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初春进补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ao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月养生推荐】
  
  每年公历2月5日左右为农历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天气回暖,万物更新,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天阳气初升,此时人体也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掌握春令之季气升发舒畅的特点,顺时而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同时要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按照中医学的观点,自然界的春、夏、秋、冬与人体的心、肝、脾、肺、肾五脏的调养相关,而春季就与肝脏相关。因此,春季养生要重视对肝脏的保养,使肝脏的机能正常,以适应春季气候的变化,减少疾病发生。随着气温的回暖,人们的活动量不断增加,新陈代谢日渐旺盛,人体血液循环加快,而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也随之增多,以适应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需要。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之功能,所以“春宜养肝”就基于这个道理。故在春三月的食补、药补方面,宜用升补,首重补肝,以符合春气升生的规律。您可选用以下食疗药膳,对养生保健亦有好处。
  
  首乌肝片
  
  原料:首乌100克,鲜猪肝250克,水发木耳25克,青菜叶少许,绍酒、醋、盐、淀粉、鲜汤、酱油、葱、姜、蒜、油适量。
  做法:将首乌煎汤,取20毫升药液备用。猪肝洗净、切片,将葱、姜、蒜洗净,葱、姜切丝,蒜切片,青菜洗净控干水分。将猪肝片放入首乌汁内浸蘸(一半首乌汁),加少许盐,放适量淀粉搅拌均匀,把剩余的首乌汁、酱油、绍酒、醋、湿淀粉和鲜汤兑成料汁。炒锅置旺火上烧热倒入油,待油热时放入拌好的猪肝片滑炒,八分熟时捞出,锅内剩少量油,放入蒜片、姜末略煸出香味,倒入猪肝、水发木耳,爆炒数分钟,将青菜叶倒入锅中翻炒片刻,八成熟时倒入兑好的料汁炒拌均匀,出锅前把葱丝放入锅中,翻炒一下,出锅即成。
  功效:本品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的功效。
  
  玄参猪肝
  
  原料:玄参15克,猪肝100~150克,姜、葱、酱油、高汤适量。
  做法:玄参煮30分钟后,放入猪肝,同煮5分钟,捞出猪肝,切片,然后加姜、葱、酱油、高汤炒熟猪肝片。
  功效:本品可以滋阴降火,对肝肾阴虚而引起的咽干口燥、心烦少寐有良效。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老龄化的速度居世界之首,老年人口的绝对数也是世界之最。人到老年,身体情况与年轻时大不一样,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应作相应调整。其中,选择合适的饮品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极为重要。  镜头一: 70岁的王大爷身体一向很棒,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年人都挺羡慕他,因为骨质疏松之类的毛病好像根本与他无缘,老友们问起他平时饮食习惯,他脱口而出介绍说:“要想身体壮,喝奶很重要!”可近期王大爷在网上看到了一些所谓“
12岁以下的孩子在家里发生意外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有关调查表明,60%的父母几乎没有任何急救常识。下面为父母们准备了一些对付孩子突发状况的基本知识,希望能给予大家一些帮助。    烫伤或烧伤    迅速将孩子烫伤或烧伤的部位放到凉水中,至少冷却10分钟,这可以减轻伤处的肿胀程度。然后将伤口附近的衣服脱掉或剪开。如果衣服和伤口粘在了一起,不要动它,等待医生处理。如果伤口面积比孩子的手掌还大,就要用干净
有些白领女性每到下午就发现自己双脚紧绷肿胀,用手指按下去还有凹痕。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就可能是容易水肿的体质。  那么,如何分辨水肿状况是否严重?  如果双脚都有水肿现象,但时间短暂,睡一觉就会消失,到中午过后又开始水肿,这多半是生理性水肿,与病变无关。大多是因为饮食失调(吃得太咸)、久坐或久站引起循环不良或生理周期、怀孕或服用避孕药、注射排卵药导致。此外,过度疲劳、工作日夜颠倒,也会让身体水分运
古籍新说    原 文  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有须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则物疲矣。有须文火者,煨煮是也,火猛则物枯矣。有先用武火而后用文火者,收汤之物是也,性急则皮焦而里不熟矣。有愈煮愈嫩者,腰子、鸡蛋之类是也。有略煮即不嫩者,鲜鱼、酣蛤之类是也。肉起迟则红色变黑,鱼起迟则活肉变死。屡开锅盖,则多沫而少香;火熄再烧,则走油而味失。道人以丹成九转为仙,儒家以无过、不及为中。司厨者,能知火候而谨伺之,
期刊
传说大文豪苏东坡老年时仍旧身体健康,才思敏捷。其中有什么奥秘吗?他把这些归功于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嚼服煮熟的芡实。芡实质地坚硬,有补肾固精、健脾开胃的功效,常年咀嚼芡实,使脸颊肌肉得到锻炼,可以防止皱纹的产生,苏东坡到老仍然青春焕发也就不足为奇了。  芡实,又名菱弟、水中丹,苏州人俗称“鸡头米”,与莲藕、茭白、慈菇等同为水生蔬菜。我国南北各地的池沼湖泊多有栽培,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省。苏州产芡实历
本文由山东卫视《养生》栏目友情提供    传统饮食养生学侧重于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来调节人体阴阳,滋养五脏六腑和预防疾病。所谓食物的“性”,指食物的性质,可以分为寒凉、温热、平性等几类。我们日常经常食用的食物中,以平性食物居多,温热者次之,寒凉者最少。  热性食物有:芥子、鳟鱼、肉桂、辣椒、花椒等。  温性食物有: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