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能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关键看教师能否打造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学生,让学生适应,让学生个性飞扬的个性课堂。英语基础教育阶段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基础上。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创新,在创新中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建构起个性化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思想
“教学相长”,教是为了学,而学又离不开教,二者相互作用,从而为教学目标的完成服务。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单方面地强调学生应该如何学,而应同时重视教师自身在教学双边活动中起什么样的作用,用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去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素质教育思想最能体现个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个性发展来实现的,必须体现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培养目标的多样化。第一,注重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相结合。教师应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从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品德素质等方面确定育人目标的教学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具体地交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对目标追求的强烈欲望。第二,注重教学情感和学习情感的结合。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治学严谨,诲人不倦,那么对每一个学生尊重、信任的情感,将产生巨大的人格力量,也会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对学习的热爱。第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相结合。教学方法作为教师的“工具”,学习方法作为学生的“工具”,这两种“工具”只有结合起來,才能发挥整体作用,对学生来讲,学习方法作为“工具”,只有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系统,才会形成学习能力,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对教师来讲,应站在学生主体地位的角度来考虑教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口味,才能使教法科学有效,才能使教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教师教学策略的个性化
每位教师由于性别、年龄、性格、气质、知识结构、能力倾向、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差别,面对相同的课程标准、教材、课堂结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优秀教师。把个人的风格与智慧融入到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中去,形成匠心独具的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优化课堂教学。一些地方实行集体备课,这对加强交流、优势互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如果把它绝对化,规定统一的教案、教学步骤、训练方法、作业布置、评价标准,不得越雷池半步,要求教师像在流水线上加工产品那样来加工“合乎规格”的学生,那只能束缚住教师的手脚,磨灭教师的独创精神,阻碍教学研究的深入,不会有个性化的课堂。
三、学生认知策略的个性化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每个学习者都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个问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动机、性格特征和学习风格,他们的语言敏感性、学习兴趣和认知策略各不相同。在当前大课堂教学中,面对统一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和教学模式,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跟不上学习要求,最终成为所谓“后进生”。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在初中阶段就分化成“天壤之别”,这恐怕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感困惑的问题了。因此,帮助每个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认知策略并运用这些策略去取得学习的成功,应该是课堂教学个性化的真正内涵。
四、教学过程的个性化
首先,教师必须对所教的每一位(而不仅仅是一部分)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做出个案调查,了解影响他们学习的诸多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培训。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有充分的弹性,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思考和反证,判断新知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自己特有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使英语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事表现出兴趣,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集中,记忆力也最佳。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合理推断,努力理解”的课堂氛围,对所有学生都抱着殷切的希望,鼓励每一位学生自由、大胆地参与探索与交流。在讨论中,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又要允许学生沉默不语。教师尽可能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与教师相互配合,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一些较简单的句子,并对学生作出的反应予以表扬或鼓励,使其信心增加。同时教师还需借助动作、表情等来减少学生理解的难度,学生一旦能听懂,会说,学习兴趣就会更浓,自然更热爱学习英语了。
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让学生有继续探究的迫切愿望。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友好地对待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和个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教师应该鼓励和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语言交流的练习,如设置pair work,group work,team work和free talk等等。教师还应及时用适当的方式从每个学生那里获得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并作出相应的指导和调整。教学过程的个性化,还在于教师善于协调不同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交流互助、合作竞争的动态和谐的局面,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化优势得到最大的张扬,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保证,整体的学习效果得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英语课堂上,教师热衷于“军事训练”式的教学。教师一声口令,学生动作整齐,声音高亢,类似喊口号。教师一个问题,学生齐声作答,好像大合唱。这样的课堂看上去整齐、热闹,但笔者认为,长此以往,会压抑学生的个性,钝化学生的思维,使丰富多彩的语言和文化现象变得枯燥刻板的程式。学生失去个性,也就失去了思维的创造性。
一、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思想
“教学相长”,教是为了学,而学又离不开教,二者相互作用,从而为教学目标的完成服务。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单方面地强调学生应该如何学,而应同时重视教师自身在教学双边活动中起什么样的作用,用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去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素质教育思想最能体现个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个性发展来实现的,必须体现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培养目标的多样化。第一,注重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相结合。教师应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从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品德素质等方面确定育人目标的教学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具体地交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对目标追求的强烈欲望。第二,注重教学情感和学习情感的结合。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治学严谨,诲人不倦,那么对每一个学生尊重、信任的情感,将产生巨大的人格力量,也会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对学习的热爱。第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相结合。教学方法作为教师的“工具”,学习方法作为学生的“工具”,这两种“工具”只有结合起來,才能发挥整体作用,对学生来讲,学习方法作为“工具”,只有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系统,才会形成学习能力,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对教师来讲,应站在学生主体地位的角度来考虑教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口味,才能使教法科学有效,才能使教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教师教学策略的个性化
每位教师由于性别、年龄、性格、气质、知识结构、能力倾向、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差别,面对相同的课程标准、教材、课堂结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优秀教师。把个人的风格与智慧融入到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中去,形成匠心独具的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优化课堂教学。一些地方实行集体备课,这对加强交流、优势互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如果把它绝对化,规定统一的教案、教学步骤、训练方法、作业布置、评价标准,不得越雷池半步,要求教师像在流水线上加工产品那样来加工“合乎规格”的学生,那只能束缚住教师的手脚,磨灭教师的独创精神,阻碍教学研究的深入,不会有个性化的课堂。
三、学生认知策略的个性化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每个学习者都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个问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动机、性格特征和学习风格,他们的语言敏感性、学习兴趣和认知策略各不相同。在当前大课堂教学中,面对统一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和教学模式,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跟不上学习要求,最终成为所谓“后进生”。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在初中阶段就分化成“天壤之别”,这恐怕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感困惑的问题了。因此,帮助每个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认知策略并运用这些策略去取得学习的成功,应该是课堂教学个性化的真正内涵。
四、教学过程的个性化
首先,教师必须对所教的每一位(而不仅仅是一部分)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做出个案调查,了解影响他们学习的诸多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培训。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有充分的弹性,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思考和反证,判断新知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自己特有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使英语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事表现出兴趣,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集中,记忆力也最佳。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合理推断,努力理解”的课堂氛围,对所有学生都抱着殷切的希望,鼓励每一位学生自由、大胆地参与探索与交流。在讨论中,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又要允许学生沉默不语。教师尽可能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与教师相互配合,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一些较简单的句子,并对学生作出的反应予以表扬或鼓励,使其信心增加。同时教师还需借助动作、表情等来减少学生理解的难度,学生一旦能听懂,会说,学习兴趣就会更浓,自然更热爱学习英语了。
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让学生有继续探究的迫切愿望。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友好地对待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和个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教师应该鼓励和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语言交流的练习,如设置pair work,group work,team work和free talk等等。教师还应及时用适当的方式从每个学生那里获得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并作出相应的指导和调整。教学过程的个性化,还在于教师善于协调不同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交流互助、合作竞争的动态和谐的局面,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化优势得到最大的张扬,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保证,整体的学习效果得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英语课堂上,教师热衷于“军事训练”式的教学。教师一声口令,学生动作整齐,声音高亢,类似喊口号。教师一个问题,学生齐声作答,好像大合唱。这样的课堂看上去整齐、热闹,但笔者认为,长此以往,会压抑学生的个性,钝化学生的思维,使丰富多彩的语言和文化现象变得枯燥刻板的程式。学生失去个性,也就失去了思维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