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良好的润滑剂。对待犯错的学生切忌过分严厉、冷若冰霜或采取怀疑、嫌弃、压制、惩罚等方式来对待他们,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孩子们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出现过错的学生要给予时间上的宽容,上课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在课后处理;公共场合发生的情况,尽可能于个别场合解决。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应该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
【关键词】宽容 教育艺术 美德
“宽容”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的意思。“宽以待人”、“宽大为怀”,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当今立足于社会、求得更好的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宽容”,必须有开阔的胸襟与全局的眼光,必须破除等级观念。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应掌握适度的原则,在许可的范围内恰当地行使“宽容”之心。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良好的润滑剂。对教育对象因错误、过失产生的后果,给以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宽松环境中自醒。“出奇制胜”的兵法运用在教育领域是教育方法的极致。教育者的宽容使教育对象无地自容,这是真正的教育诗篇。
我教过的学生李飞经常打架,虽多次批评却无济于事。有一次与人打架打破了鼻子,衣扣也掉了两个,我没有指责他,而是先带到办公室给他洗了脸,又找来针线为他钉好了扣子,他终于惭愧地流下了眼泪,并发誓要痛改前非,做一个好学生。果然,从此以后,他再未打过架,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对待犯错的学生切忌过分严厉、冷若冰霜或采取怀疑、嫌弃、压制、惩罚等方式来对待他们,给予学生态度上的宽宏,即使学生出言顶撞,我也不会火冒三丈,而是克制自己,冷静加以处理。同时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出现过错的学生要给予时间上的宽容,上课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在课后处理;公共场合发生的情况,尽可能于个别场合解决。
宽容,有时候比惩罚更有力量。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孩子们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在学校里,教师往往容易按照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孩子,但实际上,每个孩子的个性是不同的,教育不是让孩子们的个性统一化,而是要帮助孩子们成为独一无二的、能够充分发挥个性的人。如果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孩子修修剪剪,则可能使孩子丧失个性,而宽容则是处理师生关系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我班有几个不守纪的学生,一开始我天天盯着他们,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严格要求,加以约束,一遇到“紧急”情况,马上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刚开始,还挺有效,但好景不长,如果我不在,他们照样违纪。对我的做法,他们很紧张,只要我往他们的身边走过去,他们都以为我又要批评他们了,把自己看成了“老师的眼中钉”。我了解到他们的这些情况后,决定改变做法。当他们犯了“小错误”时,并不急于找他们,而当他们为班里或学校做点好事时,立即找他们谈心,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他们的不足,并在班上表扬他们。这样一来,还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件事告诉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当学生犯了错的时候,视实际情况给予宽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提出希望,告诉他今后努力的方向。允许学生某些行为反复,拥有一颗宽容的、善待孩子的爱心。
现在有一些老师往往缺乏宽容的胸襟和性格。当学生有所过错时,要么漫骂,要么讽刺挖苦,要么变相体罚,要么撒手不管。其实,这些行为都是不能宽容孩子的表现,这些行为也无法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记得一位教育者给他失落的学生写过这样一首小诗:“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地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学生收到后,沉思良久,突然笑了,他觉得生活真美好。教师要呕心沥血,从创设情景到引导经历,从教化进入悟化,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的感觉、新的体验、获得精神的升华,灵魂的净化。教育艺术所具有的或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或晴天霹雳开悟心灵的魅力和威力,难道不令我们教育工作者神往吗?
记得有一次,学生们做完了课间操在院落里玩耍。我去教室准备上课。不料,刚到教室门口,孩子们都急着围上来,争着向我揭发:“老师,刚才郭亚龙骂你。”“老师,他刚才说你叫××。”在一片喧闹声中,我明白了,原来是我们班的郭亚龙小朋友叫了我的名字。老师的名字是小朋友可以随便叫的?这在低年级学生的心中犹如犯了天条。于是我先向孩子们表示,老师已经知道了,让他们准备上课。上课铃声响了,孩子们都奔进教室,个个绷着小脸,等着老师收拾他们眼中的这个无法无天的坏蛋。“今天,我们来点名。”孩子们看着我,有些惊讶,有些兴奋。这是刚入学做的事,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点名了。“××”“到”。“××”“到”。这样的声音在教室里停留了好久,四十多个名字叫完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王老师也有自己的名字,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吗?”“知道。”“学校橱窗里有王老师的名字。”“王老师叫王洋。”一个男同学悄悄地、轻轻地说给旁边的同学听。“对呀,你们都知道王老师的名字,每个人的名字都只是一个代号,用来和其他人区别,所以名字是用来叫的。因为郭亚龙的家和王老师比较近,他很早就知道王老师的名字,刚才他怕大家还不知道,所以告诉了大家。”孩子们的脸都轻松了下来,只有郭亚龙,他低下了头。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我当时的做法是正确的。我们传统的教育中,教师都是至高无上的,让学生觉得教师的名字是无比神圣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应该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我觉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小事的处理,目的就是想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我们都应该对学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民主,用心去了解他们,欣赏他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尊重,用爱去鼓励他们,包容他们。
参考文献:
[1]《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胡明根;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新华出版社。
[3]《小学班主任》;翟天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宽容 教育艺术 美德
“宽容”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的意思。“宽以待人”、“宽大为怀”,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当今立足于社会、求得更好的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宽容”,必须有开阔的胸襟与全局的眼光,必须破除等级观念。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应掌握适度的原则,在许可的范围内恰当地行使“宽容”之心。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良好的润滑剂。对教育对象因错误、过失产生的后果,给以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宽松环境中自醒。“出奇制胜”的兵法运用在教育领域是教育方法的极致。教育者的宽容使教育对象无地自容,这是真正的教育诗篇。
我教过的学生李飞经常打架,虽多次批评却无济于事。有一次与人打架打破了鼻子,衣扣也掉了两个,我没有指责他,而是先带到办公室给他洗了脸,又找来针线为他钉好了扣子,他终于惭愧地流下了眼泪,并发誓要痛改前非,做一个好学生。果然,从此以后,他再未打过架,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对待犯错的学生切忌过分严厉、冷若冰霜或采取怀疑、嫌弃、压制、惩罚等方式来对待他们,给予学生态度上的宽宏,即使学生出言顶撞,我也不会火冒三丈,而是克制自己,冷静加以处理。同时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出现过错的学生要给予时间上的宽容,上课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在课后处理;公共场合发生的情况,尽可能于个别场合解决。
宽容,有时候比惩罚更有力量。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孩子们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在学校里,教师往往容易按照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孩子,但实际上,每个孩子的个性是不同的,教育不是让孩子们的个性统一化,而是要帮助孩子们成为独一无二的、能够充分发挥个性的人。如果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孩子修修剪剪,则可能使孩子丧失个性,而宽容则是处理师生关系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我班有几个不守纪的学生,一开始我天天盯着他们,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严格要求,加以约束,一遇到“紧急”情况,马上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刚开始,还挺有效,但好景不长,如果我不在,他们照样违纪。对我的做法,他们很紧张,只要我往他们的身边走过去,他们都以为我又要批评他们了,把自己看成了“老师的眼中钉”。我了解到他们的这些情况后,决定改变做法。当他们犯了“小错误”时,并不急于找他们,而当他们为班里或学校做点好事时,立即找他们谈心,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他们的不足,并在班上表扬他们。这样一来,还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件事告诉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当学生犯了错的时候,视实际情况给予宽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提出希望,告诉他今后努力的方向。允许学生某些行为反复,拥有一颗宽容的、善待孩子的爱心。
现在有一些老师往往缺乏宽容的胸襟和性格。当学生有所过错时,要么漫骂,要么讽刺挖苦,要么变相体罚,要么撒手不管。其实,这些行为都是不能宽容孩子的表现,这些行为也无法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记得一位教育者给他失落的学生写过这样一首小诗:“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地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学生收到后,沉思良久,突然笑了,他觉得生活真美好。教师要呕心沥血,从创设情景到引导经历,从教化进入悟化,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的感觉、新的体验、获得精神的升华,灵魂的净化。教育艺术所具有的或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或晴天霹雳开悟心灵的魅力和威力,难道不令我们教育工作者神往吗?
记得有一次,学生们做完了课间操在院落里玩耍。我去教室准备上课。不料,刚到教室门口,孩子们都急着围上来,争着向我揭发:“老师,刚才郭亚龙骂你。”“老师,他刚才说你叫××。”在一片喧闹声中,我明白了,原来是我们班的郭亚龙小朋友叫了我的名字。老师的名字是小朋友可以随便叫的?这在低年级学生的心中犹如犯了天条。于是我先向孩子们表示,老师已经知道了,让他们准备上课。上课铃声响了,孩子们都奔进教室,个个绷着小脸,等着老师收拾他们眼中的这个无法无天的坏蛋。“今天,我们来点名。”孩子们看着我,有些惊讶,有些兴奋。这是刚入学做的事,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点名了。“××”“到”。“××”“到”。这样的声音在教室里停留了好久,四十多个名字叫完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王老师也有自己的名字,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吗?”“知道。”“学校橱窗里有王老师的名字。”“王老师叫王洋。”一个男同学悄悄地、轻轻地说给旁边的同学听。“对呀,你们都知道王老师的名字,每个人的名字都只是一个代号,用来和其他人区别,所以名字是用来叫的。因为郭亚龙的家和王老师比较近,他很早就知道王老师的名字,刚才他怕大家还不知道,所以告诉了大家。”孩子们的脸都轻松了下来,只有郭亚龙,他低下了头。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我当时的做法是正确的。我们传统的教育中,教师都是至高无上的,让学生觉得教师的名字是无比神圣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应该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我觉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小事的处理,目的就是想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我们都应该对学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民主,用心去了解他们,欣赏他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尊重,用爱去鼓励他们,包容他们。
参考文献:
[1]《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胡明根;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新华出版社。
[3]《小学班主任》;翟天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