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摘要: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挖掘德育因素,教师举止的直观性,课堂作业,合作学习,技法训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的德育渗透,美术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将成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是我们未来的希望,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他们尤为重要。以美术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的德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社会现象和思潮不断影响,加上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创新德育工作,把德育更有效地渗透到美术教学工作。
一、在美术教学内容上挖掘德育因素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紧抓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因素,把蕴含在美术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在美术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讲历史上的一些名家故事,如《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不厌其烦地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最后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通过过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要让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美好的东西往往要经过艰辛的磨砺才会显现出更持久、更夺目的光芒,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
在色彩课中,让学生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通过用画笔提取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色彩与自然形象的色彩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总结出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和手法,然后以“中国风”为表现主题,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上,从而感受再创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与再创造能力,并通过“中国风”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终将化作民族情结,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成为他们生命中的精神支柱。
二、注意言行举止,增强德育渗透的直观性
作为美术教师,在课堂管理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不仅在知识的传递中,而且在情感的沟通中,教师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对学生来说同样具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所以我平时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服饰,从不浓妆艳抹,不带夸张的配饰,所穿的服装端庄、大方,都是能够体现出美术教师所特有的职业特点与美感,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之感。在教学的交流中,学生做得好时及时给予适当表扬,他们犯错时批评也特别注意用词,从不刺伤学生自尊心,把学生自己同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讲道理,以理服人,不体罚学生。在教学中一旦发现自己的过失,敢于承认,有错必改,以取得学生的谅解和信任。
三、通过课堂作业进行德育渗透.
美术课的作业也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我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练习时,特别注意作品的思想性表现,发挥其教育功能。如定期开展主题性创作课,以校园多美好、我爱我家、学会感恩等为主题,让学生自主构思设计画面,这不仅能开发学生想象空间,而且能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熱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四、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德育渗透
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已成为美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分工负责、合作配合,锻炼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谦让、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群体互助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互助启发、合作探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如图案课中的理论知识较多,而中职学生又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动手实践。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感受,还一味地逼着他们听课,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里,从此对美术课提不起兴趣。但如果不学理论,想要真正学会、掌握知识又很难,所以针对学生的问题并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我设计小组竞赛自学理论知识取代教师直接讲解。
五、通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进行德育渗透
1中职生的情感需求有其特殊性。教育者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承认学生情感需求的特殊性、合理性和客观性,不仅要学会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还要学会容忍其需求中的不合理性,学会引导和转化。教育的真实意义就在于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实现它。人,因价值而平等,这种思想反映到教育领域,即表现为师生平等。
2尊重学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当代中职生的自我实现价值和自尊心是很强的,他们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极为重视和敏感,一旦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就会产生自卑或自负心理,容易失去争取进步的信心和勇气,甚至自暴自弃。对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全面、正确地评价学生,爱护、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积极运用肯定、表扬、榜样、激励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其学习兴趣。
3教师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教育工作者必须博览群书,加强学习,熟练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新理论、新观点,特别是情感教育和实践的最新成果,善于从中汲取营养,丰富教育理论;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学生情感需求的内容和特点,摆脱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模式的束缚,不断实践,善于总结。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绘画技能,教给学生一滴水的同时,自己要有一桶水。
5注重实践,以行激情,以情育理
从美术课的教学目标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目的是让学生过上充实的道德生活。美术课教育应改变以理论灌输为主的传统方式和形式,关注现实生活世界,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和快乐,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他们的一种特殊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是他们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激发人的情感,也可以丰富和巩固人的情感。如学校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社会做有益的事情,参加各类画展,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爱亲人、爱老师、爱同学、爱人民、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毫无疑问,没有行为的实践就不可能有切身体验,也难于形成人的真情实感,不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审美、思想、道德素质。因此,中职学校美术课教学不仅要进行与道德情感有关的课堂教学,还必须配以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把有关教学内容与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行激情,以情育理,从而促使教学最终取得全面的成功。
6探索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育评价模式
美术课课堂评价要反映学生德、能、情、技的有机统一,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完成,并有助于美术课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①在评价方式上,克服过去单纯以分数高低来量化学生的方式,采用鼓励评价、书面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多种方法综合评价。②在评价内容上,评价内容要涵盖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心理发展、活动表现、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③在指导思想上,本着激励学生愉快学习的原则,多鼓励和赞扬,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充满希望。
总之,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在教学工作中自觉担当起德育工作的重任,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产生学好美术的强烈动机,树立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理想。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将成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是我们未来的希望,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他们尤为重要。以美术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的德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社会现象和思潮不断影响,加上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创新德育工作,把德育更有效地渗透到美术教学工作。
一、在美术教学内容上挖掘德育因素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紧抓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因素,把蕴含在美术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在美术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讲历史上的一些名家故事,如《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不厌其烦地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最后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通过过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要让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美好的东西往往要经过艰辛的磨砺才会显现出更持久、更夺目的光芒,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
在色彩课中,让学生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通过用画笔提取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色彩与自然形象的色彩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总结出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和手法,然后以“中国风”为表现主题,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上,从而感受再创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与再创造能力,并通过“中国风”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终将化作民族情结,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成为他们生命中的精神支柱。
二、注意言行举止,增强德育渗透的直观性
作为美术教师,在课堂管理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不仅在知识的传递中,而且在情感的沟通中,教师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对学生来说同样具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所以我平时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服饰,从不浓妆艳抹,不带夸张的配饰,所穿的服装端庄、大方,都是能够体现出美术教师所特有的职业特点与美感,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之感。在教学的交流中,学生做得好时及时给予适当表扬,他们犯错时批评也特别注意用词,从不刺伤学生自尊心,把学生自己同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讲道理,以理服人,不体罚学生。在教学中一旦发现自己的过失,敢于承认,有错必改,以取得学生的谅解和信任。
三、通过课堂作业进行德育渗透.
美术课的作业也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我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练习时,特别注意作品的思想性表现,发挥其教育功能。如定期开展主题性创作课,以校园多美好、我爱我家、学会感恩等为主题,让学生自主构思设计画面,这不仅能开发学生想象空间,而且能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熱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四、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德育渗透
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已成为美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分工负责、合作配合,锻炼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谦让、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群体互助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互助启发、合作探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如图案课中的理论知识较多,而中职学生又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动手实践。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感受,还一味地逼着他们听课,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里,从此对美术课提不起兴趣。但如果不学理论,想要真正学会、掌握知识又很难,所以针对学生的问题并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我设计小组竞赛自学理论知识取代教师直接讲解。
五、通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进行德育渗透
1中职生的情感需求有其特殊性。教育者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承认学生情感需求的特殊性、合理性和客观性,不仅要学会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还要学会容忍其需求中的不合理性,学会引导和转化。教育的真实意义就在于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实现它。人,因价值而平等,这种思想反映到教育领域,即表现为师生平等。
2尊重学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当代中职生的自我实现价值和自尊心是很强的,他们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极为重视和敏感,一旦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就会产生自卑或自负心理,容易失去争取进步的信心和勇气,甚至自暴自弃。对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全面、正确地评价学生,爱护、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积极运用肯定、表扬、榜样、激励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其学习兴趣。
3教师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教育工作者必须博览群书,加强学习,熟练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新理论、新观点,特别是情感教育和实践的最新成果,善于从中汲取营养,丰富教育理论;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学生情感需求的内容和特点,摆脱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模式的束缚,不断实践,善于总结。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绘画技能,教给学生一滴水的同时,自己要有一桶水。
5注重实践,以行激情,以情育理
从美术课的教学目标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目的是让学生过上充实的道德生活。美术课教育应改变以理论灌输为主的传统方式和形式,关注现实生活世界,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和快乐,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他们的一种特殊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是他们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激发人的情感,也可以丰富和巩固人的情感。如学校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社会做有益的事情,参加各类画展,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爱亲人、爱老师、爱同学、爱人民、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毫无疑问,没有行为的实践就不可能有切身体验,也难于形成人的真情实感,不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审美、思想、道德素质。因此,中职学校美术课教学不仅要进行与道德情感有关的课堂教学,还必须配以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把有关教学内容与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行激情,以情育理,从而促使教学最终取得全面的成功。
6探索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育评价模式
美术课课堂评价要反映学生德、能、情、技的有机统一,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完成,并有助于美术课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①在评价方式上,克服过去单纯以分数高低来量化学生的方式,采用鼓励评价、书面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多种方法综合评价。②在评价内容上,评价内容要涵盖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心理发展、活动表现、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③在指导思想上,本着激励学生愉快学习的原则,多鼓励和赞扬,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充满希望。
总之,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在教学工作中自觉担当起德育工作的重任,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产生学好美术的强烈动机,树立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