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萝卜灯燃烧的时候,灯芯都会有烧出的灯花。有像玉米的、有像谷穗的、有像麦穗的,也有像大豆的。像玉米的,自然暗示今年收玉米;像谷穗的便是收谷子了……
在我的家乡莱芜,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点起萝卜灯。将萝卜从地窖挖出,切成几个圆块,在每个的一个切面上挖个小坑,放上灯芯和油脂,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点着。每家每户都要做很多个萝卜灯,有的放在厅堂,有的放在厨房,有的放在卧室,有的放在畜栏,也有人挑着萝卜灯放在自家祖辈的坟墓上。
放在厅堂的萝卜灯,暗示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亮亮堂堂,平平安安;放在厨房里的,表明一年中有吃有喝,连年有余;放在卧室的,则是休息好,身体健康;放在畜栏里的,那么今年就要猪肥,牛羊壮;放在先人墓地里的,那么先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就会明明亮亮,挺直腰板不受野鬼的欺凌。
萝卜灯制作简单,花样繁多
萝卜灯的样式有很多,有直接切块的半灯,也有整只萝卜做的全灯;有粗糙不饰加工的,也有细刻雕花的。萝卜灯样式都要随各家的心致了。心细爱美的人家,他们的萝卜灯自然就讲究了一些;忙碌不堪,不在乎的人家,自然就不用那么精细了。
点亮萝卜灯后,大人们一般提着它照照小孩子的眼睛、耳朵、嘴巴等。灯光照到眼睛,眼睛亮;照到耳朵,耳朵灵;照到嘴巴,吃饭香……
萝卜灯燃烧的时候,灯芯都会有烧出的灯花。有像玉米的、有像谷穗的、有像麦穗的,也有像大豆的。像玉米的,自然暗示今年收玉米;像谷穗的便是收谷子了;像麦穗的……
孩提时代,我最喜欢母亲做的萝卜灯。母亲选一个又大又圆的红皮萝卜,去掉萝卜芽,把萝卜头切平,让萝卜的尾巴朝上,放在桌上,然后在萝卜的身体正中位置,画上个小门口、窗户等,便沿着图案开始一汤匙一汤匙的挖萝卜里面的肉了。等到可以看到萝卜里面有足够的空间燃烧和储油,皮足够的薄,光可以足够地透映出来,再在门口上面抠上窗户,那么萝卜灯就快要做成了。
母亲做的萝卜灯自然是全灯了,她做灯芯更是有一套的。母亲用火柴棍绕上棉花(这样点燃的时候容易一些),然后将火柴棍的尾巴插在萝卜灯的底座上。每到这个时候,迫不及待得到萝卜灯的我已经提着油罐在母亲的身旁等候多时了。母亲接过油罐向里面撩入一大勺子花生油,油在灯芯上淋过,然后静静地落进储油槽。这时,我就可以数算夜幕降临的时间了。
萝卜灯是我在孩提时代元宵节唯一的盼头和乐趣
当外面有了孩子们喧闹的呼声,我便催促母亲点上我的萝卜灯。我提着它的尾巴,就疯跑了出去。母亲的叮咛,渐渐地远去。我的萝卜灯和他们一比,准叫他们看了眼红。
我的全灯通体红亮,还可以防风。他们的萝卜灯都是一些半灯,火光豆大,风一吹就灭了。这个夜晚,他们要点好多次,要费尽好几盒火柴。我们几个玩伴提着萝卜灯,去山顶放坡火;去河滩照河鱼,好不欢喜……有些时候,在放坡火的时候,也难免会把自己的棉裤给烧着;照河鱼时,也会湿掉一双新棉鞋。这些,自然也少不了大人的巴掌了。
那时候,正月十五的萝卜灯给了我们无限的欢乐,也给了我无限的回忆。
现在,虽然家乡还在点萝卜灯,可全都是一些粗糙的半灯了,象征性地点三两个的,有的人家甚至用电灯泡去代替,也有的人家开始用南瓜制作,味道也淡了很多。小孩子再也不会提着灯,去照照这,照照那,当然也不会去比谁的灯好,更不会在山顶放坡火,下河滩照鱼了。那些快乐和萝卜灯火已经随时间远去,它们也只属于我的童年和记忆了。
在我的家乡莱芜,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点起萝卜灯。将萝卜从地窖挖出,切成几个圆块,在每个的一个切面上挖个小坑,放上灯芯和油脂,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点着。每家每户都要做很多个萝卜灯,有的放在厅堂,有的放在厨房,有的放在卧室,有的放在畜栏,也有人挑着萝卜灯放在自家祖辈的坟墓上。
放在厅堂的萝卜灯,暗示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亮亮堂堂,平平安安;放在厨房里的,表明一年中有吃有喝,连年有余;放在卧室的,则是休息好,身体健康;放在畜栏里的,那么今年就要猪肥,牛羊壮;放在先人墓地里的,那么先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就会明明亮亮,挺直腰板不受野鬼的欺凌。
萝卜灯制作简单,花样繁多
萝卜灯的样式有很多,有直接切块的半灯,也有整只萝卜做的全灯;有粗糙不饰加工的,也有细刻雕花的。萝卜灯样式都要随各家的心致了。心细爱美的人家,他们的萝卜灯自然就讲究了一些;忙碌不堪,不在乎的人家,自然就不用那么精细了。
点亮萝卜灯后,大人们一般提着它照照小孩子的眼睛、耳朵、嘴巴等。灯光照到眼睛,眼睛亮;照到耳朵,耳朵灵;照到嘴巴,吃饭香……
萝卜灯燃烧的时候,灯芯都会有烧出的灯花。有像玉米的、有像谷穗的、有像麦穗的,也有像大豆的。像玉米的,自然暗示今年收玉米;像谷穗的便是收谷子了;像麦穗的……
孩提时代,我最喜欢母亲做的萝卜灯。母亲选一个又大又圆的红皮萝卜,去掉萝卜芽,把萝卜头切平,让萝卜的尾巴朝上,放在桌上,然后在萝卜的身体正中位置,画上个小门口、窗户等,便沿着图案开始一汤匙一汤匙的挖萝卜里面的肉了。等到可以看到萝卜里面有足够的空间燃烧和储油,皮足够的薄,光可以足够地透映出来,再在门口上面抠上窗户,那么萝卜灯就快要做成了。
母亲做的萝卜灯自然是全灯了,她做灯芯更是有一套的。母亲用火柴棍绕上棉花(这样点燃的时候容易一些),然后将火柴棍的尾巴插在萝卜灯的底座上。每到这个时候,迫不及待得到萝卜灯的我已经提着油罐在母亲的身旁等候多时了。母亲接过油罐向里面撩入一大勺子花生油,油在灯芯上淋过,然后静静地落进储油槽。这时,我就可以数算夜幕降临的时间了。
萝卜灯是我在孩提时代元宵节唯一的盼头和乐趣
当外面有了孩子们喧闹的呼声,我便催促母亲点上我的萝卜灯。我提着它的尾巴,就疯跑了出去。母亲的叮咛,渐渐地远去。我的萝卜灯和他们一比,准叫他们看了眼红。
我的全灯通体红亮,还可以防风。他们的萝卜灯都是一些半灯,火光豆大,风一吹就灭了。这个夜晚,他们要点好多次,要费尽好几盒火柴。我们几个玩伴提着萝卜灯,去山顶放坡火;去河滩照河鱼,好不欢喜……有些时候,在放坡火的时候,也难免会把自己的棉裤给烧着;照河鱼时,也会湿掉一双新棉鞋。这些,自然也少不了大人的巴掌了。
那时候,正月十五的萝卜灯给了我们无限的欢乐,也给了我无限的回忆。
现在,虽然家乡还在点萝卜灯,可全都是一些粗糙的半灯了,象征性地点三两个的,有的人家甚至用电灯泡去代替,也有的人家开始用南瓜制作,味道也淡了很多。小孩子再也不会提着灯,去照照这,照照那,当然也不会去比谁的灯好,更不会在山顶放坡火,下河滩照鱼了。那些快乐和萝卜灯火已经随时间远去,它们也只属于我的童年和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