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聂小倩
《聂小倩》中的聂小倩,虽用姓名为篇名,但在《聊斋》美人中似乎算不上前茅,小倩出场时在夜色迷蒙中“仿佛艳绝”。一直到随丈夫(宁生)回家,这个“艳绝”才显示其“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这一姿容,确属上乘。但是,她的传奇经历,是由她的救星(燕生)营造的。
燕生出场更比小倩平淡,容貌衣着,一无描绘,只是随宁生之后来的一个古庙的空房暂住客而已,想不到这位貌不惊人,语不压众的普通人,竟然成了宁生的救星,两次救了宁生(后包括小倩)性命。让人大兴“人不可貌相”之叹!
记得初读此篇时,深为小倩的遭遇忧忧喜喜,小倩美丽善良、柔弱忠贞,却处处受欺凌,人世如此,为鬼亦不免,真叫伤心。如无宁生和燕客,则不知何日脱离苦海。后来又想,此篇为蒲公写“侠客型”的作品,“侠”字才是重点,本篇写“侠”之质朴,如写宁与燕攀谈,可是几句话后,“相对词竭”,就没话可说了,只好别了,这就是一个朴实的、似乎内心封闭的、不露相的真人。本篇又写“侠”之神奇,恶鬼妖魔不敢近。若来犯,轻则重伤,重则灭毁。篇中写妖魔来袭,狼狈而去,甚为精彩。
宁不能寐。近一更许,窗外隐隐有人影。俄而近窗来窺,目光睒闪。宁惧,方欲呼燕,忽有物裂箧而出,耀若匹练,触折窗上石櫺,歘然一射,即遂斂入,宛如电灭。
这是一段相类唐传奇中剑客诛凶的文字,有声有色,令人震惊。这次重伤来袭之妖后,燕生又将剑袋(“破箧子”)赠给宁生,并告此物可以免祸。正是这破箧子,才最终救了宁生和小倩一命,并消除隐患,让宁、聂和美生活。侠客着墨不多,却显得栩栩如生。小倩楚楚可怜,处处受欺凌,却又因为始终善良,去宁母“鬼妻能否生子”之疑虑,亦显明理动人。又聪明智慧,正是如此慧美高德才保全无辜,终获幸福,禁不住为之赞曰:
小倩实可怜,
为鬼为人受欺凌。
一心向善神侠助,
获得幸福花儿开。
花姑子
全篇可分两段,前段写花姑父女为报救命之恩,带迷途的恩主回自家,并容女与私(容女与私,是早已安排),这也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意。后段写蛇精害生,花姑父女“坏道”求阎王,才救回恩主性命。花姑并设计除蛇精取血,恢复恩主健康,又为之生子,延嗣,才功成身退。
本篇艺术上最大特点是有多重伏笔。如开头写安生喜放生,见猎物常高价买释,这是为叟和花姑称安为“恩主”伏笔的。安初入山中,夜迷途见有灯光欲投,是为下文蛇精冒充花姑诱杀安生伏线的。花姑煮酒,火大惊呼,叟入解救,是为后来安戏花姑,花姑不从争吵,惊呼,叟闻入,花姑曲言回护安生,尴尬危机解决。花姑约安到自家盡欢,实际是为后来长别而伏笔的。花姑告安,腹中物动(怀孕),是与后来送子照应的,如此等等,有十多处,有明有暗,有简有繁,可谓步步设伏,处处照应,亦是蒲公“妙笔如环”之精彩笔墨。
这种大恩必报,即使危及生存,亦须报恩,报恩中产生情爱,引发生死相护之故事,这是《聊斋》中常见之“报恩模式”,人物如此,动物如此,这是蒲公为文主旨。
细视花姑子形象,也可分两段,一是出场之时,婉曼可喜,天真活泼的小美女,一是诚朴艰难救人过程中的真诚亲切,风尘仆仆的女子,前段让人可爱,后段让人敬重,综合起来是一个令人挚爱,愿共生死的慧美女子!
蛇精情况可与《西游记》白骨精比照,也可与《白蛇传》比照。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让自己成仙,自私奸狠,但最终遭灭。多行不义必自毙也!《白蛇传》中的二蛇,追求幸福,救护姐妹,是天经地义之举,所以虽败犹荣,虽绝逢生,虽难转安,令人同情、向往。
善恶到头终有报,动物也知应报恩,花姑让人意难忘!
报恩又生情,
花姑最可人。
麞香馨天下,
天下浸温馨。
婴 宁
《婴宁》是《聊斋》美文中的美文,人美、事美、文美,是《聊斋》的重头篇章,笔者素所爱读。
《婴宁》有多处写美的环境:
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
从媪入,见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墮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肃客入舍,粉壁光明如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
至舍后,果有园半亩,细草铺氈,杨花糁迳;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穿花小步,闻树头苏苏有声,仰视,则婴宁在上。
爱花成癖,物色偏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庭后有木香一架,故邻西家。女每攀登其上,摘供簪玩。
这些写美环境有虚有实,如写见婴宁原住的庭院,都是坟场幻象,虚幻之景,而山间景色与生家庭院,则是道地实景。不过,不论虚实,都一样情景如画,与主角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正是花衬婴宁美,景显婴宁姿。
写笑处更多,通篇一路笑到底,写笑的功能又多彩多姿,有见可笑忍不住的笑,有避免尴尬的笑,有救危解困的笑。《聊斋》自评婴宁为“笑矣夫!”可以说是笑助婴宁靓。全文组成了《聊斋》的得意笔墨,成为“花、笑”双汇,“花、笑”双胜的锦章佳篇。
只可惜“佛”尾着粪,近结尾处写邻家恶少调戏婴宁,结果为蝎毒致死,这段文字俗恶,不美。蒲公的意思是惩恶扬善,戒淫戒色。可是,给人的印象却是丑陋不堪,令人摇头叹息,憎恶,排拒。何以见得?因为《婴宁》从主角出场,花人双美,谈笑风生,似痴实慧,到嫁入夫家,慧美惊众,可谓一路花团锦簇,美艳无伦。想不到插入这鄙俗的“秽笔”!这一俗恶文字,正如给一美女泼了一桶脏水,实在令人恼恨。所以,即使是“美人痣”,也要看着在美人的哪个部位,着生不当,不仅不能助美生美,还只会破美生丑。即使原故事如此,大才蒲公,也应知所剪裁,这种尾巴,比“蛇足”还糟,应予去除。 笑矣乎,孝矣乎的婴宁,幸亏还有结尾的怀中儿“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这一趣事,可冲淡前之“惩恶”俗鄙!仍应为婴宁唱点赞歌!
隐山隐水隐闹市,
不如隐笑令人痴。
笑容背后多少泪,
化作天地花雨飞。
娇 娜
娇娜是《聊斋》名符其实的大美人,娇小玲珑,婀娜多姿。出场亮相时,“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艳光四射,让她兄长的家庭教师,一个身患重病待医者,“精神为之一爽”。这位小姑娘不仅美貌惊众,言语谐趣,且是心理专家,又是外科大师,一望数问就知道(明了)患者病情病根,并即施手术,除痈疽,清淤血,合伤口,复精神,让患者几天之后就康复如初了。
如此形象,如此施为,不由让人想起杜牧的诗句:“袅袅娉娉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又令人想起龚自珍的诗:“小语精微沥耳圆,况聆珠玉泻如泉;一番心上温黁过,明镜明朝定少年。”像这样的难再得的小精灵,一旦出现在眼前,不由人不悄声吟唱:“妙谙谐虐擅心灵,皎如玉树临风前;便觉眼前生意满,愿作鸳鸯不羡仙。”(笔者集句)所以蒲公借“异史氏”之口说:
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忘饥,听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矣。
這是蒲公的心声,是一部《聊斋》,数百故事所展示的“情胜于性”“友高于妻”“韵优于美”“德至于义”的美丑、善恶是非观!蒲公之意可谓深矣。
《娇娜》也是《聊斋》的重头篇章,主人公娇娜“领舞”全场,从治孔生身、心之病,到戏孔生儿“姐姐乱吾种矣”,到拜求生救满门之灾,到“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焉!”舍己宝救活孔郎,又到娇娜来归,如一家焉,这“五场”都是娇娜主舞,锦心绣口,妙语如珠,亲切谐趣而无轻佻,令人莞尔向往。
娇娜是《聊斋》中独具风韵的美神,文章中心是两个字,一个是“爱”字,一个是“义”字,孔生因“爱”娇娜而生出娶“与娇娜相伯仲也”的松娘等,又因义而抗暴救娇娜全家。娇娜因“义”先治孔郎之病,后救孔郎之命,终归孔郎一家。可见“爱”“义”两字之经、纬作用。
娇娜、松娘亦如《香玉》之香玉、绛雪,只是《娇娜》中娇娜主场戏多,而绛雪、香玉都为主角,戏分相当,又可见蒲公在男女关系的处理上,是情义为首,道德为辅。
感于此,为之赞曰:
良友胜娇妻,
起死回生意,
一朝遭劫后,
团圆得佳期。
白秋练
《白秋练》有两大非凡特色:
一是美丽的主人公强烈的独立意识。我的情爱我作主,想爱谁就爱谁,想嫁谁就嫁谁,婆家阻不住,娘家阻不住。我的身体我作主,想给谁就给谁,想跟谁就跟谁,千里之遥,风波之大,都挡不住。我的困难我解决,对方不爱自己啦,家庭不支持自己啦,老公、父亲嫌弃啦,她都以撒娇和预知商机为公公争财解决了。特别是为妃之荣华富贵与为慕妻之有情有爱之冲突,在求真君“免”字敕下化解了。真是宁为知音妻,不做王侯妃。我的命运我作主,在面临生死关头时,是她自己设计实施了救护之法,保身之举,直到“水到命来”,救活自己,真是胸有主见,乘风破浪向前。
二是女诗迷,男诗迷,一对诗迷,曲曲折折,大起大落中展示了诗的魅力、功能,也展示了情爱的美丽动人,成了《聊斋》诗能非凡的篇章。
《聊斋》可以说是小说中的“无韵之《离骚》”,书中多篇含诗,多篇写到诗多种多样之功能,如《连城》中男子因“绣线挑来似写生,幅中花鸟自天成”诗,得美妇连城;《香玉》中男主角先因“何处觅无双”诗,得美妇香玉,后又因“中夜泪双双”诗,得良友绛雪;《宦娘》中温生因“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诗,得爱妻良工等等。可是,我认为以上皆不如《白秋练》中诗之功能最大、最显!
《白秋练》写一商家之子在江边船上吟诵唐宋诗词,引动大美女白秋练如醉如痴,一定要嫁给他,不费一分财礼,得一绝代佳人,真是喜从天降!可见诗的功能之大。而且吟诵王建“罗衣叶叶”和刘方平“杨柳千条尽向西”,就能去沉疴,复健康。可是,还有更大的功能,白秋练嫁到商家后,却须常得家乡水始得生活,一日,家乡水未及时运到,白秋练病倒垂危,连忙告丈夫天天诵杜甫《梦李白》诗,能延命待水,丈夫如嘱,果然救活了白秋练。这种起死回生的功能付予诗,蒲公妙哉!是古今写诗的功能最大者。
曼妙美艳,爱诗如命的白秋练,引动人们对诗膜拜,引动我们对她赞美。
《聊斋》美人鱼,
最数白秋练,
美善又婉曼,
诵诗回生真诗仙。
(责任编辑:谭 莹)
聂小倩
《聂小倩》中的聂小倩,虽用姓名为篇名,但在《聊斋》美人中似乎算不上前茅,小倩出场时在夜色迷蒙中“仿佛艳绝”。一直到随丈夫(宁生)回家,这个“艳绝”才显示其“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这一姿容,确属上乘。但是,她的传奇经历,是由她的救星(燕生)营造的。
燕生出场更比小倩平淡,容貌衣着,一无描绘,只是随宁生之后来的一个古庙的空房暂住客而已,想不到这位貌不惊人,语不压众的普通人,竟然成了宁生的救星,两次救了宁生(后包括小倩)性命。让人大兴“人不可貌相”之叹!
记得初读此篇时,深为小倩的遭遇忧忧喜喜,小倩美丽善良、柔弱忠贞,却处处受欺凌,人世如此,为鬼亦不免,真叫伤心。如无宁生和燕客,则不知何日脱离苦海。后来又想,此篇为蒲公写“侠客型”的作品,“侠”字才是重点,本篇写“侠”之质朴,如写宁与燕攀谈,可是几句话后,“相对词竭”,就没话可说了,只好别了,这就是一个朴实的、似乎内心封闭的、不露相的真人。本篇又写“侠”之神奇,恶鬼妖魔不敢近。若来犯,轻则重伤,重则灭毁。篇中写妖魔来袭,狼狈而去,甚为精彩。
宁不能寐。近一更许,窗外隐隐有人影。俄而近窗来窺,目光睒闪。宁惧,方欲呼燕,忽有物裂箧而出,耀若匹练,触折窗上石櫺,歘然一射,即遂斂入,宛如电灭。
这是一段相类唐传奇中剑客诛凶的文字,有声有色,令人震惊。这次重伤来袭之妖后,燕生又将剑袋(“破箧子”)赠给宁生,并告此物可以免祸。正是这破箧子,才最终救了宁生和小倩一命,并消除隐患,让宁、聂和美生活。侠客着墨不多,却显得栩栩如生。小倩楚楚可怜,处处受欺凌,却又因为始终善良,去宁母“鬼妻能否生子”之疑虑,亦显明理动人。又聪明智慧,正是如此慧美高德才保全无辜,终获幸福,禁不住为之赞曰:
小倩实可怜,
为鬼为人受欺凌。
一心向善神侠助,
获得幸福花儿开。
花姑子
全篇可分两段,前段写花姑父女为报救命之恩,带迷途的恩主回自家,并容女与私(容女与私,是早已安排),这也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意。后段写蛇精害生,花姑父女“坏道”求阎王,才救回恩主性命。花姑并设计除蛇精取血,恢复恩主健康,又为之生子,延嗣,才功成身退。
本篇艺术上最大特点是有多重伏笔。如开头写安生喜放生,见猎物常高价买释,这是为叟和花姑称安为“恩主”伏笔的。安初入山中,夜迷途见有灯光欲投,是为下文蛇精冒充花姑诱杀安生伏线的。花姑煮酒,火大惊呼,叟入解救,是为后来安戏花姑,花姑不从争吵,惊呼,叟闻入,花姑曲言回护安生,尴尬危机解决。花姑约安到自家盡欢,实际是为后来长别而伏笔的。花姑告安,腹中物动(怀孕),是与后来送子照应的,如此等等,有十多处,有明有暗,有简有繁,可谓步步设伏,处处照应,亦是蒲公“妙笔如环”之精彩笔墨。
这种大恩必报,即使危及生存,亦须报恩,报恩中产生情爱,引发生死相护之故事,这是《聊斋》中常见之“报恩模式”,人物如此,动物如此,这是蒲公为文主旨。
细视花姑子形象,也可分两段,一是出场之时,婉曼可喜,天真活泼的小美女,一是诚朴艰难救人过程中的真诚亲切,风尘仆仆的女子,前段让人可爱,后段让人敬重,综合起来是一个令人挚爱,愿共生死的慧美女子!
蛇精情况可与《西游记》白骨精比照,也可与《白蛇传》比照。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让自己成仙,自私奸狠,但最终遭灭。多行不义必自毙也!《白蛇传》中的二蛇,追求幸福,救护姐妹,是天经地义之举,所以虽败犹荣,虽绝逢生,虽难转安,令人同情、向往。
善恶到头终有报,动物也知应报恩,花姑让人意难忘!
报恩又生情,
花姑最可人。
麞香馨天下,
天下浸温馨。
婴 宁
《婴宁》是《聊斋》美文中的美文,人美、事美、文美,是《聊斋》的重头篇章,笔者素所爱读。
《婴宁》有多处写美的环境:
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
从媪入,见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墮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肃客入舍,粉壁光明如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
至舍后,果有园半亩,细草铺氈,杨花糁迳;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穿花小步,闻树头苏苏有声,仰视,则婴宁在上。
爱花成癖,物色偏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庭后有木香一架,故邻西家。女每攀登其上,摘供簪玩。
这些写美环境有虚有实,如写见婴宁原住的庭院,都是坟场幻象,虚幻之景,而山间景色与生家庭院,则是道地实景。不过,不论虚实,都一样情景如画,与主角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正是花衬婴宁美,景显婴宁姿。
写笑处更多,通篇一路笑到底,写笑的功能又多彩多姿,有见可笑忍不住的笑,有避免尴尬的笑,有救危解困的笑。《聊斋》自评婴宁为“笑矣夫!”可以说是笑助婴宁靓。全文组成了《聊斋》的得意笔墨,成为“花、笑”双汇,“花、笑”双胜的锦章佳篇。
只可惜“佛”尾着粪,近结尾处写邻家恶少调戏婴宁,结果为蝎毒致死,这段文字俗恶,不美。蒲公的意思是惩恶扬善,戒淫戒色。可是,给人的印象却是丑陋不堪,令人摇头叹息,憎恶,排拒。何以见得?因为《婴宁》从主角出场,花人双美,谈笑风生,似痴实慧,到嫁入夫家,慧美惊众,可谓一路花团锦簇,美艳无伦。想不到插入这鄙俗的“秽笔”!这一俗恶文字,正如给一美女泼了一桶脏水,实在令人恼恨。所以,即使是“美人痣”,也要看着在美人的哪个部位,着生不当,不仅不能助美生美,还只会破美生丑。即使原故事如此,大才蒲公,也应知所剪裁,这种尾巴,比“蛇足”还糟,应予去除。 笑矣乎,孝矣乎的婴宁,幸亏还有结尾的怀中儿“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这一趣事,可冲淡前之“惩恶”俗鄙!仍应为婴宁唱点赞歌!
隐山隐水隐闹市,
不如隐笑令人痴。
笑容背后多少泪,
化作天地花雨飞。
娇 娜
娇娜是《聊斋》名符其实的大美人,娇小玲珑,婀娜多姿。出场亮相时,“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艳光四射,让她兄长的家庭教师,一个身患重病待医者,“精神为之一爽”。这位小姑娘不仅美貌惊众,言语谐趣,且是心理专家,又是外科大师,一望数问就知道(明了)患者病情病根,并即施手术,除痈疽,清淤血,合伤口,复精神,让患者几天之后就康复如初了。
如此形象,如此施为,不由让人想起杜牧的诗句:“袅袅娉娉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又令人想起龚自珍的诗:“小语精微沥耳圆,况聆珠玉泻如泉;一番心上温黁过,明镜明朝定少年。”像这样的难再得的小精灵,一旦出现在眼前,不由人不悄声吟唱:“妙谙谐虐擅心灵,皎如玉树临风前;便觉眼前生意满,愿作鸳鸯不羡仙。”(笔者集句)所以蒲公借“异史氏”之口说:
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忘饥,听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矣。
這是蒲公的心声,是一部《聊斋》,数百故事所展示的“情胜于性”“友高于妻”“韵优于美”“德至于义”的美丑、善恶是非观!蒲公之意可谓深矣。
《娇娜》也是《聊斋》的重头篇章,主人公娇娜“领舞”全场,从治孔生身、心之病,到戏孔生儿“姐姐乱吾种矣”,到拜求生救满门之灾,到“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焉!”舍己宝救活孔郎,又到娇娜来归,如一家焉,这“五场”都是娇娜主舞,锦心绣口,妙语如珠,亲切谐趣而无轻佻,令人莞尔向往。
娇娜是《聊斋》中独具风韵的美神,文章中心是两个字,一个是“爱”字,一个是“义”字,孔生因“爱”娇娜而生出娶“与娇娜相伯仲也”的松娘等,又因义而抗暴救娇娜全家。娇娜因“义”先治孔郎之病,后救孔郎之命,终归孔郎一家。可见“爱”“义”两字之经、纬作用。
娇娜、松娘亦如《香玉》之香玉、绛雪,只是《娇娜》中娇娜主场戏多,而绛雪、香玉都为主角,戏分相当,又可见蒲公在男女关系的处理上,是情义为首,道德为辅。
感于此,为之赞曰:
良友胜娇妻,
起死回生意,
一朝遭劫后,
团圆得佳期。
白秋练
《白秋练》有两大非凡特色:
一是美丽的主人公强烈的独立意识。我的情爱我作主,想爱谁就爱谁,想嫁谁就嫁谁,婆家阻不住,娘家阻不住。我的身体我作主,想给谁就给谁,想跟谁就跟谁,千里之遥,风波之大,都挡不住。我的困难我解决,对方不爱自己啦,家庭不支持自己啦,老公、父亲嫌弃啦,她都以撒娇和预知商机为公公争财解决了。特别是为妃之荣华富贵与为慕妻之有情有爱之冲突,在求真君“免”字敕下化解了。真是宁为知音妻,不做王侯妃。我的命运我作主,在面临生死关头时,是她自己设计实施了救护之法,保身之举,直到“水到命来”,救活自己,真是胸有主见,乘风破浪向前。
二是女诗迷,男诗迷,一对诗迷,曲曲折折,大起大落中展示了诗的魅力、功能,也展示了情爱的美丽动人,成了《聊斋》诗能非凡的篇章。
《聊斋》可以说是小说中的“无韵之《离骚》”,书中多篇含诗,多篇写到诗多种多样之功能,如《连城》中男子因“绣线挑来似写生,幅中花鸟自天成”诗,得美妇连城;《香玉》中男主角先因“何处觅无双”诗,得美妇香玉,后又因“中夜泪双双”诗,得良友绛雪;《宦娘》中温生因“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诗,得爱妻良工等等。可是,我认为以上皆不如《白秋练》中诗之功能最大、最显!
《白秋练》写一商家之子在江边船上吟诵唐宋诗词,引动大美女白秋练如醉如痴,一定要嫁给他,不费一分财礼,得一绝代佳人,真是喜从天降!可见诗的功能之大。而且吟诵王建“罗衣叶叶”和刘方平“杨柳千条尽向西”,就能去沉疴,复健康。可是,还有更大的功能,白秋练嫁到商家后,却须常得家乡水始得生活,一日,家乡水未及时运到,白秋练病倒垂危,连忙告丈夫天天诵杜甫《梦李白》诗,能延命待水,丈夫如嘱,果然救活了白秋练。这种起死回生的功能付予诗,蒲公妙哉!是古今写诗的功能最大者。
曼妙美艳,爱诗如命的白秋练,引动人们对诗膜拜,引动我们对她赞美。
《聊斋》美人鱼,
最数白秋练,
美善又婉曼,
诵诗回生真诗仙。
(责任编辑:谭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