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源头退耕生态治理新模式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o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杨梅上市时节,开化县高岭杨梅因其独特的退耕还林背景引起了上下的关注。6月,该县人大、政府有关领导分批多次调研马金镇高岭村退耕还林基地建设,组织了镇、村干部进行多次座谈,深入分析了该退耕示范点的建设模式,进一步明确了钱江源头坡耕地治理思路。
  
  示范点基本情况
  
  高岭村作为钱江源头退耕还林项目实施区,于2001~2003年在205国道边的150亩坡耕地上分批连片种植杨梅,开始了“经济型生态公益林营建”示范点建设,并列入浙江省林业厅厅长示范林,由开化县林业局负责实施。该基地实际成林面积124亩,于2006年挂果,2007年取得良好效益:总产量6.9万斤,实现产值13.8万元,平均亩产556斤,亩产值1112元,全村149户林农从中受益,户均增收926元。不仅如此,树形优美、四季常绿的杨梅林一片郁郁葱葱,养水、保土、美化等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地处穷乡僻壤的高岭村人多田少,人均0.3亩田。迫于生计,“种田种到边,种地种到天”成为当地农民世袭的生产方式,35度以下的山坡地大多种植粮食作物,致使水土流失严重,沦为源头生态脆弱区。
  退耕还林的难点是解决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农民头几年因不能种农作物而减少收入,造经济林还要追加投入。而且分户经营规模小、效益低、管理难度大,容易造成还林不退耕或造林不见林等现象。高岭示范点建设的成功之处在于:从政策引导、利益驱动、投入保障、科技支撑四个方面建立了退耕还林的动力机制。
  政策引导、利益驱动:围绕“三统一分”思路,县林业局以租赁形式将分散于149户的150亩坡耕地集中实行规模经营,统一规划种植杨梅,整合技术力量统一施工,配备专业管理队伍开展统一管理抚育。项目实施四年间不仅为林农无偿支付苗木、种植、施肥、抚育等各项开支,而且落实经济补助政策,连续三年对退耕地每亩每年补偿资金100元,同时签订退耕还林合同,制定村规民约,保障坡耕地退耕不返耕,种植四年后抚育成林,再返还分到散户经营管理,所有权始终不变,收益权无偿归林农享有。
  投入保障、科技支撑:据项目成本测算,150亩杨梅基地每亩实际投入约1000元(其中定植200元,苗木成本200元,给农民经济补助3年300元,抚育4年300元),总投入15万元。在技术力量方面,以浙江林学院经济林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由县林业局、乡镇林业站多位高级职称技术人才承担项目建设任务,有一支专业队管护,实行统一造林和培育管理,签订管护合同,明确职责,落实奖赔措施。
  
  高岭经验的示范意义
  
  高岭杨梅到第10年将进入盛果期,亩产量可达2000斤,预计亩产值不低于3000元,相当于当地高产茶园亩产值。从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来核算,该基地第6年的产值几乎能和前4年项目建设投入成本相抵。加之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退耕还果在钱江源头更具战略意义。
  以此类推,如果钱江源头的坡耕地治理能具备充分的资金保障与灵活的退耕机制,那么若干年以后的“百里绿色长廊”将不仅是一条绿色的生态景观带,还会是一条具有无限增收潜力的富民产业带,并能有效提升“钱江源”这个旅游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因为有了高岭经验,“我造你有”、“我垫本钱你赚钱”的“免费午餐”绝对是大受欢迎,农户退耕自愿,还林高兴。这种模式推广必定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目前推广的瓶颈主要在于资金筹集问题。我们可以期盼并积极争取上级施予源头以特殊优惠的政策,也可以考虑通过坡耕地流转吸引大户经营。
  国家要绿,农民要利;国家要生态,农民要效益,两者矛盾又统一,如何统筹、如何调和,这是对深入实施钱江源生态景观带工程的严峻考验。尽管困难不少,阻力不小,底子不厚,财力不足,但钱江源终究还是以她的激情与大气执着地奔波在生态良好之路上,开创着独具特色的事业。
  
  作者单位:浙江省开化县林业局
  
  (责编:耿国彪)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CT及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外周性PNET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10例行CT,其中2例行MRI检查。男、女各5例。
初中的语文课本上有词云:  斜插  杏花  作一幅横披画……  这是一首“朝天子”的开头,很生动,很优美。几十年过去了,也不管我是开着眼睛还是闭上眼睛,只要想起这几句,这幅“横披画”就立即出现在面前。  可惜没有亲手插一回,一是附近没杏花,即使杏花就在旁边,也下不了决心去攀折,这里边有复杂的“文化”,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  去年,有人给我的办公室捧来了一盆“绿”,之所以称它为“绿”,是因为它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