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古迹:生与灭在凄美交汇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优等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rie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雄踞在金边西北约310公里处的吴哥古迹群,是柬埔寨吴哥王朝的都城遗址,全部用石头建构以及精美的浮雕艺术是吴哥古迹的两大特点。吴哥古迹共有大小各式建筑600余座,分布在约45平方公里的丛林中。
  
  我相信,不少游人对吴哥古迹那磅礴气势一时不能招架。就算三天内处处走遍,结果还是有点迷不知踪。幸好,只要依据吴哥王朝历史编年来看,整片辽阔古迹其实也能分出先后主次,让我们对9世纪到12世纪中南半岛上这段高棉人的古老历史,有较为清晰的一个印象。
  整个吴哥古迹,当时就是吴哥王朝的“王城”。印度的兴都教与佛教,都曾先后在这里盛行。从9世纪至12世纪,吴哥王朝25位国王都曾在这里进行建设。
  最早动工的人,是公元9世纪末的印达拉瓦曼一世。他在今天古迹西南方数十公里外,先建起了王宫及一组罗鹿御用寺庙。
  他驾崩后,就发生了王位争夺战。罗鹿王宫被毁,新王雅索登基,决定将王宫搬到今天的古迹遗址上,他还在东面开辟一个7公里长,2公里宽的人工湖提供饮用水,湖今天已完全干枯,变为古老的密林。11世纪的国王苏利亚瓦曼一世除了造起王宫,还在吴哥城西面开辟了另一个人工湖。这人工湖今天仍为当地人提供食水,夕阳映在湖上,古迹剪影,像活了起来,再配着炽云如火,更令人难忘。
  僧侣就像古迹里突然被一阵风吹活的历史见证人,他们微笑,不语,在适当的时空中闪现。
  
  为何建造吴哥窟
  
  吴哥古迹最关键的命运,是出现了一位眼光独到的国王。他就是12世纪初的苏利亚瓦曼二世。
  苏利亚瓦曼二世臣服于中国宋朝,宋朝派出军队协助他攻打越南的回教蚕族,也帮他平定境内诸侯。就是这位国王,在吴哥城外西边,建造了这座如今被公认为世界奇景的吴哥窟。
  建造期间,这位国王出动了全国最好的工匠、彩绘师、建筑师及雕刻家,历时37年才完工。整座吴哥窟,以一块块精确切割的大石自然砌成,没有石灰水泥,更没有钉子梁柱,其精准处充分展示古人建筑力学的巧思。兴都教认为,善恶行为附着于个别存在的“我”身上。而人类就在善恶中不断轮回,反复地死亡,因此只有将死亡切断,才算真正解脱。而解脱的方法就是沐神之恩,与神结合为一。因此,吴哥王朝的国王们都会在生前决定一位与自己死后结合为一体的神,并忠心供奉他,为他造寺院,目的就是希望自己死后能解脱“我”,跟神合为一体,成为真正的神。这种“神王合一”信仰,就是吴哥诸王建造这些伟大建筑的真正原因。
  没有水泥,没有钉子,只有精确切割及吻合的石头,整个吴哥王城是人类古代建筑智慧的一朵奇葩。
  
  这片废墟架构完整,宛如许多古代罗马城邦废墟一样,能依稀看出古道、市集、市中心集聚地、地下居所及不同的民居形式。在所有外墙上,都是守护这个城堡的鸟嘴神及阵容壮观的大象队伍。而那些巨象的鼻子,就化为城墙的柱子,虽然部分断落,仍是气派万千,据记载,当时城里人口就有100万。
  
  为何吴哥古迹会埋在森林里
  
  吴哥古迹,曾经完全被世人遗忘,默默无闻地掩埋在密林之中长达数百年。
  真正的原因,目前仍只是推测。就连吴哥古迹本身,发现之后,整整过了一百年,世人才搞清楚它真正的面积究竟有多大。
  看到这片残垣断瓦,不少人会疑惑,吴哥王城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放弃的?在一些寺庙废墟里,巨大无比的树木就生长在废墟的屋顶上,这倒说明了一点:吴哥古迹被掩埋前应该已全无人烟。不然的话,看到屋顶有掉落的种子长成小树,没有人会任其继续生长的。
  数百年的巨大的树根,在千年古迹里阔步昂首,生命与遗迹,同时共存。
  史上虽有不少猜测,但在贾耶瓦曼七世之后,国势就从最巅峰一落千丈。到13世纪时,北面的傣人已在速古台建立了新王国,也开始对高棉构成威胁。后来,王室极度衰弱,甚至曾把王位让给姻亲承继。这期间的吴哥历史记载不多,也很混乱,根据一些传说,这个显赫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是被他的园丁在采摘酱瓜时错手杀害的。大概在1432年,整个王城就被神秘地遗弃,也被人们遗忘,被树林吞噬。今天,古迹里还能处处看到巨大无比的数百年老树,它们多数是在挖掘古迹时经过选择保留下来的。1992年,吴哥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858年,法国自然学者亨利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