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计算机在生活领域的逐步深入,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大量便捷的资料查询、最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成为老师教学研究的最得力的助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应用
随着计算机在生活领域的逐步深入,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大量便捷的资料查询、最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成为老师教学研究的最得力的助手。信息技术手段对我这样的语文教师来说就像是拥有了开启一座包罗万象图书馆的金钥匙。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实践中,囿于信息科技知识的匮乏、教育理论的缺乏等方面因素,想在有限的篇幅里概述这样一个大的命题,难免在“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迂阔。然而即便是管窥蠡测,只要能了解和掌握一些教育技术信息,恐怕也还不是毫无意义的。尤其是自己今年又接受了“语文跨越式基础教育研究的命题”更加感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身有感触,学生接受的快,学习的也快。知识面的接受领悟也大大超越了同龄孩子,这就是信息技术的高效啊。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引路——激趣促学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多媒体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
如:在《回声》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先播放《山谷静悄悄》,歌中唱到:“……山谷里静悄悄,谁在把鼓敲?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在歌声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后设疑:“同学们知道山谷为什么会产生叮咚——叮咚,叮咚——叮咚的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回声方面的知识。”这样,教师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学习自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提问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课堂提问只能照顾到个别学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及网络交流工具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性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我给足学生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学。首先利用计算机网络传送给学生学习提示,让他们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边读边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这里,选择同一自然段学习的学生可以围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于是,电脑界面上一下子便出现了许多问题:“颐和园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廊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表达了什么信息?”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你问我答,各抒己见。而更为精彩的是,学生一旦都参与了学习,成了学习的主人,求索的思维便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颐和园是哪一年建造的?”“是谁建造的?”同学们纷纷点击视频资料来满足各种各样的疑问,大胆设疑,积极求证,他们兴趣盎然的流连其中,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措施
在我们了解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后,如何在实际中应用就是我们教师的事情了,这一点在教学中起到很关键性的作用。
1.多媒体技术一定要符合课改精神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技术也是,怎么使用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件设计上,将课件做成网页的形式,随机调用有关资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课件设计上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还要将兴趣、学习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
2.教师要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
这一点上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懂专业知识,熟悉教学内容,同时要懂计算机。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产生最佳效果。另外,在透彻剖析教学难点的同时,也要把握好运用效果,围绕多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加工,力求使文字美观大方、图像清晰稳定、动画形象直观、音效感染有力。
3.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
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上呈现知识的一个信息工具,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非常重要。同时,我们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还应遵循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及语文教学中形成的教学原则,比如,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原则,感悟、理解、运用相结合的原则等。
4.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
既然使用了多媒体技术教学,教师就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我们更要有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总之,由于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特点较多,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应用
随着计算机在生活领域的逐步深入,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大量便捷的资料查询、最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成为老师教学研究的最得力的助手。信息技术手段对我这样的语文教师来说就像是拥有了开启一座包罗万象图书馆的金钥匙。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实践中,囿于信息科技知识的匮乏、教育理论的缺乏等方面因素,想在有限的篇幅里概述这样一个大的命题,难免在“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迂阔。然而即便是管窥蠡测,只要能了解和掌握一些教育技术信息,恐怕也还不是毫无意义的。尤其是自己今年又接受了“语文跨越式基础教育研究的命题”更加感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身有感触,学生接受的快,学习的也快。知识面的接受领悟也大大超越了同龄孩子,这就是信息技术的高效啊。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引路——激趣促学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多媒体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
如:在《回声》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先播放《山谷静悄悄》,歌中唱到:“……山谷里静悄悄,谁在把鼓敲?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在歌声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后设疑:“同学们知道山谷为什么会产生叮咚——叮咚,叮咚——叮咚的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回声方面的知识。”这样,教师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学习自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提问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课堂提问只能照顾到个别学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及网络交流工具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性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我给足学生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学。首先利用计算机网络传送给学生学习提示,让他们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边读边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这里,选择同一自然段学习的学生可以围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于是,电脑界面上一下子便出现了许多问题:“颐和园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廊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表达了什么信息?”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你问我答,各抒己见。而更为精彩的是,学生一旦都参与了学习,成了学习的主人,求索的思维便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颐和园是哪一年建造的?”“是谁建造的?”同学们纷纷点击视频资料来满足各种各样的疑问,大胆设疑,积极求证,他们兴趣盎然的流连其中,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措施
在我们了解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后,如何在实际中应用就是我们教师的事情了,这一点在教学中起到很关键性的作用。
1.多媒体技术一定要符合课改精神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技术也是,怎么使用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件设计上,将课件做成网页的形式,随机调用有关资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课件设计上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还要将兴趣、学习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
2.教师要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
这一点上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懂专业知识,熟悉教学内容,同时要懂计算机。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产生最佳效果。另外,在透彻剖析教学难点的同时,也要把握好运用效果,围绕多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加工,力求使文字美观大方、图像清晰稳定、动画形象直观、音效感染有力。
3.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
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上呈现知识的一个信息工具,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非常重要。同时,我们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还应遵循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及语文教学中形成的教学原则,比如,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原则,感悟、理解、运用相结合的原则等。
4.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
既然使用了多媒体技术教学,教师就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我们更要有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总之,由于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特点较多,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