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孩子说谎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fe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朋友向我抱怨:他的女儿今年才四岁,居然会说出天衣无缝的谎话,为此他心中十分担忧,觉得孩子的道德品质出了问题,问我怎么办。
  其实,“说谎”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部分。孩子的谎言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如果父母对每种谎言下的“秘密”能有所了解的话,便有助于对孩子的谎言做出适当的反应。
  儿童最常用的一种说谎方式就是否认,即否认做错了事。否认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惩罚。例如自己失手打破了茶杯,却不敢承认,而撒谎说是猫碰掉的,为的是逃避大人的责骂。事实上,如果这个年龄的孩子不会急忙否认,却静静地等着受罚,那父母才真该担心呢!因为孩子懂得否认,显示孩子的智力发展正常,已经开始了解因果关系。因此,这样的谎言不要把它想成是不诚实,是道德品质问题。
  孩子的另一种谎言,可称之为“讲故事型”的,其目的是吸引别人的注意。孩子会自己去“创造”事实,甚至到了非常离谱的地步。例如,孩子可能会说他(她)一口气吃了10个冰淇淋。这种情况有时是因为孩子失去了对事实的认识控制,也就是说事情的复杂性超过了他们所能理解的程度;分不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想象,也不认为自己说的是谎话。孩子到了四五岁以后就开始会说“白色谎言”,即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达到某种目的而编造谎言。例如,为了逃避上学,编造生病的谎言为了得到电动车,将考试成绩由60分改为80分,等等。父母应该关心的,不是谎言本身,而是谎言背后的含义。
  从上面几种谎言来看,大部分孩子说谎其实并不像我们所担心的那样令人可怕,重要的是应当了解谎言下的秘密。当然,如果孩子的谎言说得太多,或者他(她)确实有错误想法时,父母就该特别留意了。面对说谎的孩子,责备与殴打绝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家长可以考虑幽默以对,或者可以给孩子讲个故事,例如《木偶奇遇记》,让孩子明白小木偶的鼻子会变长,是因为说谎。下次如果再发现孩子说谎时,便可以幽默地告诉孩子:“让我看看,你的鼻子变长了没有?”
  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鼓励孩子不说谎的行为。我们都知道美国前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砍樱桃树的故事吧,小华盛顿砍倒了父亲心爱的樱桃树,勇敢地承认了这个错误,父亲非但没有责骂他,反倒高兴地夸奖他是个诚实的孩子。你也可以仿效华盛顿父亲的做法。同时也要指明:教育孩子虽然说谎可以免除暂时的惩罚,却会带来别人的不喜欢,唯有凡事诚实以待,才能得到父母和他人的喜欢。
  总而言之,要正确对待孩子说谎的问题。
其他文献
2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理数,2数感的建立对后续的无理数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数感的组成成分,采用HPM视角来设计和实施“2的认识”的教学:采用重构式,通
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结合教学案例,指出: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常见误区有"流于形式""偏离主题""问题无效""不够真实"等;情境创设的主要策略有"联系生活实际,
2007年12月2日下午,北京一师附小上百名学生参加了一次“招聘会”,竞聘学校三个社团的20多个岗位。  下午2点30分,想应聘“知心姐姐”岗位的女生玥仪第五次来到“心灵互动贴心社”招聘摊位,接受主考官的面试。当她看到招聘表上对自己的评价终于从“较好”变为“好”后,激动得跳了起来。玥仪告诉记者,刚才她已经四次在这儿接受了考官的面试。“头几次都是‘较好’,我必须通过自己的表现让主考官对我的评价改为‘
2010年2月26日上午,全国妇联在北京举行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家庭护卫行动发布会。向全社会发布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内容,推出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家
近数十年来,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所有的正常人(包括幼儿在内)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种特性即创造力。幼儿同样具有和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创造性萌芽。在游戏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受习惯约束的想象力和活动,就是这种创造力的萌芽。每一个儿童都不是机器人,都不是只按老师讲的,家长讲的去做、去说。他们所做的,所说的一切当中都有自己的创造因素。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潜力。培养它,它就成长;不培养它,它就萎缩。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