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源地空间结构的二维最小生成树模型及其应用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omo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二维最小生成树模型在分析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源地空间结构中的地理流行病学意义及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遵循空间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将图论、泛生物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相结合,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框架内,构建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源地空间结构的二维最小生成树(MST)模型,并以肾综合征出血热为例,验证模型的优良性。结果MST模型对分析疫源地空间结构的相似性、揭示疫源地内疫点之间的生态学或流行病学联系、推测疾病流行轨迹等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结论MST模型是分析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源地空间结构动态特征的良好方法。
其他文献
文章记叙了吴淞煤气制气有限公司所用的天然气调压站的工艺方案设计,该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证明,调压、供气、安全保护等功能稳定可靠,值得借鉴.
介绍了以PLC为控制核心的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和功能,给出了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控制框图和软件实现.
针对住宅燃气系统建立了以住宅燃气系统失效为顶事件的失效故障树,分析了导致住宅燃气系统事故发生的各种可能因素,得到了故障数的各阶最小割集,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目的小剂量(40mg)卡介苗(BCG)膀胱灌注与常规剂量(120mg)膀胱灌注比较,评价其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均分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来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这个和衣食住行都密切相关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研究,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在不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在提高,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增加,所以,建筑建设中的
目的研究肺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蛋白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癌周淋巴管生成的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性心血管损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的活化程度及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心血管损伤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