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以素质教育为主旋律的今天,必须解决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作为美术教育者的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和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与经验。
【关键词】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種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美术课上,任何一个学生的艺术创造自信心的培养十分重要。自信心是创造思维的力量源泉。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能只停留在任凭学生自发产生对创造力的自信与欲望的基础上,更要求我们着重去培养他们。
一、激发好奇心,培养创造力
创造主要是内在动机的激发下产生的,由于内在动机是个体评价工作与自己的兴趣匹配程度形成的,所以在创造过程中内在动机与兴趣直接相联系。探究性有利于形成对某一类事物的好奇——产生兴趣。
在教学广东岭南版九年级上册《情景交融的山水画》一课中,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首先,问题导入,提问: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已学了许多描写山水的美文佳句诗词,能不能回忆背诵几句?使学生从良好的心境入手,逐渐进入艺术氛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欣赏作品,探究画理:(1)放映唐代柳宗元的诗《江雪》和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图文并茂,让学生结合《江雪》这首诗分析《寒江独钓图》所表达的情感,传达的意境。再放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张大千的《瀑布图》加深理解中国画情景交融的特点。再次,对比展示风光照片、与中国古代山水画。以黄山为例。然后分组讨论一下自然中的黄山和石涛,梅清,弘仁所画黄山的不同。让同学们理解中国山水画都是画家对自然和生活的升华,画的是画家自己的情感。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由于好奇心被激发起来,同学们个个观察的非常仔细。同学们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得到了认真观察,对山水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发生了兴趣,都想去描绘美好的祖国河山。
二、尊重学生,培养创造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形成一种自由、民主的秩序,使学生在这种秩序中学习,按照自己的意图和计划行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凡欲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班上倡导有效合作,这样,才有利于集体创新能力的发挥,才能有利于构成培养创新能力的大环境,才有利于创造一个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质疑的场所。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高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积极探求心理和积极实践的过程。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做到发散而集中,再由集中而发散。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课堂上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要友好地倾听,积极地肯定和鼓励,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发挥民主自由和充满智慧挑战的过程。
三、重视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素质
在中学创造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心理因素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消除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健康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逐渐提高。
1.增强学生自信心。学生在绘画的时候,有时会表现出对自己的绘画能力没有信心。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这种心理,帮助其增强创造的勇气和自信。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增强对自己作品价值观的认识,美术表现手段,方法没有定规,完全可以通过美术课增强学生自己创造价值的认识,使其增强创造性的勇气和信心。在教学中要以表扬为主,鼓励大胆的创造,善于观察青少年的创造性并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其增强创新的欲望和信心,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会使学生胆量和自信心得以增强,教师要通过教学机智地将其引入创造性的教学轨道。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切实地帮助学生解决表现上的困难。学生在美术表现上存在构思与表现技术两大困难。解决表达技巧的困难,首先教者对学生不要脱离青少年特点提出过高的要求,其次要在教学中加强训练,加强演示的带动,鼓励学生大胆地去画,使之逐步得到提高。创作画的构思只凭大胆还不够,还要善于组织材料、引导观察,善于利用学校的活动启发其对生活的观察与表现。
2.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狭窄是妨碍创造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兴趣广泛则能使精神生活丰富,广泛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既有利于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也为创造提供了激发美感的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师首先要使学生对美术课感到学有所获,心情感到愉悦,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知识于趣味的美术教学之中。另外,要借助美术教材多样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工艺绘画相结合,适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兴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挖掘其创造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形式,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进行活跃的思维,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和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吕世虎,刘玉莲:《新课程与教学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关键词】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種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美术课上,任何一个学生的艺术创造自信心的培养十分重要。自信心是创造思维的力量源泉。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能只停留在任凭学生自发产生对创造力的自信与欲望的基础上,更要求我们着重去培养他们。
一、激发好奇心,培养创造力
创造主要是内在动机的激发下产生的,由于内在动机是个体评价工作与自己的兴趣匹配程度形成的,所以在创造过程中内在动机与兴趣直接相联系。探究性有利于形成对某一类事物的好奇——产生兴趣。
在教学广东岭南版九年级上册《情景交融的山水画》一课中,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首先,问题导入,提问: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已学了许多描写山水的美文佳句诗词,能不能回忆背诵几句?使学生从良好的心境入手,逐渐进入艺术氛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欣赏作品,探究画理:(1)放映唐代柳宗元的诗《江雪》和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图文并茂,让学生结合《江雪》这首诗分析《寒江独钓图》所表达的情感,传达的意境。再放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张大千的《瀑布图》加深理解中国画情景交融的特点。再次,对比展示风光照片、与中国古代山水画。以黄山为例。然后分组讨论一下自然中的黄山和石涛,梅清,弘仁所画黄山的不同。让同学们理解中国山水画都是画家对自然和生活的升华,画的是画家自己的情感。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由于好奇心被激发起来,同学们个个观察的非常仔细。同学们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得到了认真观察,对山水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发生了兴趣,都想去描绘美好的祖国河山。
二、尊重学生,培养创造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形成一种自由、民主的秩序,使学生在这种秩序中学习,按照自己的意图和计划行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凡欲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班上倡导有效合作,这样,才有利于集体创新能力的发挥,才能有利于构成培养创新能力的大环境,才有利于创造一个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质疑的场所。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高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积极探求心理和积极实践的过程。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做到发散而集中,再由集中而发散。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课堂上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要友好地倾听,积极地肯定和鼓励,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发挥民主自由和充满智慧挑战的过程。
三、重视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素质
在中学创造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心理因素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消除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健康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逐渐提高。
1.增强学生自信心。学生在绘画的时候,有时会表现出对自己的绘画能力没有信心。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这种心理,帮助其增强创造的勇气和自信。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增强对自己作品价值观的认识,美术表现手段,方法没有定规,完全可以通过美术课增强学生自己创造价值的认识,使其增强创造性的勇气和信心。在教学中要以表扬为主,鼓励大胆的创造,善于观察青少年的创造性并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其增强创新的欲望和信心,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会使学生胆量和自信心得以增强,教师要通过教学机智地将其引入创造性的教学轨道。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切实地帮助学生解决表现上的困难。学生在美术表现上存在构思与表现技术两大困难。解决表达技巧的困难,首先教者对学生不要脱离青少年特点提出过高的要求,其次要在教学中加强训练,加强演示的带动,鼓励学生大胆地去画,使之逐步得到提高。创作画的构思只凭大胆还不够,还要善于组织材料、引导观察,善于利用学校的活动启发其对生活的观察与表现。
2.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狭窄是妨碍创造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兴趣广泛则能使精神生活丰富,广泛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既有利于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也为创造提供了激发美感的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师首先要使学生对美术课感到学有所获,心情感到愉悦,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知识于趣味的美术教学之中。另外,要借助美术教材多样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工艺绘画相结合,适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兴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挖掘其创造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形式,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进行活跃的思维,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和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吕世虎,刘玉莲:《新课程与教学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