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公案狱讼小说与蒲松龄的民间关怀

来源 :蒲松龄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s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斋志异>公案狱讼篇皆是以人物为中心、以探讨社会问题为目的、从民本位角度观照现实而创作的,它们创造性地发展了公案小说传统,是古代公案小说的集大成之作.蒲松龄继承历史上的民本思想与历来进步文人关心国计民生的传统,公案狱讼篇表现出关注民生、仁政爱民的思想倾向,特别是以大量事实披露了整个封建官僚机器的黑暗统治和百姓的苦难,揭示出官民对立的社会本质,更是前所未有、难能可贵的.
其他文献
汉昭帝刘弗陵说过,用人还是要用读书人。这话不假,做官做吏,没有点文化素养,没法子摆弄。不识字的,做草莽英雄,也许有行的,但做大一点了,还是得有读书人帮忙。否则,就只能做草寇,成不了
《聊斋志异》是一部主情之作,作者极力倡扬感戴之情,作品表现了感戴之情的广泛性、层次性、双向性,写出了感戴之情的多种类型。作品倡扬感戴之情的原因有:中华民族重感戴的文
安徽省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早已是闻人。今年春天,虞爱华被学者姚中秋公开举报,认为其推行的殡葬改革失当,虞爱华备受舆论瞩目。  这一回,虞爱华被舆论关注更加戏剧化。他出席活动,发表讲话,竟以一张废弃的日历纸作讲稿,日历纸背面的字迹隐约可见。这张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照片,最早是由安庆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科民警朱达志发到自己的微博上,在其看来,“这可能与他(虞爱华)一贯提倡的厉行节约,提倡机关效能建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