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人的底气——百年中国言论史剪影》是傅国涌先生1999年到2004年间断断续续写下来的文字,他以充满激情的笔墨,研究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争取言论自由的中国百年言论史,其中有一部分曾在《书屋》、《读书》、《社会科学论坛》、《炎黄春秋》、《南方周末》等报刊先后发表过。
作者将百年中国言论史分为四个时代:“梁启超时代”、“《新青年》时代”、“《大公报》时代”、“《观察》周刊时代”,文字提供了一幅幅剪影,都围绕着“百年中国言论史”这个主题,写人物,着重背景分析,人物个人言行和真实可靠的大量史料的引用,加以寥寥数笔的评析点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宛若置身那个大时代的前沿,耳濡目染一般。
本书也鲜明地体现了作者一以贯之的治史特点:
第一,态度严谨,资料翔实。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历史研究、分析、评价的。大量占有史料,严格依据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最好平台,作者在这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和负责的态度,故而其书充实、严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第二,角度新颖、视野独到。中国的史书汗牛充栋,但大都是帝王史,阶级斗争史,鲜有以文明进步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历史的。而作者是以“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历史的,因此他的历史文章能跳出陈旧的框架。这是一般的历史教科书和庸俗的新闻史教材所无法给予我们的,而正是因为这种新奇感,令人手不忍释卷,心不止思考,不仅内心油然形成近代中国言论史的大框架,更重要的是,感于支撑这框架的精英们,叱咤风云,英姿勃发,激扬文字,慷慨赴死的豪迈和激情,也叹于百年中国“文人的底气”铸就了历史。
第三,以史带论,丰满流畅。作者的思考、倾向、观点自然地蕴含在对人物、对史料的寻找、展示和梳理之中,行文流畅,无历史书枯燥之感。这也正是本书作者在诸多史家中备受读者欢迎的原因之一。
傅国涌先生是《东方早报》、《科学时报》等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或特约撰稿人,长期关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言论史和知识分子的命运史等。1999年以来,在《书屋》、《随笔》、《东方》、《老照片》、《东方早报》、《南方周末》、《新京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100多万字,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曾是多家报纸的专栏作家,作品入选《大学人文读本》等多种选本及高中语文教材(山东人民版)。
作者将百年中国言论史分为四个时代:“梁启超时代”、“《新青年》时代”、“《大公报》时代”、“《观察》周刊时代”,文字提供了一幅幅剪影,都围绕着“百年中国言论史”这个主题,写人物,着重背景分析,人物个人言行和真实可靠的大量史料的引用,加以寥寥数笔的评析点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宛若置身那个大时代的前沿,耳濡目染一般。
本书也鲜明地体现了作者一以贯之的治史特点:
第一,态度严谨,资料翔实。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历史研究、分析、评价的。大量占有史料,严格依据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最好平台,作者在这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和负责的态度,故而其书充实、严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第二,角度新颖、视野独到。中国的史书汗牛充栋,但大都是帝王史,阶级斗争史,鲜有以文明进步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历史的。而作者是以“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历史的,因此他的历史文章能跳出陈旧的框架。这是一般的历史教科书和庸俗的新闻史教材所无法给予我们的,而正是因为这种新奇感,令人手不忍释卷,心不止思考,不仅内心油然形成近代中国言论史的大框架,更重要的是,感于支撑这框架的精英们,叱咤风云,英姿勃发,激扬文字,慷慨赴死的豪迈和激情,也叹于百年中国“文人的底气”铸就了历史。
第三,以史带论,丰满流畅。作者的思考、倾向、观点自然地蕴含在对人物、对史料的寻找、展示和梳理之中,行文流畅,无历史书枯燥之感。这也正是本书作者在诸多史家中备受读者欢迎的原因之一。
傅国涌先生是《东方早报》、《科学时报》等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或特约撰稿人,长期关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言论史和知识分子的命运史等。1999年以来,在《书屋》、《随笔》、《东方》、《老照片》、《东方早报》、《南方周末》、《新京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100多万字,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曾是多家报纸的专栏作家,作品入选《大学人文读本》等多种选本及高中语文教材(山东人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