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联合雷公藤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yx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更昔洛韦;雷公藤;带状疱疹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594-02 中图分类号:R 752.1+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44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好发于中老年人,部分患者治疗后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神经痛。目前临床上多使用抗病毒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后遗症的发生,但在临床中很多患者存在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的情况。我们在临床中采用更昔洛韦联合雷公藤等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53例为我院住院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符合文献中带状疱疹的诊断[1],男23例,女30例,年龄16~89岁,平均60.58岁,发病3~7天,躯干部34例(其中肋间神经18例,腰骶部神经16例),头面部12例,上肢2例,下肢4例,另有1例为顿挫型。并发基础疾病的有25例,约占总患者的47%。其中10例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4例有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5例有糖尿病、甲状腺瘤等内分泌疾病;1例因类风湿在发病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恶性肿瘤化疗后;3例发病前曾施行手术;28例无明确诱因。排除以下情况:严重心、肝、肾疾患和全身衰竭者;疑有更昔洛韦过敏者及雷公藤应用禁忌者。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更昔洛韦25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2次/日,雷公藤10 mg,3次/日,维生素B1 100 mg及维生素B12 500 μg肌肉注射,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患者定期复查血常规,发现红细胞及血小板异常者则停用雷公藤并定期复查。
  3.观察方法 在开始治疗后3、5、7、10、14日观察停止起疱时间、止痛时间(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的时间)、结痂时间、痊愈时间。根据症状、体征(红斑、丘疱疹、疼痛、烧灼感)进行评分,分轻、中、重度[2]。
  4.疗效判定标准[2] 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皮疹完全消退或结痂无感染情况,且疼痛完全消失,疗效指数为100%;显效:皮疹大部分消退或结痂,无感染,局部疼痛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进步:皮疹部分消退结痂,疼痛有一定程度减轻,疗效指数≥30%;无效:皮疹消退少,疼痛未见减轻,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结果
  
  治疗过程中仅2例患者因为治疗1周显效后复查血常规显示血小板计数略低于正常而停用雷公藤。联合治疗结果显示,随着治疗天数的增加,总有效率逐渐提高,至治疗14天时总有效率达98.0%。见表1。
  
  讨论
  
  更昔洛韦属新型核苷类抗病毒药,对病毒感染的细胞有较高的选择性,对病毒DNA从聚酶呈高亲合力,具有起效快、疗程短、高效及低毒的特点,绝大部分使用2~3天疼痛就已缓解。而雷公藤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消肿、舒筋通络的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的双相作用,并可以抑制抗体的产生,减弱该抗体产生的炎症反应,从而可以减少患者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有报道认为带状疱疹的后遗神经痛和病毒感染急性发作后所遗留的神经组织内的炎症水肿、出血及瘢痕等病理改变有关,因此笔者建议对于带状疱疹患者,尽可能早期抗病毒抗炎治疗。笔者在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利用了后者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通过观察发现治疗7~10天以上,效果更令人满意,认为对很多患者尤其是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的患者两药联合使用,既能控制皮损的进一步发生,又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神经症状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参考文献
  [1]赵 辩.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0-303.
  [2]谷金鹏,张 蕾.更昔洛韦联合雷公藤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0,26(3):227.
  [3]储久红,张 敏.更昔洛韦配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2(10):874.
  [4]袁华刚.雷公藤多甙片对带状疱疹患者病程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3):185.
  (收稿日期:2010-07-06 修回日期:2010-08-06)
  (编辑:潘明志)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无手术适应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如药物
【关键词】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口术;儿童;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1-0075-02   中图分类号:R 777.23  文献标识码:B    慢性泪囊炎为泪囊病变中最常见者,多数是继发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因而其治疗唯一的途径是解除鼻泪管的狭窄或阻塞。以往通常由眼科医师行鼻外径路泪囊鼻腔造口术,但遗留面部瘢痕,影响患者外观。我科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非骨水泥型  文章编号:1003—1383(2D09)02—0191—02
[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4-0444-02  中图分类号:R 681.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37    股骨颈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多见于老年人,若处理不当,易发生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以及肺炎、褥疮等并发症。我院自2000年3月~2007年1
目的探讨睡前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斯匹林(M-ASA)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高血压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寻找较低的有效浓度,降低局麻药中毒的可能性。方法90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设立对照组,对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内容包括急性期按摩和恢复期功能锻炼。采用临床简易评定法
【摘要】 目的 观察等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的阻滞效果,并与单点法进行对比,以评价此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 上肢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其中A组采用30 ml容量单点法,B组采用45 ml容量单点法,C组采用30 ml容量三点法,D组采用45 ml容量三点法。观察各组麻醉操作所需时间,各分支阻滞完善情况及达完善所需时间,局麻药不良反应、穿刺部位血肿及上肢肌痛等。结果 C、D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