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285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
  【关键词】应试教育;展示魅力;课堂气氛;情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只能是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其结果是学生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如果不改革这种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将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去探究,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有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能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把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想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兴趣、爱好、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初中生,大多数都自主意识强、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也有意志薄弱、缺乏刻苦学习精神的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等。这两种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其学习结果也会截然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去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特技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我在上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根据初一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记忆中的儿童乐园最美好的画面,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一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语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阔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情趣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课外阅读能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因为有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对课文的直观领悟能力和深层次的研读能力有了明显的加强,他们或自己有独特的想法希望一吐为快,或有更多的疑难问题希望与老师交流,进行深层次的参与,于是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进而养成一种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这样,既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又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知为归宿的特殊过程。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力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向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等。
  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处之的态度,整个课堂就像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篇完整獨立的文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更好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语感适应性能力的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小学生语感适应性障碍的现状谈起,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语感适应性能力的策略: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文本,二是让学生在复述中渗透情感,三是让学生在联想中激活语感。  【关键词】诵读;复述;联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并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
【摘要】要改变职校生“语文学习习惯太差”的现状,应根据学生参差不齐的基础水平,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自主学习阶梯目标,让每一位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沿着各自设置的阶梯奋斗攀登,长期保持一颗上进心,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阶梯目标;语文自主学习;良好习惯;体验成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行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英国哲学家培根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土地一级开发具有的需求,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加,如何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成为现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概括了土地一级开发整治的模式,
为避免人口迁移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Powell法的人口迁移混合算法.利用Powell法强大的局部优化能力提高算法的优化精度,增强算法的稳
添加葡萄糖的脱水甘蓝在贮藏过程中葡萄糖极易从甘蓝内部迁移到表面.实验结果表明,渗糖处理时添加一定量的乳糖和高麦芽糖浆代替葡萄糖,对延长脱水甘蓝的返霜期有良好的效果,
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碱性氨基酸含量,衍生化试剂为2,4-二硝基氯苯(CDNB),流动相为0.2 mol/L的醋酸-醋酸盐缓冲液(pH 5.20)和甲醇的混合溶液,其体积
网损是反映电网经济性运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我国低压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的日渐严重,由电能质量问题引起的低压配电网附加网损也越来越多。由低压配电网产生的损耗,占
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是一个重难点,因为既要衔接小学的水平,做到循序渐进,也要为高中的学习能力打基础,其中知识涉及的程度是很难平衡的。鉴于这样的教学背景,本文试图从教学理念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