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抉择加工的变化。
方法将脑梗死患者分为额叶梗死组(21例)、颞叶梗死组(11例)、内侧颞叶梗死组(19例)、基底节梗死组(25例);大脑前梗死组(25例)、大脑后梗死组(51例)、抑郁组(62例)、焦虑组(64例);正常对照组(125例),所有被试均完成6种抉择情境问题的测试,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评价情绪。
结果所有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低风险与无风险损失情境(抉择情境2)、高风险与无风险收益及损失情境(抉择情境3,4)、高风险与低风险收益及损失情境(抉择情境5,6),其保守性收益及损失方案选择概率均显著增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抉择情境3,基底节梗死组与额叶梗死组、内侧颞叶梗死组比较,其保守性收益方案选择概率均显著增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抉择情境5,大脑后梗死组较大脑前梗死组选择保守性收益方案的概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郁组和焦虑组中的基底节梗死组与额叶梗死组和内侧颞叶梗死组比较,其在抉择情境3的保守性收益方案选择概率均显著增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大脑后梗死组较大脑前梗死组在抉择情境5选择保守性收益方案的概率亦显著增高,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抉择加工异常,表现为收益保守与损失风险规避。基底节梗死以及大脑后梗死患者,无论是否伴有抑郁、焦虑情绪,更加倾向于收益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