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写,是把小学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引导小学生人作文之门,尽快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此,我根据自己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写一下仿写训练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仿写要注意读和写的有机衔接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课《长城》这篇看图学文时,我是围绕下面板书内容来分析课文的。
由于學生的预习工作做得较好,仅用了两节课不到的时间,就很轻松地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任务。检查结果,多数都能分析课文层次结构;全班同学掌握了课文的中心思想;个别学生居然能当堂背诵重点句、段。
这时,我认为仿写的时机基本成熟,便将多余的板书擦去,把《长城》改为《体育馆》,于是,板书便成了一个简易的写作提纲:
我接着问学生:“现在,我们大家仿《长城》的写作方法来写一篇关于体育馆的文章好不好?”此刻,学生的写作兴趣已经激发起来了。于是我并不因此而叫学生立即动笔,而是在黑板上又板书了一道作文题一“参观体育馆”(学生原来写过此题)。我要求学生审一审。这两个作文题有何区别?
就这样,我一下子把阅读课的总结部分,换成了作文课的指导部分,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仿写要服从于课文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
现行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每一组课文都有一项关于读和写的重点训练项目。我们在进行仿写练习时都应该紧紧抓住该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不放,不要在教学本组教材内容时添枝加叶,喧宾夺主。
例如,第十一册第三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我布置学生写了两篇作文:一篇写动物,仿《猫》写;一篇写植物,仿《落花生》写。仿写前。通过对范文的分析,要求学生把别人容易忽略的事物。或者不甚清楚的事物,或者根本不知道的事物,作为主要内容来写,写详细一些;至于读者很了解的事物。则写得简略一些。这样学生学习一个单元的课文,根据单元教学的重点,写一、两次作文,学有所获,写有所得。读写能力自然会慢慢提高。
又如,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我先后布置学生进行了三次单项仿写讲练。一次是仿《少年闰土》里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写语文老师或数学老师的外貌;一次是仿《落花生》里的对话,写一段师生之间或母女之间、父子之间的对话,对话必须有一个主题;另一次是仿《我的心事》里的写法,写一篇有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短文。三次仿写都要求写出人物特点来,不要一般化。最后,我再按“课后口语交际”、“习作五”的要求,要学生通过一两件事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注意写出人物特点。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三、仿写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
仿写须有生活实践作为前提,如果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迫他们去为仿写而仿写,无疑是巧媳妇做无米之炊。学生写的内容从何而来呢?这种做法,轻者,折磨学生;重者,会使学生胡编乱写,有害无益。因此,我们在写仿写教案和教学时一定要把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进去。
四、仿写是手段不是目的
仿写不是作文的最终目的,作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作用于社会实践。我们如果用仿写的框框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不许越雷池半步,那就谈不上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智力的开发。因此,我们在科学地引导学生仿写的同时,还得鼓励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在实践中突破。
一、仿写要注意读和写的有机衔接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课《长城》这篇看图学文时,我是围绕下面板书内容来分析课文的。
由于學生的预习工作做得较好,仅用了两节课不到的时间,就很轻松地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任务。检查结果,多数都能分析课文层次结构;全班同学掌握了课文的中心思想;个别学生居然能当堂背诵重点句、段。
这时,我认为仿写的时机基本成熟,便将多余的板书擦去,把《长城》改为《体育馆》,于是,板书便成了一个简易的写作提纲:
我接着问学生:“现在,我们大家仿《长城》的写作方法来写一篇关于体育馆的文章好不好?”此刻,学生的写作兴趣已经激发起来了。于是我并不因此而叫学生立即动笔,而是在黑板上又板书了一道作文题一“参观体育馆”(学生原来写过此题)。我要求学生审一审。这两个作文题有何区别?
就这样,我一下子把阅读课的总结部分,换成了作文课的指导部分,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仿写要服从于课文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
现行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每一组课文都有一项关于读和写的重点训练项目。我们在进行仿写练习时都应该紧紧抓住该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不放,不要在教学本组教材内容时添枝加叶,喧宾夺主。
例如,第十一册第三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我布置学生写了两篇作文:一篇写动物,仿《猫》写;一篇写植物,仿《落花生》写。仿写前。通过对范文的分析,要求学生把别人容易忽略的事物。或者不甚清楚的事物,或者根本不知道的事物,作为主要内容来写,写详细一些;至于读者很了解的事物。则写得简略一些。这样学生学习一个单元的课文,根据单元教学的重点,写一、两次作文,学有所获,写有所得。读写能力自然会慢慢提高。

又如,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我先后布置学生进行了三次单项仿写讲练。一次是仿《少年闰土》里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写语文老师或数学老师的外貌;一次是仿《落花生》里的对话,写一段师生之间或母女之间、父子之间的对话,对话必须有一个主题;另一次是仿《我的心事》里的写法,写一篇有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短文。三次仿写都要求写出人物特点来,不要一般化。最后,我再按“课后口语交际”、“习作五”的要求,要学生通过一两件事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注意写出人物特点。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三、仿写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
仿写须有生活实践作为前提,如果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迫他们去为仿写而仿写,无疑是巧媳妇做无米之炊。学生写的内容从何而来呢?这种做法,轻者,折磨学生;重者,会使学生胡编乱写,有害无益。因此,我们在写仿写教案和教学时一定要把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进去。
四、仿写是手段不是目的
仿写不是作文的最终目的,作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作用于社会实践。我们如果用仿写的框框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不许越雷池半步,那就谈不上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智力的开发。因此,我们在科学地引导学生仿写的同时,还得鼓励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在实践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