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翻天覆地的变化,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理想教学境界的追求。信息技术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校的课堂,它点燃了绚丽多彩的小学语文世界,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本文分析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与同行们共商榷。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深远,因而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兴趣”这根弦,尤为重要。近年来,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教学《观潮》一课,教学中,我首先问:“你们到过涨潮吗?回忆你见过的水势最盛大的样子。”随后一起随着多媒体课件中的画面去观赏钱塘江大潮。画面中既能看见钱塘江大潮汹涌的来势,又能听到惊涛拍案的雷鸣巨响。又可从不同角度观看潮水形态,身临其境般。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对了解钱塘江大潮自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比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泛泛讲读要好得多。
二、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幫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住、注、柱、硅、驻、蛀”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住(住房)注(注意)柱(柱子)硅(硅胶)驻(驻扎)蛀(蛀虫) 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三、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巧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强化速读训练,关注学生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和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的体现。在小学低年级利用多媒体,采用现代化手段,选择儿童喜爱的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这些浅显的儿童文学作品,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这样便可。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
网上阅读是一种超文本阅读。如今,网络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网络时代。对于小学生来说,网络带给他们诸多好处,网上阅读,可以开阔中小学生视野,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掌握大量的信息。互联网是一个无奇不有的信息库,其内容丰富、新鲜,而且传播迅速,网上阅读具有交互性,自主性,图文并茂等特点,正好符合青少年追求时效,求知欲望,它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阅读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不加分析、不加鉴别地全盘吸收其思想观点,往往是小学生易犯的毛病,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非常重要。必须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不仅告诉学生读什么,不读什么,还要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思考判断鉴别,独立地加工语言信息,能用科学发展观去研读每篇文章。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某种感受,怎样与老师交流。怎样与同学交流呢!在互联网环境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瞬间传递给对方,也可瞬间得到对方的指导和帮助。如:我教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后,我想知道谈迁的精神对学生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我为学生留了一个家庭作业——学了课文后你有何感想?让学生给老师发微信或者QQ,与老师交流感情。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能深刻而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思想,而在网上则可以自由地发表看法,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晚上纷纷在手机上抒发自己的感想和愿望,不少学生给我发微信,我针对不同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性或指导性的评语,在网上与学生交流,学生特别喜欢老师这种“热线服务”,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学生在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及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等。
五、结语
利用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即时性,将小小教室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联,使学生虽然不出门,也能知道天下事,拓展学生的视野。总之,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中,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了解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等,找准整合点,充分运用电脑资源上出具有语文味、贴近生活,时代感强的整合课,提高语文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实现课堂最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深远,因而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兴趣”这根弦,尤为重要。近年来,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教学《观潮》一课,教学中,我首先问:“你们到过涨潮吗?回忆你见过的水势最盛大的样子。”随后一起随着多媒体课件中的画面去观赏钱塘江大潮。画面中既能看见钱塘江大潮汹涌的来势,又能听到惊涛拍案的雷鸣巨响。又可从不同角度观看潮水形态,身临其境般。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对了解钱塘江大潮自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比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泛泛讲读要好得多。
二、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幫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住、注、柱、硅、驻、蛀”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住(住房)注(注意)柱(柱子)硅(硅胶)驻(驻扎)蛀(蛀虫) 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三、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巧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强化速读训练,关注学生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和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的体现。在小学低年级利用多媒体,采用现代化手段,选择儿童喜爱的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这些浅显的儿童文学作品,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这样便可。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
网上阅读是一种超文本阅读。如今,网络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网络时代。对于小学生来说,网络带给他们诸多好处,网上阅读,可以开阔中小学生视野,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掌握大量的信息。互联网是一个无奇不有的信息库,其内容丰富、新鲜,而且传播迅速,网上阅读具有交互性,自主性,图文并茂等特点,正好符合青少年追求时效,求知欲望,它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阅读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不加分析、不加鉴别地全盘吸收其思想观点,往往是小学生易犯的毛病,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非常重要。必须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不仅告诉学生读什么,不读什么,还要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思考判断鉴别,独立地加工语言信息,能用科学发展观去研读每篇文章。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某种感受,怎样与老师交流。怎样与同学交流呢!在互联网环境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瞬间传递给对方,也可瞬间得到对方的指导和帮助。如:我教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后,我想知道谈迁的精神对学生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我为学生留了一个家庭作业——学了课文后你有何感想?让学生给老师发微信或者QQ,与老师交流感情。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能深刻而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思想,而在网上则可以自由地发表看法,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晚上纷纷在手机上抒发自己的感想和愿望,不少学生给我发微信,我针对不同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性或指导性的评语,在网上与学生交流,学生特别喜欢老师这种“热线服务”,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学生在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及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等。
五、结语
利用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即时性,将小小教室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联,使学生虽然不出门,也能知道天下事,拓展学生的视野。总之,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中,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了解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等,找准整合点,充分运用电脑资源上出具有语文味、贴近生活,时代感强的整合课,提高语文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实现课堂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