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当代艺术触底反弹了吗?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bug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2010年年初国际当代艺术市场有很多明显的反弹迹象,如苏富比、佳士得两大拍卖行的交易额有了较大增幅,国内的艺术市场也出现一些回暖的迹象,您认为金融危机后的当代艺术市场,是否开始进入了触底反弹的阶段?
  赵:国外的艺术市场,苏富比、佳士得最近的拍卖创出了一些高价,价格也出现了所谓的回暖现象。我们分析,创出高价的艺术仍然是印象派的艺术作品,贾科梅蒂的一件雕塑也拍出了高价。大家对19世纪末印象派的艺术家和风格比较了解,贾科梅蒂的雕塑是现代艺术,或可以把它归为“战后”艺术,但它们不属于今天讨论的主题——“当代艺术”。我们跟踪苏富比、佳士得和ART PRICE网站,从2009年3月一直到9月以后的一些数据分析来看,艺术品的价格指已经不再下跌了,尤其是9月份以后出现的价格指数都是上行的。
  2009年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当代艺术部分价格涨幅已经突破了--约10个百分点。今年年初,目前拍卖市场还未出现很多价格成交数据,今年当代艺术市场会怎样?这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判断。关于你问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底已经出现,但是不是回暖?还是 问号。》董:从苏富比的拍卖数据来看,主要还是经典艺术部分的价格在上涨。如果将艺术市场中的各方面进行调整,摒除掉艺术市场中的一些问题,自然而然它会发展得更好。当代艺术市场什么时候反弹?做这个预测是挺麻烦的,因为变化太快,而且没有历史参照。我认为要抓住最本质的一点,艺术品要有品质,价格自然就会好。现在那么多人有需求,提供好作品才是最正确的事情。
  赵:春节之前艺术市场分析中心承担了一个工作,是文化部第一次以官方身份发布的《艺术品市场白皮书》。里面有一些最新的数据来解释当代艺术市场相关问题。
  从2008年10月开始到2009年上半年,全球艺术品市场价格指数大概下降了38%,当代艺术部分市场价格指数下跌了49%到50%。2009年下半年以来,西方的艺术市场如美国纽约、伦敦等艺术品交易市场也趋向稳定。有些市场表现极不稳定的艺术家则完全在市场之外。市场不稳定的因素被排斥掉以后,开始变得健康。从去年下半年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像“艺术北京”、伦敦的Frieze、迈阿密的艺术博览会,还是最近美国纽约的军械库展览,还有周围的一些交易会,可以看出大家已经有信心了。从2009年11月份以来艺术品市场信心指数来看,2009年第三季度以后,已经有超过半数以上的购买者认为可以进入艺术品市场买作品了,尤其是当代艺术作品。而在2008年则只有20%的人认为还能去买作品。2009年10月份,有60%的人认为当代艺术品市场在2年内出现恢复性增长。艺术品市场就是一个信心的市场,信心指数、购买力和愿望都可以反映出大家对艺术品市场未来阶段的态度,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像董先生说的别关心现在的价格,要看大家对未来的态度,要更多地关心艺术市场的信心问题。总结一句话,现在底已经呈现了,大家不再抛售手里的艺术品,但是现在是不是去买,大家见仁见智。
  张:关于伦敦当代艺术拍卖周出现的数据变化,我们能否把它看作是艺术市场的反转信号呢?
  赵:反转信号实际上不是反映在国外,而是在中国。我们在《白皮书》里提到,中国艺术市场在2009年底实现“v型复苏”,它的复苏力量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中国书画等古代艺术品部分,创造了新的高度。所以中国的市场从目前来看是一个特殊的市场。
  张:国外当代艺术拍卖周的表现能否拉动国内市场全面提升呢?
  赵:这个问题很好,我们先要看什么样的力量恢复了。金融危机以来,有几个关键点,充分反映了这个特点。一个是2009年3月伊夫-圣洛朗个人藏品拍卖,在巴黎创造了个人收藏品的全球最高纪录,成交额达2.5亿欧元,刷新了十几年前的纪录,前一次个人藏品拍卖成交额是1亿2000多万美金。回想2009年3月份,全球经济还是一地鸡毛,在巴黎凄风苦雨的时间里面卖出这么高的价格,这是一个信号,伊夫·圣洛朗的藏品是什么?都是现代艺术之前的作品,包括中国圆明园的两个兽首。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不好时什么样的艺术品有抗跌性。再举一个例子,2009年下半年中国的古代书画也同样是这种情况,2009年的艺术品市场整体情况不是特别好,但匡时的2009年春拍,八大山人的作品成交价高达8000多万,而到2009年下半年,一件作品就能达到一个多亿。从这个情况中我们看到,单件作品价格见底后,然后出现了较强的支撑力,最后出现了新的价格,从这种局部行情里爆发性的变化中,我们得出结论: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什么样的艺术是有坚强支撑的,这就是经典艺术。因为经典艺术在市场中其“购买力金字塔”的基面比较大。还有一个情况,中国的购买力量是一种选择性的介入力量,并有能力在局部市场里创造高价。从2009年的艺术品市场来看,中国艺术品的购买力或者是潜在的购买力是非常大的。
  很多人都在议论当代艺术品的价格问题,曾梵志的作品市场价格达6000多万,同时期最贵的中国书画作品是仇英《赤壁赋》,价格也在6000多万左右。但是当中国古代艺术品价格上了一个大台阶,突破亿元大关之后,就与价格维持在千万元级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拉开了距离。投资人多是想找价格洼地的,所以一旦出现市场内的价格落差,也就会出现方向的偏转。所以,一是看中国有多大的购买力,另外就是看这些购买力能不能在局部市场突破以后,形成对其他领域的横向移转。从2003年至2009年来看,中国艺术品市场一直存在着周期性的热点转移现象,如2009年中国书画成为热点。因此2010年这个热点是否又转换到当代艺术品市场,也是有可能的。
  张: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而言比欧洲要轻,国内艺术市场中一些国际藏家撤离,这是不是中国藏家浮现的一个契机呢?2009年艺术北京博览会中的藏家情况如何?
  董:金融危机虽然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但我觉得它至少让我们能很好地去思考很多问题。我看过柳传志的一段话,他说联想集团在国际化推广过程中,突然发现最大的国际市场是中国,他们急速回收开拓中国市场,又获得盈利。这说明我们有时在舍本逐末,我们每年也会像西方的博览会一样,请国外的收藏家来,花了很多钱,虽然很顶级,但是还有一些藏家不喜欢、不关心中国当代艺术,我觉得这件事情就做得很没有意义。可以用这笔钱来扶植本土艺术力量或者是教育。现在全世界都认为中国是未来最大的市场,我们为什么不呢?
  现在要反思博览会到底为谁服务,因为我们有时忘掉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但是细想,这是一个很实在的事情,你不为人民服务是很难生存的。在中国做博览会,不要跟世界各地去比,国内减家就是最大的市场人群。至于国外藏家,我们不会放弃,但是应该从现在起努力扶植本土收藏力量,这是未来很长时间要做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不然光是国外几个收藏家,他们不能构成我们的艺术市场。
  张:2009年国际艺术博览会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有的参展单 位由于资金缺乏而停办,中国的艺术博览会是否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董: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可能是中国,因为我们还不是非常发达,所以我们的伤害也比较小。
  赵:实际上博览会很复杂,国外的博览会不完全一样。我们理解的西方各种各样的艺术市场形式,有画廊、博览会等其他类型。国外有很多一流的运作模式,但是我们都学一种模式的话,肯定会形成恶性竞争。外国的博览会各有千秋,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董:未来的博览会要因地制宜,思考要办一个什么样的博览会,这个博览会能更好地为哪些人服务,这样更务实一些,更能解决成本和精力的问题。我想,就算ART BASEL照搬到中国来的话,也未必会成功,毕竟中国还是一个新兴的艺术市场,我们和国外有几十年的差距。
  张:差距具体表现在哪?
  董:主要在软件方面,还有艺术教育的问题。什么是经典?进入美术馆、博物馆的艺术品是经典。古代书画大量进入博物馆,而当代艺术作品有几件进入博物馆呢?这是一个标准的问题。当代艺术作品进入中国的美术馆、博物馆时,也就成为经典。
  张:国外有当代艺术博物馆,但中国现在还没有。
  董:会有这么一天。这最终是对艺术品的判断问题。当代艺术走到未来,会有一批艺术家成为经典。艺术家要有心理准备,也许有一天作品会差距上百倍或是更大。
  赵:从市场角度看当代艺术,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有没有特别好的作品,好的作品也不一定要有好的价格;从学术的角度看就是价值问题。相对而言,国外的当代艺术作品价格较低,因此比经典艺术更吸引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变得越来越类型化,创作价值也不多元,这是让人担心的问题。
  董:年前我去了趟台北。大量日本画廊涌到了台湾。根本原因是日本当代艺术品物美价廉,价格最高的作品都在1万美金以内。而在大陆,毕业生的作品价格非常高,而且有些作品粗制滥造。我相信日本的当代艺术品如果来中国,也可以赢得中国市场。
  赵:中国的定价系统应该由市场来定价,比如说艺术家的一幅作品底价是三万元,画廊加一倍价,六万元起卖肯定很难售出。那么市场的定价机制到底是什么形式?有主观定价,或完全由市场来定价。西方和亚洲很多画廊,采取与艺术家先定价、销售后分成的利益共享的方式。目前中国的情况表明,艺术品价格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化运作。
  董:这是一个全面素质培养的问题,也是教育的和收藏者判断能力提升的问题。从投资的角度讲,容易被忽悠的人是因为他自己没有判断力,购买者缺乏判断力,就容易出现市场价格混乱的局面。艺术品不是一个有着标准价格的产品。那么博览会的作用在哪?我们引进国外的画廊和艺术品时,一方面在推动市场健康发展,一方面也是教育我们的艺术家和画廊如何做得更专业。
  张:去年您举办的“经典北京”是不是能够代表着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主流呢?
  董:西方艺术花了百年从现代向当代艺术转变,我们当代艺术没有经历这么久的转换历程。艺术市场也是如此,缺少一些基础的累积和底蕴。从收藏的角度讲,大多数艺术博览会是一种假繁荣的现象,实际上每年来参观博览会的观者,大概有95%的人没有收获或是铩羽而归,艺术博览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也没有达到销售艺术品的目的。很多人来博览会是因为他们想接近艺术或是了解艺术。我作为执行总监,其实就相当干一个艺术品采购专员,我们应该提供更多元的艺术品给艺术爱好者。
  张:经过2010年艺术市场的调整,前几年在当代艺术市场上独领风骚的一些艺术家,过去的天王还会不会是未来的天王?
  赵:天王是什么样的天王?价格的天壬肯定要有变化,因为价格是浮动的,不可能稳定。从价值的角度来说,可能有些艺术家还会往上走。从2009年以后,实际上很多价格天王艺术家都在变化。F4中的方力钧是个“劳模”,这几年到各个地方做了很多展览;张晓刚去年举办个展“史记”,想脱离绘画,做了一些雕塑、立体作品;岳敏君的艺术品和以前的油画“大头像”不一样了,他的新作借助很多中国传统元素;王广义在威尼斯双年展做展览时,也在做装置类的作品。这些艺术家都在变化,一流价格的艺术家都想变化,这种现象是非常突出的。
  张:他们的变化是主动的,还是跟随市场?
  赵:我觉得是主动的。我认为这些艺术家也不会总想画一样的画,我们总说一些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一成不变,那是从艺术市场、拍卖会上看到的,都是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作品。而恰恰是拍卖市场中,市场好的作品都是那个年代的作品。张晓刚实际在2000年左右已经出现了新的风格,但是我们在市场里没有看到这批新作品,好像就认为他没有变化,实际上他已经变化了。
  应重视年轻艺术家,年轻艺术家目前状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部分艺术家生活较为困难,但是在艺术上还想着创新变化。很多艺术家还吃不饱饭,租房子都很困难,他们还在努力,这种努力值得尊敬,他们是值得去帮助的年轻艺术家。还有一类,家庭情况优越的艺术家,他们不卖作品,这些艺术家值得去关注。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充满个性化,是一种新的变化,我们应该跳开市场链去观察他们真正的生存状态和创作状态。
  董:刚才我们谈到的是所谓成名、成功的艺术家,历史是不能够抹杀的,他们构成了艺术的这段历史。他们的作品价格有可能会差出上百倍,有代表性的作品价格可能还在不断地去翻番,而一般的作品或者是很多代笔的作品的价格则不会增加。我想未来的市场会有更多的人用专业知识来判断,市场会一天天趋于和接近西方的判断规律。
  张:市场一直比较关心70后艺术家群体,您认为70后艺术家群体到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了足够的艺术积累,他们今后在艺术市场上的发展会怎样?
  赵:1979年之前出生的这些艺术家,现在普遍年龄也已经到30岁以上。从油画创作角度来说,三十岁到四十岁的时间是最好。中国当代艺术家,像刘小东在30岁左右做了第一个个展。像季大纯等稍微再年轻些的艺术家成名也比较早,在90年代就已经参加学术展览、被画廊经纪代理,有很长时间的市场发展历史,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做了一些积累。
  张:70后的艺术家群体,他们的作品价格在2010年春拍市场中会不会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提高?
  赵:“70后”艺术家还未形成经过充分交易而具明确共性的市场板块。现在还是一个学术性的概念。
  董:其实当代市场火的基本上是60后的一批人。像张晓刚、刘小东他们都是1963年左右出生的。
  赵:我觉得年龄不是一个问题,从市场角度来说有没有专门收藏“70后”的收藏家或者是机构呢?这是一个问题。在拍卖市场里“红色经典”之所以形成板块,即在于此。
  张:红色经典板块今年市场怎么样?
  赵:红色经典板块未来的发展,将基于三点方面:第一是对红色经典的作品资源深入挖掘;第二是红色经典的买家队伍与购买力的扩大;第三是学术工作在未来的展开与支撑。
  张:2010年的春拍市场会怎样?
  赵:艺术品市场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很密切,现在艺术品购买人群越来越多样化,很多跨行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排名前三位是房地产、证券和金融类、制造业投资者,这三大类都跟中国宏观经济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董:跟宏观经济有关系的基本上是投资市场,我们要培养一个真正的收藏市场。去年荷兰经典博览会盛况空前,在金融危机影响最强烈的时候一样是购销两旺。一个民族的素质、文化和艺术教育提高起来,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时,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
  赵:也有购买力的问题。中国目前没有中产阶级购买力,这是亟待发展的。
  张:两位嘉宾给我们的当代艺术市场中的投资者一些建议。
  董:总结一下,不管是当代艺术还是古代艺术,这只是一个代名词。我觉得艺术就是这样的。
  赵:无论是看着喜欢,还是把它作为高档的消费,或者是投资,在现在的情况下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建议大家,还是要有一定辨别力、有一定的基础以后再进入,这样才能分辨出艺术价值,这是支撑艺术市场的唯一性原则。(本次采访感谢99艺术网支持)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地域性文化前提下,以甘肃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其规划目标和规划主题构思等,最终阐释城市的地域性文化对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上人文始祖园主题雕塑设计构思及具体建设的影响,从而解决了如何将城市的地域文化融入城市环境设计中的问题。  关键词:雕塑设计;黄河风情线;地域性文化;城市文化  当下的中国地域文化格局中,甘肃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确有归属类别不明确的困惑,尽
中国工农红军烈士纪念碑(遵义)  Ye Yushan Discusses the Creation of National Significant History Theme  by Wenwen     2006年11月25日,初冬时节,银杏满院,一群白鹭正好飘逸地飞过面前,本刊记者走进了叶毓山的工作室,对这位执著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著名雕塑家进行了一次访谈。    从1962年创作《万水千
一、变革与创新  2020年新冠疫情给全球的社会、经济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它不但改变了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态度,引发了对城市安全、社会交往等一系列价值和伦理的反思;还因其与世界格局巨变、主要国家内部治理转型交织在一起,深刻影响了全球化的进程和方向,突显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这个剧烈转型的互联世界,深陷危机中的所有人或实体(包括个人、组织机构、政府、区域、国家等)该如何利用如今随处可得的连接
前言  天有两极,时有白昼,文化也因地域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中,雕刻艺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石刻艺术因其材质坚硬耐受风雨,在历史中能够较大机会存留,因此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经典与瑰宝。石雕技艺百代相传,呈现中国文化创造之神韵且历久弥新。  中国在一系列大型雕塑的制作和雕凿中呈现了富有脉络性的独特艺术的线索和历史。在石雕的风格演变中,工艺与风格随着年代与地域性的差异形成了多元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18761957)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重要雕塑家。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对现代主义美学的核心课题——造形与材质,作L出崭新响应的典型代表,即使是一件座落于罗马尼亚偏远小镇的铁住作品,也被认为是现代雕塑极致表现的杰作之一。  像吉拉姆阿波里奈尔(Guillaurae Aponinaire)、毕加索、马蒂斯。杜象、胡里欧贡萨雷斯(Julio
内容摘要:由于西方雕塑的参与,使进入现当代的中国雕塑,目前呈现出偏离甚至混乱的传统雕塑价值观的局面。原本优秀的传统中国雕塑在本土却被排斥于主流之外,使得传统中国雕塑一直处在边缘化的境地。当代中国雕塑发展的过程是效仿、妥协于西方雕塑艺术的过程。不断地西化的手法给造型艺术实践和民族精神带来冲击性的影响,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本文拟从意象精神的角度,分析汉阳陵陶俑艺术的内容、风格及蕴含的意象美学特征等,探
记者四味(以下简称“记”):请您简单介绍一下2009上海春季艺术沙龙的基本情况。  上海春季艺术沙龙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千涛(以下简称“葛”):2009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于4月16日至20日在上海世贸商城举办,历时5天。共有20家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哥伦比亚、波多黎各,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海外艺术机构,以及60家国内机构参展。近万件艺术品在8000m2的展厅内集中展现。共接待各界观众3万多人次。  记
[摘 要]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束缚,“男尊女卑”的观念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里。从古至今,许多人都为女性解放而做出努力,可人们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却逐渐走向误区,盲目的追求男女的绝对平等。当代女性必须首先培养一个健全的自我意识,方可争取彻底的解放。  [关键词]《氓》;女性解放;理性;历史考察  [中图分类号]D4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6-0127-03  200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2-0170-0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笔者认为,短也是新闻的生命。我们并不排斥某些重要事件的报道、深度报道需要有较长的篇幅,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也和报纸一样,应以短新闻为主,让短消息唱响新闻的主旋律。  1947年6月新华社总社语言广播部提出:“一条新闻每条在200字左右,专稿在1000字左右。”理由是:
Hu Xuefu’s sculpture art which aims to express the life styles of minorities points two elements, the disappearing naturo phram and existing emotions of minorities. His works shape the existence, lo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