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初中政治

来源 :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既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把开发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不仅要奉送“黄金”,还要教给学生“点金术”,即古人提出的“授人以渔”的主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完成各科学习任务。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信心 兴趣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147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思想品德课教学通常采用传统的以灌输知识为目的的填鸭式教法。教师在台上讲,学生被动的记,考试机械地背,通过死记硬背记住教师给予的现成的结论。这一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发展,抑制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学生全面发展,最终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如何把学生从被动的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改革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要克服这一弊端,必须从学生的“学”上着手进行改革,使学生从过去的单单学会教师的现成知识(学会)转向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学习(会学),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学习能力,掌握迈入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一、社会实践,提高学习热情
  思想品德课有些内容理论较强,即使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可有些学生持着怀疑的态度,认为老师在编造,因此,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体验生活,就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参观爱国教育基地、访问、社区调查、生产劳动、听报告、听法律讲座等活动形式。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反省自我成长中问题,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激发自主学习愿望。如在每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去劳教戒毒农场参观,通过观看禁毒片、毒品图像展览及戒毒学员的现身说法后,学生感受很多,所有这些都是真实的,体会毒品的危害性。认识到社会存在问题也是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做到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向不良诱惑说“不”。增强社会责任感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参加多种形式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接受教育,学习热情高涨,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改善道德品质。
  二、自由发言,活跃课堂氛围
  一节课教学效率如何,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是外因,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是内因。七年级新教材的导学,首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发言,发言时间为一至三分钟。学生围绕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上台演讲,讲一段感受最深的人或事,并说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与原因。如我在教“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这节课时,要求学生上台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有尊严的人或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上台发言,由于讲的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人或事,所以学生讲得真实生动,有真情实感,启示也说得特别深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为导入新课成功地进行了铺垫和引路。
  三、自设问题,自学探究
  思想品德新课程一节课究竟应当让学生学习一些什么知识,明确那些道理,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这是每位授课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在导学实践中体会到,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寻找问题,设计提问,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好得多。因为,教师直接提出、告诉给学生的问题,学生没有动脑、动手,是被动地学习,机械地接受,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并不好,课堂效率并不高。人们不是常说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有价值得多,那么我们为什么只说不做呢?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会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自己解答,具有较高的主动性,是主动者;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作答,学生就是被动者,两者对人大脑的开发,对人思维的锤炼,对人技能的培养,对人能力的提高,由于其内因不同、主动性有差异,效果显然不同。所以,七年级思想品德课,让学生自己设问作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进行德育思想渗透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经常说的一个问题是教师如何将教学气氛变得融洽,使学生的听课效率能够得到提高,进而使其教学效果达到更好。可是事实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当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难上加难,由于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课堂教学气氛,所以德育渗透恰恰可以对这一弊端进行弥补。在教学过程当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可是借助身边的情况以及感人事件恰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这是调节课堂教学气氛的有利因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德育教育可以通过生活实际来进行渗透,加上教学手段的应用同样可以营造教学气氛,比如说通过模拟法庭来对生活中的案例进行相互的辩论,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也是调节课堂教学气氛的一种有效方法。
  五、创设情景,学生体验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我在思想品德课堂导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受,辨别善恶,识别美丑,分清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中学生。比如,我在执教《礼仪美化生活》一课时,把教材《爸爸的生日》这则材料,将学生分成几组,一些同学演“爸爸”,一些同学演“女儿”。同学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就充分感受到浓浓的父女情谊,女儿为有一个勤劳而艰苦奋斗的爸爸而流泪,爸爸则为有一个懂事又孝敬父母的女儿而流泪。创设这样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家庭生活的真、善、美,陶冶了情操,锤炼了人格,悟到了人生真啼。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经受了洗礼和磨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今后人生事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蒋永林.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8年20期.
  [2]柴东升.激发兴趣,培养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陈玉兰.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渗透道德教育《中学时代》,2012.年24期.
其他文献
校园招聘作为一种具备规模效应的外部招聘途径,已成为很多用人单位普遍采用的招聘渠道之一。然而,许多企业在通过校园招聘引进大批专业对口、综合素质优秀的应届毕业生的同时,却出现了试用期内新人离职率居高不下的现象。这即使企业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又使企业陷入了想招应届毕业生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但又担心为他人做嫁衣的两难境地。    试用期高离职率凸显入职引导缺位    H公司为某国有大型企业,前些年
巴黎作家亨利·缪尔热的《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描写了19世纪上半期聚集在巴黎拉丁区的一群青年艺术家的日常生活。小说围绕着主人公的琐屑生活展开了叙述。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航空产品系统构成相对复杂,其包含众多的分系统、子系统、零部件、元器件及相关软件等,具有技术先进、结构与接口关系复杂等特点,导致航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操作起来
联想与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学生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联想与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
薪酬是企业员工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企业对员工实施有效管理的手段。但目前我国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过程中,因方法陈旧等原因,出现了种种问题,亟待创新。基于此
任何艺术创新都离不开对艺术自身的超越,对于民族舞蹈发展和舞蹈艺术创新来说,我们应警惕“画地为牢”对创作的创伤。“狼魇”这部舞台实验剧,作为青年民族艺术家万玛尖措及
从张谷英村的“精神家园”说起    位于湖南省岳阳县境内的张谷英村,至今已存在500多年。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张谷英村因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于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并被盛誉为“天下第一村”。然而,张谷英村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她遗世独立的精神文化——“耕读继世,孝友传家”。作为宗亲文化,“耕读继世,孝友传家”是始建者为后世子孙立下的安家立世之道,代表了张谷英村的耕读文
企业中层领导干部是企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绩效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整体的发展。设计一个针对性很强的绩效体系,然后采用适当的方法对企业中层管理者进行评价,是
环境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发展产生了目前新学科的分布也就是环境社会学,环境社会学是一门交叉产生的概念,本身来说环境社会学是双学科的互补和融合,本身是环境与社会学之间的