为四凤的首演,从此结缘中国话剧,开始了她的传奇人生。
在1945年9月9日于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照片里,我们看到了凤子的身影。她当时正在现场孙中山像下“V”字图案的右旁,受董必武的安排,任《新民报》特派员,以随军记者的身份参加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年轻的凤子美丽大气勇敢,既在舞台和银幕当演员,又在抗日前线从事新闻报道,是中国第一位女战地记者,荣登1946年5月第8期《寰球》杂志封面。
新中国成立之前之后,凤子参加了一系列重大政治活动。1949年7月2日,凤子参加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年10月1日,凤子和丈夫沙博理受邀参加开国大典;1957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电影节女演员,凤子在场;1980年春节,凤子与邓颖超大姐在一起……在1950年6月北京市文联成立大会的照片中,我们看到凤子一身军装,面带微笑,陪同着也面带微笑的周恩来总理走进劳动人民文化宫大殿参会。
聚焦凤子的艺术人生,首先是她作为表演艺术家的身份。她是曹禺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女主角的首位扮演者。1935年冬,在欧阳予倩导演的《雷雨》中,凤子扮演四凤,照片中四凤正和周萍深情对视。1937年《日出》剧照中,凤子扮演陈白露,一袭连衣裙,与男主角相依凝视。在凤子身上投下中国话剧的第一道光影。《原野》中的金子,使她荣登1941年2月《良友》杂志第163期封面。杂志封面照上,鳳子扮演的金子一把纸扇半遮面,顾盼生情。她还在数十部话剧中担任主角,和赵丹、张瑞芳、秦怡、王人美、黎灼灼……一起登台演出,凤子的舞台形象不仅轰动香港、上海、重庆、昆明、桂林等大城市,还轰动日本。一系列剧照再现她高雅清丽的气质和挥洒自如的演技。
在凤子的艺术人生中,作家是重要的一笔。凤子以她的真诚和才华书写生命之歌,发表一百二十万字的文学作品和戏剧评论。1941年版《废墟上的花朵》、1945年版《八年》、1945年版《沉渣》、1945年版《舞台漫步》、1946年版《无声的歌女》、1982年版《画像》、1985年版《台上·台下》……封面照,再现凤子长达五十余年的文学生涯。笔者曾将凤子的小说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进行审视,认为她的创作在现代女性文学史上是不应忽略的一环,特别是她为我们留下了抗战期间大后方女性的乱世剪影。广西评论家李建平视其散文为抗战时期的美文经典。她在抗战时期的散文集《八年》里这样描写漓江:“在斗鸡山的右环,有一条带似的叉河,河水很清冽。河旁石上有三五健壮的女子在洗衣服。水鸭来回游泳者,轻溅起点点水花,傲示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那么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