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中铝公司成立时,销售总收入不到200亿元。那一年,肖亚庆走马上任,担任中铝党组书记兼任总经理。6年后,这个数字变成了1300亿元。11月28日,肖亚庆在接受《经济》专访时表示,如果给自己这6年的工作成绩打分,他认为是及格。但是,肖亚庆谦逊的表态掩盖不住近几年中铝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事实。
《经济》:本月初,必和必拓向力拓董事会发出了并购建议,如果双方合并成功,对中铝将带来哪些影响?

肖亚庆:在全球化过程中,企业的并购行为事实上就是资源再分配、技术竞争的结果。如果必和必拓和力拓并购成功,国际市场上的铁矿石、有色金属的垄断将更加集中。这对于任何一个资源企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当然,对于中铝也不例外,我们实行“走出去”战略将会更加困难。
《经济》:此前中国企业海外找矿充满艰辛,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肖亚庆:中国企业“走出去”整体都比较晚,现在全球的资源和市场已经基本上被大型跨国公司“瓜分”完毕。因此,现阶段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难度较大,成少败多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有越来越的企业“走出去”并取得成功。
《经济》:近年来,中铝收购秘鲁铜业和澳大利亚奥鲁昆铝矿项目都获得成功,中铝是海外收购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肖亚庆:我觉得中铝这几年“走出去”做了一些成绩,首先是汲取了国内企业先前的经验和教训,不能把国有企业传统思维方式去照搬照抄到国外市场上。中铝海外收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一定要按照国际惯例办事,遵循国际游戏规则。
“走出去”不仅要考虑经济因素,还要考虑社会环境、政治、法律因素。比如澳大利亚的奥鲁昆项目,我们既要符合澳大利亚招商引资的政策、还得同国际同行竞争、同时还要和当地土著人打交道,整个过程都非常复杂。
《经济》:您认为决定企业海外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肖亚庆:企业自身实力非常重要的。在收购中,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技术就是我们有核心竞争力。目前中铝公司已拥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处理各种品位铝土矿的氧化铝生产技术和400kA大型预焙电解槽的铝电解技术。氧化铝和电解铝技术水平和设备制造水平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特别是电解铝技术已居世界领先水平。
《经济》:您怎么看未来中铝海外并购的前景?
肖亚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企业的实力也在日益增强,我们的资金、国际信誉、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企业正逐步赢得海外市场信任。当然,海外并购是否成功还取决于能否把握机遇、能否选择好目标。
《经济》:您是如何选择并购对象的?
肖亚庆:中国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从世界市场的角度,评价这种战略资源的战略意义。比如铝土矿,中国蕴藏量占世界的3%,但我们的产量已经超过全球市场份额的30%,因此,铝土矿资源对中国来说永远都是短缺的。站在全球市场的高度,把握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再来明确企业发展方向。
《经济》:上个月中铝入主云南铜业对于企业的“多金属化”战略有哪些影响?
肖亚庆:铜也是国内的紧缺资源之一。中铝公司现在是把铝、铜、稀土作为企业的三大主业。目前,中铝多金属化进程还是刚刚起步。我们在国内做铜业的思路有两条,一是走资源的道路,二是走科技的道路。入主云南铜业,对未来中铝进入铜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中铝也为云南铜业拓展了海外发展空间。
《经济》:入主云南铜业和收购秘鲁铜业公司,这二者之间存在什么关联?
肖亚庆:多金属化和国际化是中铝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战略上看,秘鲁铜业的铜矿资源丰富,而云南铜业的冶炼能力则比较强,但矿藏资源储备不足。这二者之间可以实现技术和资源的互补。
中国铝业公司简介
中国铝业公司是国家授权的投资管理机构和控股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截至2007年10月,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900亿元。固定资产增值保值率、净资产收益率在全国100亿元资产以上的国有企业中一直名列前茅,是全球第二大氧化铝和第三大电解铝生产商。公司控股的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香港、上海上市,企业信用等级连续三年被标准普尔评为BBB+级。公司主要从事铝、铜、钼、钛、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矿产品、冶炼产品、加工产品、碳素制品及相关有色金属产品的生产、销售、科研、勘察设计、工程建设总承包;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经营来料加工、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
《经济》:本月初,必和必拓向力拓董事会发出了并购建议,如果双方合并成功,对中铝将带来哪些影响?

肖亚庆:在全球化过程中,企业的并购行为事实上就是资源再分配、技术竞争的结果。如果必和必拓和力拓并购成功,国际市场上的铁矿石、有色金属的垄断将更加集中。这对于任何一个资源企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当然,对于中铝也不例外,我们实行“走出去”战略将会更加困难。
《经济》:此前中国企业海外找矿充满艰辛,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肖亚庆:中国企业“走出去”整体都比较晚,现在全球的资源和市场已经基本上被大型跨国公司“瓜分”完毕。因此,现阶段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难度较大,成少败多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有越来越的企业“走出去”并取得成功。
《经济》:近年来,中铝收购秘鲁铜业和澳大利亚奥鲁昆铝矿项目都获得成功,中铝是海外收购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肖亚庆:我觉得中铝这几年“走出去”做了一些成绩,首先是汲取了国内企业先前的经验和教训,不能把国有企业传统思维方式去照搬照抄到国外市场上。中铝海外收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一定要按照国际惯例办事,遵循国际游戏规则。
“走出去”不仅要考虑经济因素,还要考虑社会环境、政治、法律因素。比如澳大利亚的奥鲁昆项目,我们既要符合澳大利亚招商引资的政策、还得同国际同行竞争、同时还要和当地土著人打交道,整个过程都非常复杂。
《经济》:您认为决定企业海外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肖亚庆:企业自身实力非常重要的。在收购中,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技术就是我们有核心竞争力。目前中铝公司已拥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处理各种品位铝土矿的氧化铝生产技术和400kA大型预焙电解槽的铝电解技术。氧化铝和电解铝技术水平和设备制造水平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特别是电解铝技术已居世界领先水平。
《经济》:您怎么看未来中铝海外并购的前景?
肖亚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企业的实力也在日益增强,我们的资金、国际信誉、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企业正逐步赢得海外市场信任。当然,海外并购是否成功还取决于能否把握机遇、能否选择好目标。
《经济》:您是如何选择并购对象的?
肖亚庆:中国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从世界市场的角度,评价这种战略资源的战略意义。比如铝土矿,中国蕴藏量占世界的3%,但我们的产量已经超过全球市场份额的30%,因此,铝土矿资源对中国来说永远都是短缺的。站在全球市场的高度,把握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再来明确企业发展方向。
《经济》:上个月中铝入主云南铜业对于企业的“多金属化”战略有哪些影响?
肖亚庆:铜也是国内的紧缺资源之一。中铝公司现在是把铝、铜、稀土作为企业的三大主业。目前,中铝多金属化进程还是刚刚起步。我们在国内做铜业的思路有两条,一是走资源的道路,二是走科技的道路。入主云南铜业,对未来中铝进入铜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中铝也为云南铜业拓展了海外发展空间。
《经济》:入主云南铜业和收购秘鲁铜业公司,这二者之间存在什么关联?
肖亚庆:多金属化和国际化是中铝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战略上看,秘鲁铜业的铜矿资源丰富,而云南铜业的冶炼能力则比较强,但矿藏资源储备不足。这二者之间可以实现技术和资源的互补。
中国铝业公司简介
中国铝业公司是国家授权的投资管理机构和控股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截至2007年10月,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900亿元。固定资产增值保值率、净资产收益率在全国100亿元资产以上的国有企业中一直名列前茅,是全球第二大氧化铝和第三大电解铝生产商。公司控股的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香港、上海上市,企业信用等级连续三年被标准普尔评为BBB+级。公司主要从事铝、铜、钼、钛、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矿产品、冶炼产品、加工产品、碳素制品及相关有色金属产品的生产、销售、科研、勘察设计、工程建设总承包;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经营来料加工、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