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演变,外资已经逐渐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以外资表现特征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巨大影响作为研究重点,对外资带来的好处和影响予以阐述,进而探讨出有效引进外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策略,为中国经济合理、有效的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外资表现特征;中国经济;巨大影响
一、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一)有效的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
在改革的发展过程当中,社会经济的告诉发展主要得益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整个体制上进一步减弱了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让经济的发展更加具有个性化,使得整个市场发展充满了活力。而在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当中,有一支力量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则是——外资。这一资产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使得我国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获得了持续的提升。运用这样的一种外资,在资金规模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国家预算之内的投资,成为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当中仅次于企业自筹资金以及国内贷款的第三大重要的资金来源,这也为我国国有以及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孕育条件。
(二)有效的缓解中国的就业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人口数量非常的庞大,这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国情。为了能够进一步维持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就需要让大众都能够各尽其职。在历史上,中国作为一个农耕社会,对于就业而言,政府的压力往往很小,只需要创造一些和平的环境,让人民都能够有土地耕种,通过耕种获得两室,让他们每天都有事情可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剩下的就由少部分人进行通知,这样的话,社会自然而然就会和谐了。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就开始逐渐走进了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当中,沿海东部的区域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逐渐接受了来自于西方的一些理念以及工业技术,进而建设了大量的工厂,使得原本的生产方式逐渐转向工业化的方式,这时候国内的劳动力则开始产生流动。在外资进入中国的时候,带来这样一种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理念,则需要兴建厂房,聘用当地的劳动力,而这样的一种外资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的方式,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政府解决了许多民众就业的问题。
(三)提升技术并对产业予以升级
外资企业在本土化的过程当中,运用本利的一些劳动力,可以依据母公司的这些先进的技术进行有效的生产。这时候,外资企业的一些员工就会流入到本土的企业当中,这时候随之流动的就有先进技术以及管理的理念,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技术外溢的情况。在这当中,技术外溢往往指的是外伤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生产经营的一些活动的副产品当中,在这当中主要包括工艺溢出、人力资源的流动效应等等,由技术知识本身类似公共产品的特殊性质,也就是非竞争性以及多样化的排他性的决定。但是,在这当中所要强调的则是对跨国企业的技术外溢,在这当中最重要的是需要看本土企业后期的创新能力,看能否吸收外资的先进技术,并且加以创新,进而满足自身的需求。
二、引进外资的一些弊端
(一)对国家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在这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安全性并不仅仅指的是国家的领土安全、主权安全等,而是指的外资相关的国家民生安全,在这当中最为重要的则是水安全和粮食安全这两种。首先,粮食安全,主要指的是外资依靠自己雄厚的资本高价的对粮食进行收购,然后依靠“囤粮”进而占据市场,最后在以高价格的形式卖出。这就会让我们想到“蒜你狠”、“找你茶”和“姜你军”等等;其次,在水行业安全来说,目前还尚不明显。一来,对于中国的大部分水源来说,大多被污染,如果没有自来水的供应,那些大城市则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缺水的现象;二来,国内的一些相关人士对这方面的事情往往会疏忽,进而忽视了自来水行业所带来的一些“阴险”的操作手段。
(二)外资并购本土企业的现象出现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被判为违反《反垄断法》进而被取消的一種事情,许多人都会对这样一种现象保持着一种批判的态度,然而本文当中却并不认为这样。例如:在玻璃行业当中,其中最大的5家企业都是通过合资的形式开始的;电梯则主要占用全国的百分之八十,而在这当中,最大的五家厂家同样是外资企业;在家电行业当中,其中十八家国家定点的企业当中也有十一家是合资企业;医药当中同样有百分之二十的外资融入其中;在汽车销售当中同样有百分之九十来自于外国的品牌;更重要的则是中国的28个主要产业当中21个是被外资控制多数的资产的。从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外资在我国设立工厂,并且聘用当地的工人进行生产,而且为当地居民提供消费,这些融合运用都对人民有力,对中国的市场有所帮助,因此,不应当予以排斥。
(三)外资的优惠政策过多
首先,在内外资所呈现出来的不平等待遇当中,则会造成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当中的不公平,这样就会更有效的表现出一种外资形式的“温床”,进而促使整个外资在本土市场当中逐渐成长起来,进而形成一种市场上的垄断,对工业产生强烈的冲击,导致物价的提升;其次,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个政绩,一味的强调对外资的引入,则会导致在企业优惠政策之上的一种恶性循环,外资项目的过渡泛滥,资源分配的既不合理性,甚至有些外资趁着优惠政策这样一种事态,将外国的一些被淘汰的与污染严重的工厂逐渐搬到中国当中,给我过的经济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
三、对于有效引进外资的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依旧需要引进外资,在银镜的时候更需要注重提升外资产业的档次,确定合理的对外资进行运用,而为什么要引进这些外资呢?其一,将这些引入的外资有效的投入到我国经济建设当中的一些薄弱的部门,进而对我国行业当中的不足点进行弥补,同时,引入外资还能够获取更大的效益,进而实现双赢的目的;其次,引导外资进行投资,进而有助于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完善国内的经济架构,实现更为长远的发展目的。
其次,进一步对国家投资环境进行改善,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 (下转第30页)
(上接第25页)
有效的吸引外资并提高经济效益。在这当中,良好的环境不仅仅包括良好的人际环境,同时也包括开放的市场、良好的基础建设以及运行良好的国有和外资银行等等。
最后,在对外资进行引入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外资的步距情况,鼓励其像西部进行投资。其一:中西部地区需要正确的树立起引导外资的重要思想,借鉴外部国家的一些发展经验实施改革;其二,国家需要制定更为有利的政策,加大中西部外商的投资力度,将外商投资与西部的大开发进行有效的结合;其三,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在中西部设置分行以及代表处,进而对外资进行更有效的操作等等。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东县技工学校)
作者简介:朱慧妍,1987年生,女,中级经济师。
參考文献
[1]何一峰.转型经济下的中国经济趋同研究——基于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7):39-51.
[2]滕建州,梁琪.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吗?——基于时序列的随机收敛和收敛研究[J].管理世界,2006(12):32-41.
[3]张焕明.我国人力资本的地区性趋同假说及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10):69-78.
[4]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长期收敛性——一个新方法的应用[J].管理世界.2006(9):53-58.
[5]孙楚仁,沈玉良,赵红军.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计[J].世界经济研究,2006(3):54-62.
[6]李娣.提高营商环境竞争力营造宽松有序的投资环境[J].全球化,2017(12):56-67.
[7]周杰琦,汪同三.外商投资、环境监管与环境效率——理论拓展与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7(4):67-79.
[8]杨子晖,田磊.“污染天堂”假说与影响因素的中国省际研究[J].世界经济,2017,40(5):148-172.
[9]李政,杨思莹,何彬.FDI抑制还是提升了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基于省际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J].经济管理,2017(4):55-58.
[10]李洪涛,高宝华.供给侧改革与利用外资战略的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16(12):34-38.
[11]金春雨,王伟强.“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真的成立吗——基于空间VAR模型的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6(8):108-118.
[12]杨小勇,龚晓莺,甘梅霞.利用外资质量的演化规律[J].生产力研究,2013(3):13-17.
关键词:外资表现特征;中国经济;巨大影响
一、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一)有效的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
在改革的发展过程当中,社会经济的告诉发展主要得益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整个体制上进一步减弱了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让经济的发展更加具有个性化,使得整个市场发展充满了活力。而在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当中,有一支力量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则是——外资。这一资产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使得我国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获得了持续的提升。运用这样的一种外资,在资金规模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国家预算之内的投资,成为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当中仅次于企业自筹资金以及国内贷款的第三大重要的资金来源,这也为我国国有以及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孕育条件。
(二)有效的缓解中国的就业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人口数量非常的庞大,这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国情。为了能够进一步维持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就需要让大众都能够各尽其职。在历史上,中国作为一个农耕社会,对于就业而言,政府的压力往往很小,只需要创造一些和平的环境,让人民都能够有土地耕种,通过耕种获得两室,让他们每天都有事情可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剩下的就由少部分人进行通知,这样的话,社会自然而然就会和谐了。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就开始逐渐走进了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当中,沿海东部的区域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逐渐接受了来自于西方的一些理念以及工业技术,进而建设了大量的工厂,使得原本的生产方式逐渐转向工业化的方式,这时候国内的劳动力则开始产生流动。在外资进入中国的时候,带来这样一种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理念,则需要兴建厂房,聘用当地的劳动力,而这样的一种外资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的方式,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政府解决了许多民众就业的问题。
(三)提升技术并对产业予以升级
外资企业在本土化的过程当中,运用本利的一些劳动力,可以依据母公司的这些先进的技术进行有效的生产。这时候,外资企业的一些员工就会流入到本土的企业当中,这时候随之流动的就有先进技术以及管理的理念,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技术外溢的情况。在这当中,技术外溢往往指的是外伤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生产经营的一些活动的副产品当中,在这当中主要包括工艺溢出、人力资源的流动效应等等,由技术知识本身类似公共产品的特殊性质,也就是非竞争性以及多样化的排他性的决定。但是,在这当中所要强调的则是对跨国企业的技术外溢,在这当中最重要的是需要看本土企业后期的创新能力,看能否吸收外资的先进技术,并且加以创新,进而满足自身的需求。
二、引进外资的一些弊端
(一)对国家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在这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安全性并不仅仅指的是国家的领土安全、主权安全等,而是指的外资相关的国家民生安全,在这当中最为重要的则是水安全和粮食安全这两种。首先,粮食安全,主要指的是外资依靠自己雄厚的资本高价的对粮食进行收购,然后依靠“囤粮”进而占据市场,最后在以高价格的形式卖出。这就会让我们想到“蒜你狠”、“找你茶”和“姜你军”等等;其次,在水行业安全来说,目前还尚不明显。一来,对于中国的大部分水源来说,大多被污染,如果没有自来水的供应,那些大城市则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缺水的现象;二来,国内的一些相关人士对这方面的事情往往会疏忽,进而忽视了自来水行业所带来的一些“阴险”的操作手段。
(二)外资并购本土企业的现象出现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被判为违反《反垄断法》进而被取消的一種事情,许多人都会对这样一种现象保持着一种批判的态度,然而本文当中却并不认为这样。例如:在玻璃行业当中,其中最大的5家企业都是通过合资的形式开始的;电梯则主要占用全国的百分之八十,而在这当中,最大的五家厂家同样是外资企业;在家电行业当中,其中十八家国家定点的企业当中也有十一家是合资企业;医药当中同样有百分之二十的外资融入其中;在汽车销售当中同样有百分之九十来自于外国的品牌;更重要的则是中国的28个主要产业当中21个是被外资控制多数的资产的。从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外资在我国设立工厂,并且聘用当地的工人进行生产,而且为当地居民提供消费,这些融合运用都对人民有力,对中国的市场有所帮助,因此,不应当予以排斥。
(三)外资的优惠政策过多
首先,在内外资所呈现出来的不平等待遇当中,则会造成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当中的不公平,这样就会更有效的表现出一种外资形式的“温床”,进而促使整个外资在本土市场当中逐渐成长起来,进而形成一种市场上的垄断,对工业产生强烈的冲击,导致物价的提升;其次,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个政绩,一味的强调对外资的引入,则会导致在企业优惠政策之上的一种恶性循环,外资项目的过渡泛滥,资源分配的既不合理性,甚至有些外资趁着优惠政策这样一种事态,将外国的一些被淘汰的与污染严重的工厂逐渐搬到中国当中,给我过的经济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
三、对于有效引进外资的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依旧需要引进外资,在银镜的时候更需要注重提升外资产业的档次,确定合理的对外资进行运用,而为什么要引进这些外资呢?其一,将这些引入的外资有效的投入到我国经济建设当中的一些薄弱的部门,进而对我国行业当中的不足点进行弥补,同时,引入外资还能够获取更大的效益,进而实现双赢的目的;其次,引导外资进行投资,进而有助于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完善国内的经济架构,实现更为长远的发展目的。
其次,进一步对国家投资环境进行改善,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 (下转第30页)
(上接第25页)
有效的吸引外资并提高经济效益。在这当中,良好的环境不仅仅包括良好的人际环境,同时也包括开放的市场、良好的基础建设以及运行良好的国有和外资银行等等。
最后,在对外资进行引入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外资的步距情况,鼓励其像西部进行投资。其一:中西部地区需要正确的树立起引导外资的重要思想,借鉴外部国家的一些发展经验实施改革;其二,国家需要制定更为有利的政策,加大中西部外商的投资力度,将外商投资与西部的大开发进行有效的结合;其三,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在中西部设置分行以及代表处,进而对外资进行更有效的操作等等。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东县技工学校)
作者简介:朱慧妍,1987年生,女,中级经济师。
參考文献
[1]何一峰.转型经济下的中国经济趋同研究——基于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7):39-51.
[2]滕建州,梁琪.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吗?——基于时序列的随机收敛和收敛研究[J].管理世界,2006(12):32-41.
[3]张焕明.我国人力资本的地区性趋同假说及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10):69-78.
[4]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长期收敛性——一个新方法的应用[J].管理世界.2006(9):53-58.
[5]孙楚仁,沈玉良,赵红军.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计[J].世界经济研究,2006(3):54-62.
[6]李娣.提高营商环境竞争力营造宽松有序的投资环境[J].全球化,2017(12):56-67.
[7]周杰琦,汪同三.外商投资、环境监管与环境效率——理论拓展与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7(4):67-79.
[8]杨子晖,田磊.“污染天堂”假说与影响因素的中国省际研究[J].世界经济,2017,40(5):148-172.
[9]李政,杨思莹,何彬.FDI抑制还是提升了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基于省际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J].经济管理,2017(4):55-58.
[10]李洪涛,高宝华.供给侧改革与利用外资战略的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16(12):34-38.
[11]金春雨,王伟强.“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真的成立吗——基于空间VAR模型的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6(8):108-118.
[12]杨小勇,龚晓莺,甘梅霞.利用外资质量的演化规律[J].生产力研究,2013(3):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