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扬子地区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多期构造格局叠加,决定了海相古生界、中生界及其烃源岩的复杂保存情况及成藏条件。该地区早期受秦岭洋和华南洋( 两大缝合带) 演化控制,构造格局表现为“一台两盆”和“南台北盆”;印支期至早燕山期受华北、华南两大板块之间北西南东向挤压对冲作用控制, 大致以沿长江的中央台地为对冲向斜带,形成北东向成带分布的推覆构造带,伴随近东西向左旋走滑活动,发育火山沉积盆地;燕山晚期,构造应力场转换,北东向、近东西向构造控制了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的断陷沉积,形成高、中、低台阶古地貌,区内北西分带、南北成块的构造格局定型。综合分析不同时期构造格局的特点,对下扬子地区构造区划、区带评价和勘探部署有重要指导意义。认为:中、低断块油气地质条件较好,其中推覆前缘山带、后缘凹陷可寻找多种类型油气藏,而对冲向斜带(无为、句容等地) 是海相中生界、古生界油气勘探的优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