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临其境 向课文《老山界》学声音描写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fPri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写景时,常常会采用“五觉”法——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让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更加丰富细腻。这五觉中,听觉往往让人难以用文字去描述。其实,听觉的描写并不难,优秀的作家总能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来描绘声音,从而让读者“声”临其境。
  《老山界》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写的有关长征的革命回忆录。文章以生动优美的笔触,叙述了长征中红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课文中描绘半夜里山中不可捉摸的声响的段落,十分精彩,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描绘声音提供了有章可循的技法。
  课文再现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摘自《老山界》
  【技法拓展】
  写作锦囊一:触觉、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相结合。
  作者写半夜冻醒时的所见所闻,先从视觉入手,按照看的顺序,写醒来时首先看到的星空,再写四周的山峰,最后写山路上的篝火,由此自然过渡到听觉。在写声音时,将听觉的感受与前面视觉的感受相贯通——星星“跟我们这样地接近”,这是“极远的又是极近的”,山谷被四围的山“包围得像一口井”,这是“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给予读者极真切、细腻的阅读感受。
  写作锦囊二:综合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直接写声音不好写,我们可以用比喻来使感知更加具体生动。作者写山谷寂静的夜晚里那种矛盾的、不可捉摸的声响,用了一组极富抒情性的比喻:前两个比喻用动物设喻,春蚕的咀嚼声与野马的奔驰声,是细切与洪大、近与远的对比;后两个用流水设喻,山泉的呜咽声和波涛的澎湃声也是小与大的对比。四个句子短小而整齐,比喻加排比的修辞手法,充分调动了读者的经验,同时形成了寂静与声响的对比、远与近的对比、大与小的对比,更凸显了声音不可捉摸的特点。
  【同类素材】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鲁彦《听潮》节选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刘鹗《老残游记》
  练笔微写作
  万物皆有声,学完《老山界》,相信山中半夜里不可捉摸的声响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的生活中,你难忘的是哪个声音呢?请你模仿《老山界》的写法,写一种让你印象最深的声音。
  宁静的夜晚,即将进入梦乡时,欲睡的耳边忽然传来“嗡嗡”的声音,几乎不做思考,顺手“啪”的一声给了自己一个巴掌,脸上火辣辣的疼,手上却无一丝血迹,可恶,是蚊子!它曾吸过我多少血呀。这时嗡嗡的声音停了,皮肤立刻传来一阵骚痒。“啪!”蚊子又嗡嗡地飞走啦。虽然它的声音很小,可在夏夜却如此清晰。它好像在戏弄我,“嗡嗡”声忽远忽近,忽上忽下,飘忽不定。有时从右耳划过,有时从左耳掠过,有时忽而消失。像有人在窃窃私语,又像飞机在轰鸣;像风吹树叶,又像浪拍岩石。像扫弦时的快与频繁,像鼓点的有节奏感。虽然蚊鸣这般让人难忍,但又是一种独特的提醒——一个繁茂、富有活力的夏天的到来。
  ——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2001 班 彭帅涵
  走进黄果树大瀑布景区,水流的冲击声便从远处飘来。向前行进,来到瀑布前,水雾像给高大的瀑布披上了一层轻盈的薄纱,湿润了空气。百米的落差使得翠绿的青山盖上了一层雪白的綢缎。绿色的枝条攀住环绕在四周的群山。一座木桥连通了山的南北两侧,桥下便是湍急的河流。瀑布的水声,极响亮又是极微弱的,极雄伟又是极细腻的。像草原上的阵阵马蹄声,像风儿在山林间轻盈地刮过,像发怒的雨神在嘶吼,像大自然在演奏着水的乐章。
  四处都是水,行人们披着各式各样的雨衣,沉醉在这景色之中,没有过分的喧闹,只有水的独奏。弯下腰来,轻抚着卷卷激流,凉丝丝的水浸润着手掌,这是大自然的杰作。
  ——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2001 班 罗诗雯
其他文献
有人说,《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不同于英国当时“嫁入豪门”的社会风气,《简·爱》反其道而行之,讲述了一个非典型的爱情故事。女主角简·爱身上有着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影子,因此,在她讲述这部作品时,并不单单在讲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还在讲述着善良、坚强、自立的女家庭教师简·爱的前半生,以及所有对她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和事物,这更像是一部有关特立独行于当时时代风气之外的特别
2018年5月,“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深潜器准备投入实验。  在深潜器下潜人员选配问题上,南海深部计划专家组组长汪品先主动请缨。一位领导关心地说:“您82岁高龄了,深潜下去身体可能吃不消。”汪品先急忙说:“我身体很好,下潜几千米没问题。”接着,汪品先动情地解释道,“以前,中国没有实力将科学家送入海底,现在条件允许了,我如论如何都要去海底看一看,这可是我等了大半辈子的旅行。况且,科学研究必须亲
1988年,因为市民食用了被病毒污染的毛蚶,上海爆发了流行性甲型肝炎,疫情持续了三个月,感染者近三十万人。一时间医院爆满,工厂、学校、商店……都摆满了病床。  与上海交往很密切的城市杭州也未能幸免。感染人数急剧上升,医院里充满了脸色蜡黄、天不亮就带着被褥来排队的病人,排着排着就倒下了。那时的医疗条件与物质储备,远不能与今天相比。  我进报社时间不长,遇到突发状况,很想去“前线”采访,终于被批准前往
《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以江湖郎中老残的游历视角为主线,描述清朝末年山东一带的种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刘鹗仕途失败、政治理想幻灭之后的一次情感寄托之作。本书“对官僚政治的批判与对文化心态的反思形成互补结构”,被鲁迅先生评价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其描写手法也对后世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原以为《老残游记》是一本描述当时社会风俗的小说,读起来
像往常那样,洗干净手,倒一杯咖啡,打开窗户,让风吹进房间,聆听远处高速公路隐约传来的胎噪声,用键盘敲下这一行字: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憧憬。想想我小时候憧憬的事物:天冷的时候可以有许多双暖和的袜子穿,炎热的天气可以尽情地吃冰棒,在黑暗的电影院里可以一部接一部地把电影看下去……于是,现在我的衣柜里永远有一整沓新袜子,冰箱里就连冬天也存着雪糕,电影更是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能实现的幸福,是确
我喜欢阅读和写作,也喜欢在旅行中感悟生活。  我留恋杏花春雨的江南,也向往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秋水;我陶醉于清晨第一缕浅青的阳光,也徜徉于碧空如洗的一隙流云……生活如诗,四季如歌,太多美好与感怀,涌满心间,溢成文字,信笔成就,让思绪随一叶扁舟在自我的海洋中随波轻荡,去寻最美的景,去看最亮的星,倾听心灵深处的诗篇,任情感在无际的荒野上驰骋,或许就是我对文字最真切的感受。方寸之间,神交古贤,字字墨蕴中,我
一、与地理学科的渗透  例.(2020年北京卷)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第一单元 ① ,碧水润京城  古永定河的冲积与改道,为北京提供了肥沃的土地,留下了大量湖沼和丰富的地下水。战国时期,蓟运河水系就已开通水路运输。元明清三朝,京杭大運河成为连接南北经济、保障京城物资输送的交通大动脉。今天,潮白河水系承担着为北京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重任,是首都的生命线。在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 多年
【模拟金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任性”一词成为时下时髦的词汇。李克强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有权不可任性”引来阵阵喝彩声。重庆保时捷女司机任意逆行、任性掌掴他人,引发全民声讨……另外,“有才就是任性”“有钱就是任性”“有爱就是任性”等语句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系与思考?请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不可任性  题目二:就
昆曲声起,琴音流水;非遗韵音,心生敬意。  行走在江南烟雨朦胧的青石小道上,随处可见那绽放的油纸伞,和那如丁香一样的姑娘。偶从人群中听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唱词,不由得心生敬意。  曲起,细听。  水墨古韵的苏州饭馆,古画满墙,一屋木桌与那角台里的昆曲相结合,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目光,手机闪光灯下,唱者端着古琴,抚动琴弦。细指轻弹,红唇轻启。婉转华丽的唱腔,儒雅文韵的念白,细腻传情的表
馈赠  阳光亮堂堂地照在院子里,照在旧了的瓦片上,照在屋脊和垂下来的瓦檐上。总是有一些小麻雀跳来跳去,在屋顶上,或者在院子里,这时候的阳光也是动态的,麻雀的翅膀一扇,阳光就一圈圈地扩散开了,和另外扩散开的阳光交织在一起,纠缠在一起,院子里就有了细微而密集的声响。  这样的时刻一直被我热爱,由衷地热爱。  当我第一次感觉到它的美好的时候,这热爱便从来没有间断。它一定无数次抚慰了我的悲伤和迷茫,在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