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命运未卜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ng0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索沃战争的炮火声已沉寂了七年。近来,海外媒体又渐渐关注起科索沃来了,因为塞尔维亚与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双方代表就科索沃最终地位的维也纳谈判已进行了大半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原定的谈判的期限又告临近。巴尔干是否又会重起波澜,还是最终找到某种折衷办法?
  
  国际社会充分介入
  
  科索沃战争之后,实际上是由国际社会在管理科索沃,虽然名义上那里也存在由阿族组成的议会和政府,当地的塞族一般不予承认也不参与其事。
  如今在科索沃有:
  联合国驻科索沃使团(UNOSEK)。监控科索沃的局势,负责执行安理会关于科索沃的第1244号决议。年初维也纳谈判开始前,联合国又设立了一个“联合国科索沃谈判问题使者办公室”,全面掌控维也纳谈判。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科索沃问题特使马尔蒂·阿赫蒂萨里(前芬兰总统)。他的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对解决科索沃的最终地位向安理会提出建议。
  科索沃维和部队(KFOR)。科索沃战争后,北约(实际上是北约的欧洲成员国)立即派出维和部队进驻,负责治安,处理科境内发生的种族冲突。
  联合国科索沃维和警察。在塞阿两族易发冲突的地点和边境,联合国派有维和警察。
  六国联络小组(CONTACT GROUP)。由美、俄、英、法、德、意六国代表组成的联络小组,驻守科首府普里什蒂纳。每个国家又各设一个该国代表办公室,经常就科索沃境内发生的事态发表看法。六国代表经常碰头,就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主张。如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的维也纳谈判事宜,包括谈判要在年底结束,就是由六国联络小组提出的。六国代表之间有时也有分歧,看看他们发表的声明即知。
  
  塞阿双方:针尖麦芒
  
  科索沃的历史非常复杂,7世纪时,欧洲发生过一次民族大迁徙,众多斯拉夫部族从喀尔巴阡山和第聂伯河左岸大举迁往巴尔干地区定居。塞尔维亚人就在科索沃繁衍生息。14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大举入侵巴尔干,1389年侵犯科索沃,塞尔维亚大公联合波斯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瓦拉几亚(现罗马尼亚境内)与土耳其激战,兵败身死。一部分塞尔维亚人不愿改宗伊斯兰教而被迫离开科索沃北迁,一直到贝尔格莱德。直到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土耳其战败退出巴尔干。科索沃又回归塞尔维亚,直到目前科索沃名义上一直是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
  按照《古兰经》的教义,一个丈夫可娶四个妻子,因此科索沃境内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口繁衍极快,超过了境内的塞尔维亚族和其他民族。加之七年来科索沃动荡不已,2/3的塞尔维亚族被迫逃离,所以现在阿尔巴尼亚族占了科索沃人口的80%。
  阿族领导人强调民族自决,坚决要求科索沃独立。甚至扬言,如不能独立,就发动武装起义,把剩余的塞族人强行驱赶出境。
  塞尔维亚针锋相对,强调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发祥地,过去和现在都是塞的一部分,黑山与塞尔维亚分手后,塞最近又通过了一部新宪法草案,把科索沃是塞版图的一部分写进宪法的序言里,并宣布10月28日、29日两天就此举行全民公决。
  塞还强调,任何解决科索沃最终地位的办法必须遵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首先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强调要按照联合国宪章、欧安会赫尔辛基会议最终文件和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精神处理科索沃问题,强调被国际承认的塞尔维亚边界不可更改。
  塞提出愿向科索沃提供独立以外的“实质性自治”,并由国际社会保证。据在京权威人士告笔者,所谓“实质性自治”是指科的内政,塞不予干涉,但科不能有自己的军队;科可与外国交往,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申请贷款,但不得加入联合国。
  塞还要求科索沃境内15个塞族人口占多数的区实行分治,普里什蒂纳不得干涉。
  双方的主张可谓针尖对麦芒。舆论认为,要由塞阿谈判出一种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是不可能的,惟一的办法是由国际社会,具体地说是由安理会通过一项新的建议,强迫双方接受。
  
  周边国家的态度
  
  科索沃问题还牵动了巴尔干和更广泛地区的国家。
  马其顿:茨尔文科夫斯基总统最近表态称,科索沃问题的解决“不得以任何方式危及马其顿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马境内阿族已占总人口的1/3。马其顿现任驻华大使就是阿族人。马担心如科独立会使其境内的阿族也要求独立,或要求把阿族聚居区与相邻的科索沃连成一片。
  希腊:外长巴科亚尼9月14日说:“(巴尔干)地区稳定的惟一方式是找到为双方都能接受的折衷办法。科独立是塞尔维亚无法接受的。”
  斯洛文尼亚:外交国务秘书策拉尔9月18日说,斯“希望科地位的解决为双方所能接受,不影响地区的长期稳定”。
  斯洛伐克:加斯帕罗维奇总统10月2日说,斯“支持科仍为塞的一部分,支持塞领土完整”,并表示斯将在安理会“维护公正的解决办法”。
  乌克兰:塔拉斯尤克外长9月22日警告说,科如独立会给东欧的分离主义分子一个危险的先例,会影响黑海和高加索地区的局势。
  波黑:蒂希奇总统强调“有必要维护波黑和塞在国际承认的边界内的领土完整和主权”。
  罗马尼亚:巴塞斯库总统主张“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强加于人的办法。罗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改变边界”。
  
  美英公开主张科索沃独立
  
  美英官方一再声明,要尊重科多数居民(阿族)的政治意愿,按照民族自决原则让科索沃独立;强调科是“特例”,不会影响其他地区;力主年终解决,不再拖延谈判。
  美国的态度完全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仅举一例:美已在科境内的乌罗舍瓦茨建立一个庞大的空军基地,并把原部署在德国的相当一部分空军转移至此。这样做既讨好了德国人民,又增强了它在巴尔干的军事存在,如科仍为塞的一部分,这个基地的命运就不好说了。
  
  俄罗斯极力维护塞尔维亚
  
  俄罗斯官方一再强调科索沃地位的解决要遵照国际法原则,维护塞的领土完整和主权。指出科不是“特例”,如科获得独立,则也要让格鲁吉亚境内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阿塞拜疆境内的卡拉巴赫和摩尔多瓦境内第聂伯河左岸的俄罗斯人聚居区独立。俄驻塞大使阿列克谢耶夫10月2日发表谈话,表示必要时俄将在安理会运用否决权“来维护国际法和国家领土完整原则”。俄还主张维也纳谈判不应有限期。
  
  欧盟的主张办不到
  
  欧洲议会9月20日通过决议,主张“在尊重塞利益和维护自己领土完整的权利的条件下,科的独立能为科和地区的持久和平和稳定提供最大的机会”。这一提法实际上把两个对立的东西硬拼在一起,给科以有条件受监督的独立,事实上这是办不到的。
  
  阿尔巴尼亚一反常态
  
  阿尔巴尼亚多年来一直支持和怂恿科索沃境内的阿族反对塞尔维亚,但近年来却一反常态,十分低调。究其原因,可能是过去想搞一个“大阿尔巴尼亚”,把科索沃包括进去。但事与愿违,1992年以后,阿国力衰微,而科索沃的阿族却日益坐大,大有要把阿吞并,搞一个“大科索沃”之势。搞不好阿尔巴尼亚首都会从地拉那迁至普里什蒂纳,“大阿尔巴尼亚”的梦没做成,“大科索沃”却成了现实!
  综上所述,科索沃最终地位的解决牵涉许多方面的利益,能否在年底前一蹴而就,还真不好说。
其他文献
美国大选进行得如火如荼,双方嘴仗打得口沫四溅其中贸易政策是民主共和两党歧见最多的政策之一有分析家指出,不仅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和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之间在贸易政策的理念上存在着差异(麦凯恩倾向于自由贸易,奥巴马倾向于在贸易中强调劳工权利),而且民主党的两名候选人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现已退出竞选的希拉里的贸易政策就比较倾向于自由贸易何以致此?要弄清这个问题就需点出美国贸易政策中的政治问题    贸易政策也
许多年前,我曾读过《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一书,书中一段话至今记忆犹新:“非洲高原,黎明空气凉爽清新得似乎能够触摸到,它使你产生错觉:仿佛你不是在陆地上而是在黑黝黝的深水里沿着海底行进”当读到女主人公不得不孑然一身离开那片曾经带给她痛苦爱和勇气的土地时,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完全理解了卡伦·布利克森在非洲高原所经历的震撼和孤独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今天的非洲已不再孤独
在被问及对坎贝尔日记出版的看法时,布朗答道,“不会有时间来阅读这么厚的一本书”,而且“繁重的工作比流言更加重要”他还表示,“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2007年6月27日,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正式辞职,就在其下台后数日,曾长期辅佐他的阿拉斯泰尔·坎贝尔就宣布将出版其政治日记《布莱尔岁月》,一时间成为英国大小媒体报道的热门新闻,而书中对现任首相布朗及其与布莱尔的关系的描述,更是被关注的焦点    关于
这场政治运动并非孤立事件,实际上是2006年导致军事政变的反政府示威的延续和发展,只是主角变了    因为是佛国,人们心境淡然,面带笑容,所以才有“微笑国度”之美誉;因为是东南亚最早引入西方民主制度却又保留着王室军队政府“亚洲式”三重权力结构的国家,所以经常有非宪政框架内的政府更迭,也就才有“泰式民主”一说  现在,“微笑国度”再一次陷进了“泰式民主”的阵痛中    一场“反他信”的清洗活动   
张贵洪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教授    联合国新秘书长潘基文已走马上任,世人对首位来自东亚国家的这位世界大管家充满了期待。  联合国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要推动联合国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一些新思维。  安全、发展和人权并行。安全问题一直是联合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安理会是联合国六大宪章机构中规模最小却是权力最大的一个,联合国每年的维和费用是正常预算的几倍。“发展是硬
时间:2007年2月26日  地点:世界知识出版社  主持:王亚娟 《世界知识》杂志编审  嘉宾:江时学 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科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副总干事  周世俭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  谭雅玲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研究员  王嵎生 中国前APEC高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车 耳 中信集团前驻纽约总代表、前驻法国首席代表;中国
土库曼斯坦,一个心理距离与我们非常遥远的国家,但是,看到这样几个关键词,你就会不由得对它产生几分兴趣:汗血宝马和总统养马场部长级场长、丝绸之路上的老城马雷、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多年向往造访的古城堡、驰名世界的里海鲟鱼黑鱼子、永久中立国地位,而最为引人关注的是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2006年12月21日,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突然病逝,在世界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谁来接替总统的职位,国家
沈丁立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  院常务副院长、美国  研究中心主任    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邀请,伊朗总统内贾德于9月24日访问了哥大并做演讲。这是一场注定充满争议的活动。由于先前被报道发表过关于“摧毁以色列”以及否认二战期间出现过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事件的敏感言论,内贾德在国际社会备受争议。  哥伦比亚大学邀请内贾德,必定会在美国受到压力。而内贾德接受邀请,直接与美国听众对话,宣传其主张,
金正日:非正式访问中国  应胡锦涛的邀请,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从1月10日~18日对中国进行了非正式访问,并在湖北、广东、北京等省市参观考察。在会谈中,两党两国领导人就进一步发展中朝两党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重要和广泛的共识。在谈到朝鲜半岛核问题时,胡锦涛重申了中方的原则立场,指出六方会谈是解决半岛核问题的有效机制,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妥善处理有关
记者:台湾当局多次在联合国通过所谓的“邦交国”提出涉台提案,您作为资深外交官,曾多次参与联大涉台斗争,请问今年的情况有什么特殊之处?  吴海龙:今年到明年3月台湾“大选”前是台海局势的高危期。在此背景下,今年联合国涉台斗争情况更加复杂、形势更加严峻。1993年以来的14年中,台当局提的都是所谓“2300万人民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由于年年审、年年被打掉,联合国会员国对此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